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西泠春拍】文房古玩专场赏析

 文山书院 2016-06-24

紫泥雀舌,官家闲雅——卢心远旧藏吉安制行有恒堂主人铭紫砂诗文壶



“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持壶花下,闲拈春茶,红泥火炉,邀月对饮,如梦似幻中妙笔生花,不觉泉声、月色、清气满袖,只合散淡清贵的品位,亦是一把文人紫砂壶的品位。


紫砂色朴无华,愈久愈润,宝光内蕴,故深得雅士青睐。历来诸多文人将诗、书、画、印融入紫砂器的设计中,使之从实用器演变成彰显修养和品玩的雅物。清代嘉庆以来,许多达官显贵甚至皇家贵族专门订制紫砂器,并在器身刻写斋号堂名,“行有恒堂”铭紫砂即如是。


此“行有恒堂”款诗文壶作直颈,平嵌盖,曲流圆柄。壶盖、口嵌紧密,严丝合缝。砂泥绛紫,光滑细腻。壶腹刻四言诗,落“咸丰壬子冬,行有恒堂主人制”,镌“定邸清赏”印章款。柄下钤“吉安”二字。此壶不但文趣有加,意兴盎然,且别具皇家风范,端丽沉稳,仪态万方。


行有恒堂主人是第四代定王载铨私人堂号。爱新觉罗·载铨(1794 ~ 1854),清高宗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的曾孙,定端亲王奕绍子,工诗,富收藏。载铨历任礼部、工部尚书,晚年出掌宗人府,颇得道光、咸丰二帝的欢心。著有《行有恒堂集》。道光、咸丰年间,载铨订制了大量带有自己私人堂号的瓷器和紫砂器。故宫藏品中就有诸多明确干支纪年的“行有恒堂”款器物,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目前所见“行有恒堂”款器物的生产年代早可及嘉庆十八年,晚可至咸丰四年。此件“咸丰壬子”年,就是载铨逝世前两年的1852 年所制,洵可宝也。


值得一提的是,壶把下“吉安”二字,乃嘉道间良工款识,曾与瞿应绍合作子冶石瓢,蔚为典范。罗桂祥先生的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吉安款粉彩梅花壶,同为载铨之物。载铨的艺术修养极高,作为定王府贡品,想必只有如“吉安”这样的良工,方可胜任。本件紫砂是卢心远先生旧藏。卢心远(1911 ~ 1985),原名宝镛,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田心村人,原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历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理事、全国侨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本件直接得自卢先生家属,来源可靠。传世的“行有恒堂”铭款紫砂壶,在中贸圣佳、保利拍卖中分别以166.75 万和253 万成交,价格不菲,在香港邦瀚斯2013 年11 月24 日拍卖中,更是高达484 万港币,其珍罕可见一斑。





1349 清咸丰 · 卢心远旧藏吉安制行有恒堂主人铭紫砂诗文壶

铭文: 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咸丰壬子冬,行有恒堂主人制。

把款:吉安

底款:定邸清赏

高:8cm 长:14.5cm

RMB: 800,000-1,200,000

来源:卢心远先生旧藏,本拍品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参阅 : 

1.《 TheStonewares of YiXing》第 203 页,图版124、124a,罗桂祥,苏富比出版社,香港大学联合出版社,1986年。

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紫砂器》第93-94 页,编号69、71。耿宝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 《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紫砂壶专场》LOT.4777,清1852 年作吉安款宜兴窑行有恒堂诗文款嵌盖式圆壶,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 年秋季拍卖会。

4. 《茗韵清心-JIMMY SHA 伉俪珍藏宜兴紫砂》Lot.116,陈昌蔚旧藏道光乙酉紫泥吉安款行有恒堂平盖莲子壶,香港邦瀚斯,2013 年秋季拍卖会。

5. 《集萃—古董珍玩》LOT.0804,文物商店旧藏清道光(1847 年)“行有恒堂”款刻诗句紫砂壶,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5 年秋季拍卖会。

藏者简介: 卢心远(1911 ~1985),原名宝镛,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田心村人,原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历任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社理事、全国侨联常委、副秘书长等职。

铭者简介: 载铨(1794 ~1854),清高宗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的曾孙,定端亲王奕绍子,为第五代亲王,工诗,富收藏。载铨历任礼部、工部尚书,晚年出掌宗人府,颇得道光、咸丰二帝的欢心。著有《行有恒堂集》。其定制文气盎然,又有官气风范。

作者简介: 吉安,清嘉道间紫砂良工,曾与瞿应绍合作子冶石瓢,蔚为典范。罗桂祥先生的香港茶具文物馆藏有吉安款粉彩梅花壶,同为载铨之物。





云龙跃海崖 砥麓生碧华



此件康熙御制松花砚高2 厘米,长15.7 厘米,宽12 厘米,精选良材,巧雕成荷叶一片。平面随形,边缘凹凸有致,砚面平整光滑,露出白绿相间的条纹,丝丝万千,温润可人。一端打洼,留作砚池,砚面与砚池转折微妙,自然天成。砚面一周,是翻卷上来的荷叶,偶有几处镂空,将残荷之貌刻画的惟妙惟肖。砚台底部,均匀分布著缕缕筋脉,正中连接莲茎,弯曲扭转摆向一旁,向上折起,贴服砚面一侧,画龙点睛。砚底中心微微内陷,使莲茎与砚边缘处于一个平面,置放稳当,设计精妙。底部一处篆书刻“康熙年制”,端正工整,法度严谨。


