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之殇

 风过竹笑 2016-06-25

语文之殇

------给在应试教育下苦苦挣扎的人们

在周末的辅导课上,时常有学生问我:“学语文有什么用?”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一片沉默。

我娓娓道来:“从小处说学会表达,学会写作;从大处说学好语文就懂得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们似懂非懂,欲言又止。

我也时常问学生:“你喜欢语文课吗?”大多数学生思索片刻说:“一般般吧!”这个“一般般”总是显得那样勉强,有种强人所难的味道。学生紧接着说:“老师你知道吗?我们初三课堂上,倒下最多的就是语文课,所谓倒下最多,就是上课睡觉了。”

我追问道:“为什么呢?”“因为面临中考,老师一直都在讲题,练题,太枯燥了,特别是文言文更是没几个愿意听。”我无言以对,我不得不打断话题······

呜呼!语文课竟然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且不是个例。

我也时常问自己:“语文到底是什么?学语文有什么用!”得到的答案大多是:“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学科。语文学科具有情感熏陶,道德教育,提升审美能力,教会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功能。”

这些理论似乎是非常好的,可是我们的效果达到了吗?

孩子们谈语文色变,谈文言文敬而远之。谈写作更是不知如何下笔,这便是语文的悲剧。难怪北大教授温儒雅曾说:“中国的作文教学已到了全面崩溃的地步”。

怨谁呢?

看看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讲授着最美丽的母语,而台下却是鸦雀无声,趴倒一片,你难道不汗颜吗?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已被你糟蹋得体无完肤。

什么分段,概括段落大意,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字词意思,背诵词语解释,完成阅读练习,抄写多少遍······

我们可爱的孩子,就这样被你们折磨,把本有一点阅读兴趣抹杀殆尽。那颗充满幻想的童心,早已被这些充满教条的题击得粉碎。

再看看我们的家长,充当着最伟大的父母,而孩子从你身旁走过时却是无言和尴尬。你难道不羞愧吗?我们天真淳朴的孩子已被冠冕堂皇的理由践踏得默默无语。

什么不能看课外书,给我写试卷去,阅读理解要多练,多做题成绩总会好,我都是为了你好,大家都在补课我也没办法呀······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语文就是夸夸其谈,最没用。再看看的出卷老师,绞尽脑汁设计阅读题,设计答案,仿佛全世界的人都要和他一样聪明,想到他的答案,他才笑逐颜开。

哎!这样的语文不学也罢,学得越多,越是糊涂。

再看看语文教育近年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竟然是小学毕业,后来自学成才。青年作家韩寒也是逃过了应试语文才成为作家。然而,近三十年,通过应试教育培养的作家,好像是屈指可数。

文学大家更是找不出几个,反观民国时期,大师云集: 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朱自清、胡适······

我越是糊涂,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科技更是多项世界领先,可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文学大家呢?当我追溯西方,翻阅他们语言教育史,我才恍然大悟。

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一直是错的,正如南辕北辙的主角,他们跑的越快,离目标越远。

小学语文本应以故事性的文学史为导入,以观察、阅读体验、写作为主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黄金期。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只要从有趣故事开始,从观察体验开始,从启发想象力开始,从大量阅读课,活动课开始,语文便是乐趣无穷的。

而本应该是中文系学生研究的字词句、语法问题却在中小学费了大量的课时,把我们孩子弄得云里雾里,直到谈语文色变。

原本只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就能写好作文,他们却弄了一大堆无用的作业,把孩子埋没在题海中,让孩子变得不会思考,没有时间思考。

呜呼!我终于明白,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语文。因为“社会是主谋,老师是帮凶,家长是侩子手。”学生成了三者联合下的牺牲品。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大部分人都学过语文,大部分都受过小学教育,但又有多少人爱好语文,喜欢读书呢?真正懂得审美、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懂得做人做事道理的又有多少呢?

语文老师难道不该反思吗?

有的语文老师觉得委屈,应试这么出卷?我没办法?我不这样教,学生就出不来成绩,出不来成绩,我就要承担责任。

可是你这样教,学生出成绩了吗?

个人的力量固然是渺小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然,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懂得正确教育方法,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课,我们改革就有希望。千千万万的语文老师,就能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传播出去,教育改革的步伐必将势如破竹。

2015年5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