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足迹(13):永乐大钟(觉生寺)~皇家祭祀文化重地

 新用户8926AVU2 2023-03-25 发布于北京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北京流传着一句“九坛八庙一口钟”的顺口溜,其高度概括了京城的坛庙建筑。


  它是古中国祭祀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充分表现出当年古城的宗教氛围、状态和文化。


  北京现存的坛庙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类建筑群。



  九坛:即天坛、祈谷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


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


  八庙:指奉先殿、传心殿、雍和宫、历代帝王庙;


太庙、文庙(孔庙)、寿皇殿和堂子。


         一口钟,即为觉生寺(大钟寺)的永乐大钟。每逢干旱的时候,皇帝就要到大钟寺进行祈雨,因此,这口钟与“九坛八庙”在功能上具有较高的相同性——祭祀祈福。



  觉生寺(大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


         觉生寺为皇家佛教寺庙,因永乐大钟存于庙中又叫大钟寺。


大钟寺现在又是古钟博物馆。



  中国古钟从功能上主要有四类:1、用于礼乐的乐钟,如曾侯乙编钟;



  2、 为炫耀宫廷威严用的朝钟,如乾隆钟;




  3、用于报时的更钟,如建在都城和寺庙的钟鼓楼大钟,晨钟暮鼓,西方的教堂钟也属此类。




  4、宗教用的佛事钟,即佛教用的佛钟和道教用的道钟,如中国最大的永乐大钟,它已成为一种法器。




  从形体上分类,钟有两类。一类是圆形钟,这类钟的横截面是圆形的,


朝钟、更钟、佛事钟属于此类,



西方的教堂钟也属此类。


  另一类是扁形钟,其横截面为两段圆弧,似两片瓦合成,也称瓦型钟


中国古乐钟属于此类。



  大钟寺最深处的一进院落,有一个上圆下方的建筑,这就是大钟楼,著名的永乐大钟就珍藏于此。


         此建筑象征天圆地方,殿外檐下正中,悬挂着乾隆御笔“华严觉海”的匾额。


  走进大钟楼,一口巨大的铜钟给你一种视觉的冲击,这就是铸造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左右)的永乐大钟。


          悬钟的架子以粗大的木梁制成


  8根主柱顶部向内倾斜


主柱上3根横梁巧妙地将力过度到主柱上,分摊到更多断面之上。


红柱是大钟楼支柱



  作为中国古代现存至今的最大青铜钟,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量重、历史悠久。


  永乐大钟高6.75米,外口径3.3米,钟壁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量高达46.5吨,1420年铸成,已有600多年。


  永乐大钟制作年款。


  第二绝:永乐大钟是世界上铭文字数最多的一口大钟。


  永乐钟体内外遍铸经文,有汉文经咒16种,梵文咒语100余种,共计22.7万字;


铭文字数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第三绝,是大钟奇妙优美的音响,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


  永乐大钟下面的青石台基上砌有八角形散音池,有很好的共鸣作用。


  明清朝时,永乐大钟过新年时敲响祈福,轻击圆润悦耳如听仙乐,重击深沉宏亮余音缭绕三分钟始歇,声音最远可传几十里,令人称奇叫绝。这归功于钟下面石块砌就的八角形散音池,对于声音有奇妙的塑造和改善作用。


  第四绝:是科学的力学结构永乐大钟的悬挂纽是靠一根与钟体相比显得很小的铜穿钉连接的。别看穿钉很小,却恰恰在它所能承受四十多吨的剪应力范围之内。


  大钟上部悬挂系统是双U型环


这种悬挂方式可以保证大钟在摆动的状态下不会掉落。


是通过一根长1米,高14.5厘米,宽6.6厘米的铜钉吊起。



  第五绝:是高超的铸造工艺。大钟铸造采用地坑泥范法,铸造的铭文精美,合范的缝儿做成了五条装饰线,设计巧妙,并且整个大钟几乎没有砂眼气泡等瑕疵。大钟的铜含量为80.54%,锡16.4%,铅1.12%及少量其他元素,这种合金配比使得钟的强度增加而硬度适中,既禁得起重击又不破坏音质。




永乐大钟迁移示意图


  一迁:永乐大钟1420年铸造于京师铸钟厂,也就是现在的鼓楼附近的铸钟胡同;


         永乐大钟铸成之后,朱棣将它移到汉经厂悬挂,汉经厂是明代内府印经机构之一,专印汉文佛经;


地点就在景山后街的智珠寺旁边。


           朱棣在位时,遇到万寿圣节(皇帝生日)等节日,都会由汉经厂主持敲钟作佛事,在明成祖朱棣驾崩之后,仁宗继位,这位朱棣长子朱高炽对经文、佛事不太感兴趣,钟王也就失去了“知己”,从此永乐大钟被孤独冷落了一百多年。


  二迁:万历年间,北京西郊新的皇家寺院万寿寺建成;


         万历五年(1577年)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令把汉经厂的永乐大钟迁到万寿寺,并为它专门建了一座方形钟楼,每天由六个和尚专司撞钟之职。


         从铸钟厂到汉经厂,再到万寿寺,这已经是钟王第二次搬家。在沉寂了一百多年后,永乐大钟的钟声再次响起。


  天启年间,由于内忧外患,有一种说法:说城西传来钟声会带来灾难。熹宗朱由校听了之后害怕,就降旨把大钟卸了下来,放到地上,从此钟声再次沉寂(1623年)。


         三迁: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朝皇帝信佛,尤其雍正,并在城北修建了觉生寺;


  有大臣跟雍正说,当年永乐皇帝曾铸造了一口大钟,现位于万寿寺内,闲置已久,建议移至觉生寺。雍正皇帝于是立即颁旨迁大钟至觉生寺。


由于这次的搬迁过程太难,直到十年后的乾隆八年(1743年),移钟工程才算完成。至此,二百多年来永乐大钟一直珍藏在觉生寺大钟楼里。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决定在北京建国都时,他确定了三大工程。


         一是紫禁城:永乐皇帝生活起居、上朝办公、教导文武百官、管理国家大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


  二是天坛:皇帝号称受命于天,自称是天子。每年都要对苍天进行祭祀,来使国运昌盛,而且要借助上苍的力量来使朝代能够顺利的延续。祭天也是朝廷重大活动的重中之重。



  三是永乐大钟:铸造永乐大钟是为了利用佛教来宣传他在《大明神咒回向》中所提出的以“敬愿大明永一统”为最终目标的施政纲领。


  铸造永乐大钟还有弘扬佛教、延年益寿、教化民众、宣称迁都正确、忏悔赎罪等说法在官方和民间传说。


  总而言之,永乐大钟不是一般的佛教用钟。


          它是名副其实的朝钟,是国之重器,它集振国威、化民志、传佛教、压邪恶、警官吏、正民风、祈国福、保安宁的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华夏文明的象征。


  朱棣也在这口大钟上表明他巩固新政、永世太平的决心,钟身上雕刻着他心中的中国大一统雄心大业。


    摄 影 北 斗    编 辑 北 斗

                         2023年2月

参考文献:

       1、大钟寺简介

       2、网络资料

(本文个别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