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安闽笋 名扬天下

 释怀斋 2016-06-25
永安闽笋 名扬天下
   
2015-08-13 10:25         三明日报    编辑:詹铁笛

  闽笋交易市场

  清顺治三年,永安贡川建起“笋帮公栈”,引各地笋商前来采购,这里议定的笋价主导全国市场。历经369年,饱尝世事沧桑、商海沉浮,如今的永安闽笋不仅行销国内,还拓展海外,让人纷纷点赞。

  天之运:好山水出好笋竹

  每年的七、八月,为了收购笋干,浙江温岭的笋商陈正玉都要来永安住上一个月。“这里的笋干价格实惠,制作工艺好,泡发量足,口感上更是没得说。”7月22日,在永安闽笋交易市场,陈正玉谈到永安笋干的特点时,伸出大拇指对记者说,“要想收笋干,必须到永安。”

  陈正玉说,永安有全国最大的笋竹交易市场,而且永安笋干制作的标准早已成为各地笋干制作所遵循的典范,所以各地笋商纷纷到永安收购笋干,并把这里当作了第二故乡。据统计,近五年内,每年都会从外地来到永安,并住下来专门收购笋干的笋商就有300多人,而陆陆续续前来收购春、冬笋的更是不可计数。最近两年,永安每年对外销售笋干达6000多吨,春、冬笋在12万吨至15万吨之间。

  永安闽笋缘何备受笋商们的青睐?对此颇有研究的永安市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黎录松告诉记者,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毛竹一般只适合生长在北纬27度至30度之间的区域,除此之外,还要有适宜其生长的气候、气温、降水和土壤,因此,全国只有8个省份有毛竹林,且以福建毛竹林最多,而在福建,又以永安的毛竹林储量为首。总之一句话:“好山好水才出好笋。”

  相传在明清时期,永安人挖笋还要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祭拜天地、山神和竹神,这不仅是竹农、笋商对上天眷顾的一种图腾崇拜,更是一种对自然山水厚爱的感恩。因此,永安人对笋倍加珍惜。

  由于鲜笋产量大,而存放时间又不长,所以很早以前,永安人就学会了制作笋干,并总结推广出“十道工序”,即采笋、剥笋、修笋、煮笋、冷却、拣笋、榨笋、封榨、洗笋、烤笋。同时,永安人还不断研究创新笋干制作工艺,渐渐打造出了永安笋干“质优价实”的口碑。

  政之福:再造“笋帮公栈”

  早在清道光年间,永安“笋帮公栈”的笋商就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将笋干销往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永安“笋帮公栈”,由此成为这些国家笋竹文化的发祥地。

  而今,永安市委、市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再造永安“笋帮公栈”的品牌。去年,永安笋竹行业喜报频传:全省规模最大的竹笋交易中心——永安闽笋交易市场的一期项目投入运营,成为新时期的“笋帮公栈”,年内入驻的笋商还享有一定的免租期;永安市贡川镇政府注册了“笋帮公栈”商标,同时,首批3家“笋帮公栈”直营店在上海开业;永安市获得FSC竹林森林认证审核证书,这意味着永安的笋产品取得了免检进入欧美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有着5年笋干制作和销售经验的庄天贵,是三元区中村乡松阳村人。去年7月,他与永安市供销社成立的百合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入驻永安闽笋交易市场,开了一家经销店。庄天贵说,尽管入驻永安闽笋交易市场,会增加一些租金成本的支出,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来永安更有发展前景。

  和庄天贵一样,来自浙江温岭的笋商赵小宗也十分看好永安闽笋交易市场。他原本和老乡陈正玉一样,从永安收购笋干,运往浙江,再销往全国各地。他在嘉兴已经开了一家经销店,现在又在永安闽笋交易市场开了一家“老赵笋干”经营部。下一步,他还打算把经营重心从嘉兴转移到永安来,准备大干一场。

  “永安笋交易的繁荣,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正是政府的福荫,加快了永安笋品牌的创建,使其有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永安市上坪乡笋商陈圣铕告诉记者,去年,他销售了150多吨笋干,销售额1000多万元,其中国内市场占了50%,剩下的出口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人之幸:循机转型深加工业

  迄今,永安闽笋交易市场里的入住商户有87家,入住率达95%。笋商姜明极和姜明建兄弟俩,是第一个入驻的商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的情况下,他们的销量依旧很稳定,这主要利益于哥哥姜明极不辞辛劳跑市场,不断拓宽销路。

  而以出口为主的笋商罗义文、陈圣铕等人,则主要通过精细化销售管理的办法,不断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并努力提高在泰国笋干市场上的销量,从而提升业绩,逆势上扬。

  就在大家琢磨如何拓展市场时,主要从事笋出口贸易的笋商刘庆明则把目光盯在了产品转型升级上。“去年,我的春笋、冬笋、笋干的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主要出口欧美、日本、曼谷、新加坡等国家,可是我的利润并不多。”刘庆明说,“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过大,而产品的附加值又不高导致的。”

  事实上,刘庆明会去探寻产品转型升级之路,还缘于一个笑话:一个东北人从永安买了些笋干送给家乡的亲朋好友,而他的朋友拿到笋干后,直接放锅里煮,由于没有先用水浸泡一天,所以怎么也煮不熟,最后只好把笋干当柴烧。刘庆明听了后,觉得应该从笋的深加工着手,创新产品种类,这样可以扩大消费群体。

  走进刘庆明在永安麻岭茶场工业区的加工厂,记者看到他刚刚开发出来的泡水笋产品,这些泡水笋都采用小袋的密封包装,消费者买回家后,可以直接煮或炒着吃,比起笋干的烹饪就显得方便多了。

  为了推广新产品,招到更多的客商,刘庆明也入驻了永安闽笋交易市场。他的明德笋业贸易有限公司就开在市场大门的入口处,占地590平方米。为了方便新产品的展示,他还把冷库设在了这里。刘庆明的做法,也带动了其他笋商着手转型,发展笋产品深加工,提升笋产品的附加值。

  眼下,在刘庆明这些笋贸易带头人的引领下,永安的笋商们正在根据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研究开发新产品,并打造新品牌,把笋加工行业做精、做细、做深。(彭峰 永安记者站 魏兴谷 陈莉莉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