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须双双 窝棚没了,河道清了,脏臭的养殖场也消失了。 4月,随着汇绿蛋品场最后一批蛋鸡集中装车外运,川沙新镇约10万平方米的9个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清退任务全面完成。与此同时,2860余条大小河道里,再也见不到“地龙网”和废旧水泥船;田地间近万平方米的窝棚,也被一个个拆除。 川沙新镇乡村面貌的改变,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迪士尼乐园的所在地,正是在这个镇。当游客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涌入乐园之时,这里干不干净,关系到的或许不仅仅是“面子”的问题。 但改变来得并不容易。“根治多年积累的顽症,镇党委政府下了大的决心。如果不敢碰硬,没有钻劲和好的办法,就很难解决。”川沙新镇农口负责人黄振华说。 民心所向 川沙新镇的环境综合整治,不只是为了配合改善迪士尼乐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也是民心所向。 从周祝公路左拐进一条乡间小路,川沙新镇鹿溪村映入眼帘。正值初夏,风吹麦浪,波光粼粼的小河与阡陌间的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农村风貌。 而就在一年前,这里窝棚林立,河道内布满了杂乱的渔网,还有废旧水泥船,每到夏天,河岸边堆积的垃圾就散发出阵阵臭味。 改变从2014年开始。 家住鹿溪村19组的村民傅琴凤清楚地记得,邻家住户曾私自圈地饲养家禽,一年前被清退,困扰了周边邻里近10年的脏乱景象和常年的异味随之消失。到今年4月,村里的环境更是大变样。“从屋里厢一路望到东面的农田,以前那些乱七八糟的窝棚全都没了,真是清爽得不得了。”傅琴凤说。 事实上,这样的改变不仅发生在鹿溪村。 据统计,2014年3月底,川沙新镇区域范围内共有田间窝棚2003个,涉及24个行政村。经过当年4个月的整治及近两年镇级土地大流转的实施,绝大部分被拆除。但截至今年3月,新镇区域内还有田间窝棚238个,涉及15个村。 之后,又经过一个月整治,238个窝棚中71个被拆除,157个被整改,拆除固化面积并还耕3780平方米,整治率达到了100%。如今,令村民饱受困扰的窝棚终于被全部清理。 “田间窝棚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地区社会管理的顽症之一。”川沙新镇经发办(农办)副主任唐红说。 这些窝棚多数由租田种菜的外来农民违法搭建,有的甚至变成了出租屋,给农产品安全监管、社会管理、来沪人口调控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隐患。 “别看这些窝棚都在偏僻的乡下,一个的租金每月高达500元左右。”唐红介绍。 本地村民说,在工厂打工的外来人员租住在窝棚里,乱拉水电,生活垃圾随地乱扔,生活成本极低,顺手“牵”菜还能自给自足。曾经有个村民在自家门前的田地里种了19棵辣椒,第二天一早,18棵不翼而飞,还有一棵因为种在角落里才“幸免于难”。 除了对窝棚的全面清理,河道“三清”行动和畜禽退养工作也在同期拉开帷幕。 去年12月起,川沙新镇分别对黄楼社区、六灶社区、华夏社区、六团社区的1200余条河道开展了集中突击整治。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河道河岸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的“三无”目标。 4月12日,随着汇绿蛋品场最后一批蛋鸡集中装车外运,川沙新镇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清退任务也提前完成。 “川沙新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只是为了配合改善迪士尼乐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更是民心所向。”唐红说,“这是一场全员共同发力的大扫除。” 对症下药 全镇一盘棋的高压态势,敢于创新的整治方法,都是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大招”。 驱车穿行在村落间,看到水清岸绿的美景,笑意总会不经意地流露在唐红的脸上。因为她清楚地知道,眼前的这份美丽来之不易。说起环境综合整治中遇到的工作难点,唐红说:“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以窝棚整治为例,川沙新镇区域内在今年3月份时还存在的238个田间窝棚,经过了2014年的整治及近两年镇级土地大流转后依然“坚挺”留下,劝退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其中,“窝棚大户”其成村的田间窝棚整治及管理任务尤为繁重。其成村原有田间窝棚178个,面积9905.5平方米,窝棚内居住人数290人,人员大多来自外省。由于历史原因,该村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涉农主体中,因此流转土地的面积不多。 两年来,农口的同志和村干部们紧密合作,深入田头,走访全村蔬菜种植户,反复劝说他们自行搬离并拆除违建的窝棚。 今年3月起,大部分租户对田间窝棚开展了自行整改和拆除。尽管如此,依然剩下近20户菜农态度强硬。