性感而有趣的男人聚集地2016年6月10日,米兰,20度。淅淅沥沥的小雨滞留一个月仍未离开。上市公司新晋COO的Jackie走出7星级Galleria酒店,带上'... 原版车: 而山寨的最高境界,无疑是正版货还没开下生产线,盗版货已在市面泛滥。 荣威350做到了,全面抄袭英国名爵MG5,还在中国抢先上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宣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但在散发着「中国制造」的这些汽车面前,「Top Gear」节目的两位主持态度却十分坚决—— 「不买,绝对不买!」 其原因非常简单,简单的外形模仿绝不意味着质量达标,在这帮老外眼中,中国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实在太低—— 甚至现场表演「中国汽车撞床垫」,以讽刺国产汽车毫无安全可言的安全性能: 遗憾的是,这一结论不是老外口中的笑话,而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多数人只见证了几十年来数据上的辉煌,却忽略了:无论产品质量,还是产品精神,今天的中国山寨货都毫无特点。 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的一流产品近乎于无。 而此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早已凭借创新能力得到全世界认可。 凭借世界第62位的土地面积,第10位的人口总数,却拿到全球第3的GDP。获诺贝尔奖人数多达22名,是欧美之外最高的国家: 日本的崛起,说到底其实只有一个绝招: 抄,无孔不入的抄。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共从西方获得25000多项技术。 与只抄其表的「Made in China」不同,日本砸下60亿美元成本,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研究成果完全融入日本文明。 「Made in Japan」就此诞生。 二战「火柴盒」零式战机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欧洲老爷: 当年的日本菜鸡家电东芝,冷藏柜生产彻底模仿通用电气:不仅内部构造相同,连外观都一模一样。 如今,东芝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综合电器制造商。 以抄袭德国蔡司相机起家的尼康公司,连机型命名方式、相机商标的位置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都完全照搬。 今天的尼康,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好的相机制造商之一。 日本造车工业的兴起,更离不开从内到外地抄。 象征高质量的「日本车」,仅今年1月就倾销中国40万辆,但半个世纪前却是欧美世界眼中「不要脸」的典型代表。 从车型,到品牌logo,日本照着宝马摩托完全照抄: 生产汽车,也同样只做100%的翻版。 把技术研究通透然后化为己用,是日本工业唯一明确的思路。 但Nissan的GTR,如今已成全球汽车行业标杆,被誉为平民超跑之王。 甚至娱乐文化产业,照抄不误。刚开始全盘抄袭DC超级英雄超人: 后来抄出日本专属Hello Kitty,甚至碾压原版。 就连全世界无产阶级最长情的某日本服装品牌依然照抄不误: 除此之外,还有这些: 但后来的结果你们都已经知道了: 在全世界质疑的目光下,山寨之国日本就是生扛着骂名,一边模仿、一边创新,将品牌逐步打造成世界一流。 而我们,却只是流于模仿,从未突破。 从山寨走向创新,我们到底还差多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