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蚌之沙 2016-06-25

什么是什么是釉?建盏的釉,历史或许比你想象的长久

解惑建窑之

中华陶瓷文明史上,建窑奉献了什么?

文/徐子明 责编/ 知北游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闽北具有怎样的人文底蕴,才得以孕育建窑的绝代芳华?建窑的光辉绝不可能是唐末的某个时间,忽然从地下冒出的“鬼火”!

一、 闽地,真的是传说中的东南蛮夷之地吗?

学术界不少观点主张:先秦之前,福建地区是非常落后的。闽人是土著人,越人是江浙地区发达的另一个民族;春秋(公元前770年)以降,越、吴对垒,越国战败后南下入闽,才带来先进的越文明。此后闽越融合形成闽越族,成中国南方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今福建省境内。

全国著名考古学家王学理研究员说:“闽越族,主要生活在福建武夷山至台湾海峡一带。先秦之前,他们利用福建水陆自然资源的地利,过着稻耕与鱼捞的生活,崇尚断发与纹身,创造出独具地方风格的几何印纹硬陶文化”。

闽北在公元前770年(距今3200年)之前,真的是只有土著人出没的蛮荒地区吗?

二、 闽北惊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4000多年前的墓葬和黑衣陶

2006年,在建设浦南高速公路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浦城管九村30多座土墩墓,并进行抢救性发掘土墩墓被认为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特征,此前从未在福建地区发现。

这30多座土墩墓里,出土了相对完整的黑衣陶、 青铜器、玉器等共计200多件,其中包括十多把精美的青铜剑,带耳的有6把,这是典型的越式青铜剑,与“越王勾践剑”同款。

浦城土墩墓被列为“200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福建博物院院长杨琮说:“此次发现,改写了福建历史”,把闽北文明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浦城土墩墓充分证明,闽北的文明,在西周时期不逊于浙南。

闽北土墩墓,经碳14进行年代测定,最早的距今4000多年。这批土墩墓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夏商时期,均出土黑衣陶器和软陶器;第二、三期分别为西周和春秋时期,其中部分墓葬呈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过渡状态。

这说明,闽北是最早烧制黑衣陶、印纹硬陶、釉陶的地方,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土墩墓发展演变的脉络。

三、 另一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世界最早的龙窑

2005年福建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浦城猫耳弄山商代龙窑,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早的“龙窑”也是首次发现的以生产黑衣陶器为主的窑群。该窑烧制的黑衣陶和釉陶,与浦城土墩墓中出土的,造型、纹饰都几乎一模一样!

这两个遗址互相印证:龙窑生产的黑衣陶等器物,是当时闽北地区相当普及的产品,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使用,死后也大量带入墓葬。

不难推断:闽北与浙南同属古越地区,并非两个民族,闽北本来就是越文化势力范围,公元前的战争中,越人在浙地战败,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是如同北宋战败后,向南撤退成南宋一样性质的迁移。闽北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与浙地一样发达的文明。

近几十年间,建窑濒临的南浦溪沿岸,曾多次发现古文明遗迹。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距离浦城仅70公里,出土遗迹就有20多处。曾多批次出土过砍砸器、石斧、石锛、石刀、石箭簇、几何印纹陶、釉陶等。

以下组图为水吉后井出土的石器时代石器。

▼1.砍砸器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2.石锛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3.石斧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4.石箭簇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四、瓷的发源与定义

说到瓷的发源,国内学术界较普遍的认知是:古龙窑烧的几何印纹硬陶是“瓷”的“始祖鸟”。

理由很简单:有龙窑,才有高温,因大气压差,有烟囱拔火作用;窑温够高,才足以将陶坯烧到够硬,也才有产生原始釉面的可能!

而4000-5000年前,国内(当然也是全球)烧造几何印纹硬陶的中心区域就在闽越地区,建阳隔壁的松溪县尤其多。

今天,“瓷”的概念被有大学问的人搞到乱成“一地鸡毛”!

高岭土烧的质料?密度?透水率?有釉无釉?概念层出不穷,但是真的便于理解吗?

首先,在华夏先民造字之初,没有“釉”断然是不会叫“瓷”的!

理由如下:

远古人类把烧过的“土器”叫“瓦”(现在的“陶”),——压根就没管是黑土、红土、黄土、白土,什么土的土器都叫瓦!

后来又造了一个“瓷”字,必然是又做出另一种“土器”。今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有“釉”才叫“瓷”!真搞不懂、也不想搞懂什么“密度”、“透水率”“高岭土”是啥玩意儿!

釉诞生的特殊条件是?

釉又是怎么被造出来的呢?普世的看法是:釉来源于窑灰落于陶的表面而生成的“天然釉”和“化妆土”演化来的“土釉”。

由此不禁会生出两个疑问:

1、全球许多古人类聚居点,在8000年之前都先后做出陶器,中国最早的是江西“万年洞”20000年前的陶器。上万年的时间跨度,中国的窑灰会落在陶面上形成釉面,其他国家的古人做陶,窑灰就不落在陶面上吗?

2、“化妆土”是什么?中国古人为什么要在陶器上施化妆土,其他国家的古人有在陶器上施化妆土的习惯呢?

其实, 釉的诞生,真没这么简单!笔者以亲历的实验反窥历史:窑灰只有落在施了特殊“化妆土”的陶面上,在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釉”才有可能生成!

特殊“化妆土”和“1250度以上高温”这等苛刻的“对碰”,只有在中华文明的特殊背景下才会顺势达成!

五、釉的本质是什么?

“釉”是什么呢?釉是覆盖在陶器表面的玻璃质层,分有色和无色。有色的釉,是混入有色金属氧化物的玻璃质层。建盏的釉面,是富含铁系氧化物的玻璃质层。

但是建盏的“土釉”和普通玻璃有异有同:普通玻璃由石灰石、石英、纯碱(有多种配方)按比例混合熔化而成。

而建盏的釉面,是由当地特有的铁矿和窑灰按比例磨浆配成釉料,再经1250度以上高温烧结,其中也包含了做成玻璃的基本成分。

六、黑衣陶与建盏的联系

回到上面的话题,上篇说到,黑衣陶、几何印纹硬陶是闽越特有的文化现象!

1、黑衣陶的“黑衣”是什么?黑衣——陶的表面抹上一层已经彻底风化了的铁矿粉的“化妆土”!

下图:黑衣陶残片。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下图:本地野外地表自然风化铁矿。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2、距离建窑不远的浦城猫儿弄山,有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古龙窑。窑中出土几何印纹硬陶,就是以1250度以上高温烧成。

如下图这个几何印纹硬陶的“陶豆”。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下图:笔者将建盏坯体用的泥团在窑灰里沾过,烧到1250度,形成的完整釉面。

建盏釉的来源是什么?

3、黑衣陶→铁矿粉,印纹硬陶→ 高温,再加上窑灰自然落到陶面上——您想想,猫儿弄山的古人,在4000年前,是不是有意无意间,基本配出了建盏的釉了?

4、反过来看,建盏的釉,是不是“土得掉渣”的四千年前的“土釉”的延续?

-待续-

续篇:在中华文明大背景下,陶瓷演变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简介:徐子明,水吉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做建盏专题收藏研究30年。

本文为徐子明本人授权建盏君独家发表,若喜欢以上原创文章,欢迎分享。

阅读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建盏公众号,ID:jianzhanwenhua

如愿意成为我们的朋友,可加建盏君微信:2970846335,暗号“建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