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清官廉吏诗文鉴赏

 老刘tdrhg 2016-06-25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警示他人自身,故因守持廉德,淡泊名利而深受百姓拥戴,名留青史。他们那些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以下几首古诗,就蕴藏着许多廉政智慧,值得党员干部传诵和汲取,是大家当前认真学习新《准则》《条例》,争做廉洁自律楷模的一面最好镜子。
   (一)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正统年间,巡抚于谦入京,被同僚告知朝会时要以珠宝白银讨好势宦王振,就算不送钱财,线香、蘑菇、手帕等土特产也是要准备的。于谦却举起“两袖”,笑着示意“带有清风”,并作以上《入京》诗一首,称“绢帕、蘑菇等虽不是贵重之物,但也是民脂民膏”,只有两袖清风才不会失去民心。
   (二)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
             马前洒泪注如泉。
    这首诗是与于谦同时代另一位著名的清官况钟所作。况钟时为苏州知府,被百姓誉为“况青天”。他从不搜刮百姓一锱一铢的非分之财。赴京时,面对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的赠礼,况钟全部拒收,并作《拒礼诗》坦露自己心迹,称“我在任上所做的一切是职责所系”,对百姓的送行他深感惭愧。
  (三)
          义利源头识颇真,
          黄金难换腐儒贫。
          莫言暮夜无知者,
          须知乾坤有鬼神。
明代清官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为官清正,不为金钱所动。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时,有考生夜中暗赠黄金,遭李汰厉声斥责,并作以上《无题》诗一首告诫世人,不要认为在漆黑的夜里受贿就没有人知道,怕面对天地的时候,会被鬼神斥责。
(四)
            笑别江南返故乡,
            携来奇物满船装。
            一轮明月闲中得,
            两袖清风淡处忙。
刘琰是清代康熙年间有名的清官,为任江宁时清正不阿,爱民如子,离开时百姓拥街相送,几十里地络绎不绝。他在江西为政期间遭人弹劾,因此准备辞官归里。但是为官多年从不收财礼,以至于身无长物,囊空如洗,清贫得连回家路费都没有。他便作诗《旋辕》坦然笑称,回家只携“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便足矣 。
               (五)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未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期间,官吏臣民争相送礼以示好,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于是,张伯行便想出了高明的一招,写了以上一则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如此一来,送礼者看罢也就心知肚明,只好灰头土脸离去。(衡阳县委党校    刘继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