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冰棍能导致胃出血?

 老夫子的论语 2016-06-26

日前,媒体报道安徽一位名叫乐乐的7岁男孩连吃3支冰棍导致大吐血,引发一些家长的不安和恐惧。

吃冰棍导致胃大量出血,这是真的吗?

答案很明确:假的!

吃冰棍引起吐血?

1

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7岁男孩在于同伴玩耍后,在1小时内吃下了3根冰棍,吃完没多久就开始觉得胃痛,并很快开始多次大量吐血。

在当地医院未能控制病情转院至安徽省儿童医院。经大量连续输血、药物和胃镜下止血未能凑效情况下,最终实施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发现,患儿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直径1cm,深0.4cm的巨大溃疡,伴溃疡底部十二指肠球后动脉破裂并呈喷射性出血。

就是说,引发孩子吐血的原因经过了手术证实,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动脉喷射性出血。这种局限性的溃疡是原本就存在的,而不是某种应激事件导致的急性(广泛的)胃黏膜糜烂。就是说,报道中PICU医生所说的“(吃冰棍后)太冰了。然后导致粘膜急性糜烂、溃疡出血”是错误的。

有人要问了,“十二指肠球溃疡出血”与“粘膜急性糜烂、溃疡出血”有什么不同吗?

是的,两者有非常显著的不同。

但是,可以提前剧透的是,无论哪一种出血都不会是由吃冰棍引起的。

下面我们对上消化道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做一些介绍,尤其是原因和危险因素方面。

2小儿上消化道溃疡

3

医学上,把从食道以下到十二指肠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这段消化道发生的溃疡称为上消化道溃疡。

上消化道溃疡是常见病,在小儿相对于成年人少见一些。而且,由于小儿经常会出现各种原因的腹痛,患儿对病史和症状往往表述不清,特别最具有诊断价值的胃镜检查受到巨大限制,从而导致小儿上消化道溃疡容易被误诊。

小儿上消化道溃疡原因方面,与成人大同小异。

4

最常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医学界曾经认为,导致上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即所谓“无酸不溃疡”,因此曾也称为“消化性溃疡”。后来研究发现,造成溃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HP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次是药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NSAIDS)的使用,常用的像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类固醇(我们通常说的激素)、抗肿瘤和免疫抑制药物也可以导致上消化道溃疡。主要原理是这些药物抑制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产生,可以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广泛的急性溃疡,同时也可以加重原本存在的溃疡。

5

应激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强烈刺激的事件,比如严重创伤、烧伤、休克、败血症、外科手术等,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体内类固醇等激素的剧烈波动可以引发急性胃溃疡,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的糜烂,可以发生急性大出血——就是新闻中那位医生所描述的情形。这种应激性溃疡也可以发生在小儿,通常发生在应激事件发生后的第3~6天,影响的部位往往在胃黏膜而不是十二指肠。

遗传因素。有2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有家族史,高达三分之一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基础酸(就是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和最大泌酸量增加。就是说,有的人的胃生产酸的能力天生比别人大,过多的酸就容易“烧坏”自己。

另外,一些因素虽然并不能直接引起上消化道溃疡,有时却可以加重症状。比如,生活压力、辛辣食物、肥胖等。

综合来看,由于新闻中男孩出血病因已经经过手术确认是十二指肠局灶性溃疡侵蚀导致的动脉破裂出血,而非急性应激性溃疡。因此,可以判断,患儿的十二指肠溃疡早已存在,只是一直被误诊。而出血不过恰巧发生在“吃冰棍”之后,两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退一步说,即便患儿是应激性溃疡出血,吃几根冰棍显然也不构成重大应急事件,当然也不可能是引发应激性溃疡的原因。

因此,那位医生和新闻标题所说的“连吃3支冰棍引发大吐血”是错误的。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

我们再来看看,假设小乐乐原本并没有上消化道溃疡,吃冰棍会不会引发出血呢?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常见,美国2008年基于住院病人和医疗保险资料估计人口的发生率为每10万人中在0.5~4.4之间。但是这却是一种具有潜在的致命性需要紧急救治的严重疾病,值得重视。

溃疡只是出血原因之一,更具体的其他原因在不同年龄各有不同。在新生儿主要原因包括凝血功能障碍,如维生素K缺乏症,牛奶不耐症,疾病和创伤引起的应激性胃炎。在婴幼儿和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药物(如退烧用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NSAID)诱发的出血、进食具有腐蚀性食物引起的糜烂性食道炎、肝病继发的静脉曲张、某些凝血障碍性疾病等是主要原因。

风险因素方面最主要的仍然是HP感染、NSAID类药物和应激反应。冰棍、冰镇饮料等从来不是医学上可以导致和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因此,这则新闻中“连吃3支冰棍引发大吐血”的说法是毫无医学根据的。

如何预防小儿上消化道出血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除了一些对于患有凝血障碍性的患儿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健康儿来说,重点在于日常生活中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具体而言,主要还是两个因素。一是,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禁绝像成年人嚼食喂养孩子等陋习,实行分餐制,预防HP的传染,是防止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主要日常注意事项。

其次,用药安全是另一个可控的因素。尤其值得广大家长注意的是,“感冒药”和“退烧药”的滥用问题。国内的感冒药几乎全都是复方药,其中必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NSAIDS。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中国特色的感冒类中成药,其中除了一些草药成分也都含有上述NSAIDS,有些中成药甚至不在说明书中标注这些成分。同时,由于人们对于发热的恐惧,家长们往往在常规服用这些感冒药之外又会额外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很多医院和医生又常常给患儿通过肌肉或静脉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类固醇激素)作为“感冒药”“退热药”。这就会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两类药物可以导致和加重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的药物的重复使用,从而增加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与“吃冰棍”之间没有任何直接关联。预防上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需要提醒孩子和家长注意的应该是饮食卫生防止HP感染和“感冒退烧药”的用药安全。

新闻链接:

安徽合肥 7岁男孩连吃3支冰棍引发大吐血

http://tv.cctv.com/2016/04/22/VIDEDCgPVT2iVEW559DBVLnk160422.shtml

男孩吃冰棍大出血 输血8000毫升等于全身血换了5遍

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6-04/23/content_24782665.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