对此,村委会毫不手软,提前做好预案,借助新镇农口、六灶社区、城管、联勤工作站、其成村委等相关部门力量,组成近120人的队伍,果断联合执法,依法拆除了这部分钉子户。 窝棚整治最怕回潮。因为有利可图,租户们常常是拆了又建,窝棚就像牛皮癣,长治不愈,花费了不少财力人力。 困扰之中,其成村村委会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与租户们签订协议,对整改后的放农具的工具棚提出一律不准私接电源、私拉电线等自我管理的要求,并收取一定的押金。一旦在日常检查中违反了规定,就从押金中扣去相应的整改费,收效显著。 在新镇经发办(农办),负责今年畜禽退养工作的徐荣明总结了一个三步走的工作“秘笈”:坚持标准、解说清楚、例会监督。 对涉及退养的9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退养工作小组将退养补偿标准公开,实行全透明化操作。“新区补偿标准出台后,我们坚持政策标准不松口,清退时间节点和补贴政策没有弹性,避免了退养对象的等待观望。”徐荣明介绍,养殖户得到的补偿一律坚持标准,由第三方对养殖场的评估价值加上畜禽补偿、以及提前退养等各项奖励累加而成,没有“谈判环节”。 “以奖代补,把每一项奖励和要求说清楚,是推进工作的强心剂。”徐荣明说。在退养工作实行初期,养殖户退养拖沓。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后,决定在规定退养日期之前,多增设一道“奖期”,即在这一日期之前退养,就可以多给一些奖励补贴,并向各养殖户说明情况。没几天,已经有2户养殖户主动上交了钥匙。 4月中旬,川沙新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清退任务提前完成,获得上级部门的好评。徐荣明说,养殖户们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拿到补偿后也都表示满意。 目前,土地垦复和基本农田种植设施修复的工作正有序开展。 敢于碰硬 “农村地区的很多难事,很多不是克服不了,而是面对风险和压力,要敢碰硬、敢担当。” 伴随着迪士尼的开园在即,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任务日趋紧迫。 “农村地区的很多难事,很多不是克服不了,而是面对风险和压力,要敢碰硬、敢担当。”黄振华说。 整治期间,黄振华和唐红等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田间地头。“我们看得出镇里对整治工作的决心,底气更足,也鼓舞了我们的战斗力。”其成村村主任傅进军说。 在其成村拆除窝棚行动中,村党总支书记黄卫国、村委会主任傅进军,顶着菜农的威胁谩骂,加班加点,站在联合整治队伍的最前头,村委会只留三名女同志值班,其余同志及全村21位村民组长全部到第一线。傅进军的腿被狗咬了,晚上去医院打了针,第二天又出现在了队伍中;汤店村的外来人口协管员季宝龙被外来菜农打了耳光,依然耐心做好劝服工作…… 敢于碰硬的,不止他们。从镇河道保洁社退休的老干部乔祥根,组织起一支应急清障队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负责川沙新镇2860余条河道的长效管理。一年多来,清障队伍共清除地笼网近1.3万条、拦网400余根、竹竿2.9万余根、废旧船只近500条,有效遏制了河道中废旧船只或网簖等回潮或新增的现象。 但鲜有人知的是,在服务社工作初期,因既得利益受损的外地农民抱团抵抗,多次恐吓、威胁保洁人员及其家人,有一次甚至来到乔祥根的家中围堵恐吓。即便如此,包括乔祥根在内,没有人妥协。 借助高压态势,河道清障的综合整治依然强势推进,原本气焰嚣张的人在服务社每日两次的河道巡检中,渐渐没了身影。 对于整治成果,唐红说:“无论是成绩还是经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来自于所有参与人员上下一心、持续不断的战斗力。” 工作虽然艰苦,但处处都有感动。 在唐红的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下了两碗蛋花汤的故事。 那是在今年4月,鹿溪村的窝棚拆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为了早日完成任务,连续几晚,相关的负责人、村干部等在田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到了吃饭时间,盒饭送到了田间,工作人员就站着吃饭。没想到,附近的村民看见了,主动搬出自家的桌椅板凳招呼大家坐。 一天中午,傅琴凤路过整治现场,发现工作人员们吃饭的时候没有汤,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汤不方便送到田头。她把工作小组招呼到自家饭厅里吃饭,二话不说立马做了两碗雪菜蛋花汤端出来。 那天晚上,唐红在记录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还配上了一张照片。那是一片刚复耕好的土地,就在前一天,上面有成片的窝棚,杂物堆积如山。“想象着今后这里将是绿色一片,也不负了今天中午鹿溪大妈特意给我们做的那一碗蛋花汤。”唐红说。 “这也正说明了,我们在做的事,正是百姓最需要的事。党委政府的决策与百姓需求一致的时候,难事就变得容易起来。”黄振华说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读懂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