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皓哥高考题库第319天】一道5分钟内必须写完的历史大题!

 xxfile 2016-06-25

可以收到语数外史地政这六个科目中的题目和解析

如有任何细节问题请加皓哥微信dinghaoxdf

每天一道题,永远不休息

跟着皓哥走,高考一定赢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既定国策。但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会因外界形势变化而采取变通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关苏保持相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延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根源的观点?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8分)

答案在下方,请大家耐心下拉,谢谢!

 

 

 

 

 

 

 

 

 

 

 

 

 

 

 

 

 

 

 

 

 

 

 

 

 

 

 

 

 

【答案】

 

(1)调整:第二周期: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2分)第三周期:开展多边外交,与世界各国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分)

 

说明:第二周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临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重任;美苏冷战,两大对峙阵营逐渐形成,中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与军事包围。(2分)第三周期: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壮大,确立改革开放国家战略;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2)评述:①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但始终坚持的外交方针恰恰体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②“冷战”结束后,认为中国为了“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其中观点提炼和判断 4分,评价4分,要求说理充分)

 

(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

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调整,根据材料一“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第二周期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总原则与”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具体的外交政策,第三周期指的是多边外交、务实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一“……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周期主要包括新中国面临的国内环境、国际环境,第三周期具体从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上升、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方面归纳。

 

(2)按照题目要求,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才能进行评价。根据材料,作者认为从50年代到70、8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大国形势而相应变动的,90年代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前者是比较客观的,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趋于成熟,后半部分观点失当,当代中国无论在地区外交还是世界外交中奉行的都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

 

(3)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三“亨廷顿……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可以归纳为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第二小问论证,根据材料三“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并结合所学,可以例举为了对抗苏联,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