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0-25T《中国古钟》特种邮票

 威龙集藏 2016-06-25
 
 
 
 

全套枚数 4枚 全套面值 5.20元 小型张规格  
发行日期 2000年12月31日 防伪方式   小全张规格  
印 刷 厂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黄里、郭承辉 小本票编号  
印刷版别 影写 责任编辑   小本票规格  
摄 影 者   整版枚数 40枚(8×5) 原画作者  
资料提供   整张规格   雕 刻 者  
单枚信息
图序 邮票名称 面值(元) 发行量 邮票规格 齿 孔 度 备注
(4-1)T 西周·井叔钟 0.80 2421.21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2)T 春秋·素命镈 0.80 2421.21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3)T 唐·景云钟 0.80 2421.21万枚 30×40毫米 12度  
(4-4)T 清·乾隆钟 2.80 1820.52万枚 30×40毫米 12度  
同时发行  
相关资料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钟文化在这久远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就出现了陶钟,在陕西长安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小似香烟盒的陶钟,据考证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它形似新石器时代的一把石方铲,中间掏空,击之有声,它是古代先民生产劳动之余娱乐的器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金属的出现,商代开始有了铜钟,成为古人祭祀祖先、宴享盟会、庆功大典时使用的乐器,以所谓“钟鸣鼎食”、“钟鼓乐之”,是青铜礼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最初只有3至5个,到周朝时增至9至13个,战国时发展到61个。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钟上大都刻有铭文,铸有佛经、咒语等。这些古钟的铜质非常好,历经数个世纪,仍完好无损,声音洪亮悠扬,能传到数十里以外,中国古钟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历程。那浑厚而洪亮的钟声从远古一直响到现在。此际,我们即将迎来的世纪交替,是公元纪年第三个千年的开端,是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在这辞旧迎新的重大庆典的时刻撞响洪钟,既宣告和庆贺吉辰的到来,也表达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企盼,这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习俗。

  2000年12月31日,为即将迎来的世纪交替,撞响世纪之钟,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中国古钟》特种邮票,全套4枚。

  (4-1)为“西周.井叔钟”。属西周中期的铜钟,1984年于陕西省长安县泮河西岸的张家坡井叔墓出土。此钟系由青铜铸成的扁圆体合瓦形击奏鸣乐器,通高37.5厘米。钟平顶上有管状的柄,上端微细而下端略粗;柄中部有突起的圆箍;圆箍上有悬挂钟钩的环耳状的环;钟的中部两侧各有3排二叠圆台状乳钉,每排3枚,前后共36枚。钟柄和钟身间均饰波曲纹;还有交叠多雷纹及鸾鸟纹饰交织其间。钟上铸有铭文7行39字,记载井叔铸钟,用以祭祀祖先、祈求福寿昌宁。现藏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4-2)为“春秋.(素命)镈”。为春秋晚期的铜钟,1870年(清同治九年)于山西荣河后土祠出土。系齐国名臣鲍叔的孙子(素命)铸造的乐器。它是形如深腔的平口钮钟,高66厘米,宽34.8厘米,口长44厘米。扁钮作双龙对峙,昂首卷尾,矫健有力,龙间又有双凤。镈身乳钉微微凸起,形如复帽,正背两面共36枚。中部铸有铭文18行、174字,记载的(素命)祖父鲍叔有功于齐,曾推荐管仲给齐桓公,使齐国首霸中原。因此,鲍叔曾接收齐侯赏赐,封邑299邑,及在鄩地的民人、采地和命祠。(素命)为了勉励自己,铸此乐器,用来祈求家族福泽永享。镈体虽重65.5公斤,但可胜悬挂,击之鸣声洪亮。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4-3)为“唐.景云钟”。为唐代著名古钟,铸造于唐景云二年(711年)。原悬挂在唐长安城内的道教庙宇景龙观钟楼上,又称“景龙观钟”。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唐代钟楼旧址上建起一座钟楼,以保存此钟。明神宗万历十年(1587年)扩建西安城,将钟楼迁往西安市中心。清乾隆五年(1740年)曾重修一次。在这座巍峨壮丽的古代建筑中,曾悬挂过这口景云钟,以作全城的报时之用。此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钟钮高21厘米,口径165厘米,厚15厘米,重约6吨。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顶端有兽纽。钟身周围的纹饰自上而下分为三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共18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四角各有四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写的骈体铭文,共18行292字。内容是宣扬道教教义,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造经过,以及对钟的赞语。楷体中杂有篆隶。唐睿宗的书迹留存不多,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此钟用青铜铸成,铸造时分为5段,共26块铸膜。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细致精密,钟声宏亮清晰,显示了唐代铸铜技术的高超水平。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4-4)为“清.乾隆钟”。为清代乾隆时的朝钟,曾悬挂在故宫的午门上。此钟通高2.54米,凝重高大,口径1.57米,重达3108公斤。其钟钮铸成双龙,肩部铸有一周外突莲花纹。中壁上布满一个个精美的云纹组成的方阵,每个方阵又铸着一条立体的动态蛟龙。钟身共20条出水穿云、活灵活现的龙饰,张牙舞爪,神态各异,双目炯炯有神,须眉细如发丝,栩栩如生。钟上虽未铸上款识,但钟唇上铸有8个“三”,这是八卦中的“乾”卦。“龙”与“隆”同音,“乾”卦加“蛟龙”正合“乾隆”之意,“乾隆”二字不铸自明,这正是此钟的奇特之处,堪称中国古钟的佼佼者。现藏于北京大钟寺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