乾隆帝在《西清砚谱》中写到:“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绿色,光润细腻,品埒端歙。自眀以前无有取为砚材者,故砚谱皆未之载。我朝发祥东土,扶舆磅礴之气,应候而显,故地不爱宝,以翊文明之运。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内府所藏琳琅满目,谨择列祖暨皇上曾经御用有欵识者,恭采六方,绘图著说,冠于砚谱之首,用以照耀万古云。”乾隆皇帝明确记述了松花石的产地以及松花砚的产生时代。据考证,松花石的产地混同江应是松花江会嫩江、黑龙江以后直至海的一段。松花石砚明初已有实物,清代松花石砚最早的是康熙时的作品。清宫旧藏的康熙款砚有长方形、桃形、钟形、铃形和天然形,砚池有瓜池、荷叶池、麒麟池、竹池、水注池、嵌螺钿池和云水纹池等,此件便是荷叶形松花砚。


自康熙三十年康熙皇帝亲自设计、监制第一方松花砚开始,到乾隆二十三年乾隆皇帝撤拼松花石砚作限制雕制,松花石砚在宫廷内生产了六十七年,共造松花砚近两千方,仅作为皇帝御用、赏赐皇室众臣之用。康熙时期的陈元龙较早得到松花石砚,在康熙四十三年奉旨纂成《格致镜源》,其内品评道:“我皇上得松花江之砥石山石,赏识其佳,创自圣心,命工创制为砚。用佐玉几挥毫,间以颁赐词臣。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砚虽一器,而上圣格物,山岳献琛,于此可验。”不仅阐明松花砚用来赏赐,还对其形色、实用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砚盒雕刻题材也十分考究,盒高3.5 厘米,长17 厘米,宽13.5 厘米,选用檀香木整雕,技艺繁复,巧夺天工。通体干皮壳,显然制成之后就已珍藏保管,原配锦套。砚盖上方,两条龙云中穿梭,一上一下,共戏宝珠。宝珠内嵌金珠,触之可以转动。下方海浪翻滚,波涛汹涌,一座高崖矗立水中。砚盒底部满工云纹,与龙身云气连为一体,层次多变,令人眼花缭乱。这种云龙江崖纹在瓷器、家具中经常出现,有着江山一统,掌控天下的寓意。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两朝,满汉矛盾尖锐,皇家希望江山永固,代表此类寓意的装饰题材大为盛行。皇帝本人也努力学习汉族文化,表达出对华夏传统的认同,以期消弭两族矛盾。康熙皇帝自幼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同时酷爱书法,对于文房之宝的砚台青睐有加。康熙经常赏赐大臣御制松花石砚,君臣关系也因此得到巩固,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沉静柔和文气的荷叶砚,配威武游动的龙纹盒,也是文武并施理念的一种隐喻。






1372 清康熙· 御制荷叶形松花砚

款识:康熙年制

1 砚高:2cm 长:15.7cm 宽:12cm

2 盒高:3.5cm 长:17cm 宽:13.5cm

RMB: 380,000-600,000





低眉如水月,千年觉有情——叶叔重旧藏五代青铜漆金观音头像



此件观音头像为海上著名古董商叶叔重先生钟爱的收藏之一。青铜铸造,面部丰腴饱满,发髻高束,原应佩戴帽冠,帽簷下正中卷曲,其余部分丝缕成条,致密有序。额头下陷白毫,头、眉、额处于一个平面。双耳硕大,眉似弯月,两目冥闭,鼻梁修长挺拔,厚唇轻合,笑容若隐若现。面部本有漆金,因年代久远剥落,现仍存留漆层,满布龟裂断纹。整像肃穆内敛,深沉静谧,仿佛俯视著芸芸众生。


观音造像在唐宋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唐代男身女相到宋代彻底女性化,从高高在上的神祇转为世俗鲜活的妇人,个中是社会民众心理、审美的更替。宋以前的观音造像多庄严肃穆,神色内敛,不苟言笑;而北宋石雕观音已表现出面容娇妍,嘴角微扬,自然生动。这尊观音像风格则恰好处于二者之间,亲和而不失威严,真实而不乏神圣,呈现出两种风格过度的特征。


民国时期,国际著名古董商卢芹斋创办“卢吴公司”,公司名称中的“吴”,指的是活动于上海的苏州古董商吴启周。叶叔重与叶月轩是昆仲,同为吴启周的外甥。作为“卢吴公司”在北京的负责人,叶叔重对青铜器、书画、佛像如数家珍,经手各类奇珍不计其数,欧美许多著名博物馆的藏品,都是由他过手出境。这件青铜观音是叶叔重自留收藏,档次之高可见一斑。


建国初期,叶叔重因看病与顾恺时相识。顾恺时,江苏启东人,留学美国,是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曾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政协一届至七届委员。顾先生对金石古物甚是痴迷,得知叶先生为经营收藏古董大家,便经常来往交流,结为挚友。随着时光的推迻,两家人也彼此熟悉。五十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对文物外流作出规定,整治私营文物店号,此件头像便由叶家托付顾家保管。《海上收藏世家》一书在介绍顾恺时先生时,文中照片就有这尊观音头像。造像安放在书桌醒目的位置上,足见顾氏对之青睐有加。书中提到的叶叔重交与顾恺时几件最重要的珍品中,观音像就在其中。


文革时期,顾家所保管的文物遭到查抄,观音像就在其中。万幸的是,这批文物被上海文管会接收,文革结束一并退还给顾恺时。之后顾氏夫妇赴美,将其送还给叶家。青铜观音的几经换手,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凝结了两家人的深厚友谊。所承载的点滴故事,更能引发无尽的回味,为千年文物的传承增光添彩。






1402 五代·叶叔重旧藏青铜漆金观音头像

重:18.28kg 高:26.5cm 带座高:31.5cm

RMB: 800,000-1,200,000

递藏:

1. 卢吴公司旧藏。

2. 叶叔重旧藏。

3. 顾恺时旧藏。

来源:此拍品直接得自叶叔重先生后代,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