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我曾走过的弯路

 那种合奏的美 2016-06-26

前言:为人父母,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了。每个人都努力的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但是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成功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不是专家,也没有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能和大家分享的,只有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碰到的几个关键问题。毕竟,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也许没有定论,但是不好的教育还是容易分辨的。希望以我的经验来给大家当个反面教材,那么那些错也错得更有价值。



1.恶习与美德     想管好孩子,先约束自己

女儿出生于94年,她爸爸是个设计师。女儿大概是遗传了父亲自由不羁的血液,从小显得就比一般的孩子更好动。在公共场合也时常大吵大闹,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我们对此想了好多办法,可谓软硬兼施,可是孩子还是恶习不改。直到有一天,我先生跟我谈了一次,我才知道原因就出在我身上。原来当时我所在的公司还在创业期,工作压力巨大。下班回家以后也往往是电话不断。可想而知,我在那种情境之下必定是没有好脸色的。小孩子跟妈妈最亲近,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一身戾气。我想起女儿不乖的时候没少打她,瞬间心痛欲裂。这时候才明白,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问题源头往往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父母的行为。在我们责打儿女的时候,是否忘了想一想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得做到同样的程度。最起码在孩子面前装出个样子来。” 后来我们特别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女儿也再没有屡教不改的恶习出现。当然,这个过程非常痛苦。需要极高的自制力,但是想想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做父母的还是欣然付出了这些代价。



2.引导与强迫     引导往往比强迫更有效

女儿5、6岁的时候,很喜欢看着爸爸做画图的工作。有鉴于此,我们便送她去专门学画画。一段时间以后,女儿便对学画表现出了很厌烦的态度。我大怒,强迫她按时上课。每到上课时间,一大一小两个人总要对峙好几个小时。她那时候还有别的课要上,英语,滑冰等等。那么小的孩子却那么忙,其实我看在眼里也很是不忍。但当时我总是想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能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

后来我在一次出差任务中结识了一个美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才知道我所坚持的“精英教育”错的有多么离谱。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很少强迫,反而大多是引导。比如给孩子设立目标,他们会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是xx学校毕业的,那学校非常有趣,爸爸在那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学生时代”。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不知不觉间家长的希望就成了孩子自己的愿望。又比如美国的孩子学画画,刚开始的阶段就是让孩子自由发挥,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自己产生提高技术的想法。而我的女儿刚开始学的却是枯燥的排线和没有色彩的素描,也难怪她不愿意去上课了。

在那以后我对女儿“多才多艺”方面的要求就没有了。几年以后女儿自己喜欢上了钢琴,本来我以为又是孩子气的三分钟热情,没想到这一学就是六年。女儿的水平与专业的学生自然是有大段差距,可也已经足以让我们欣慰了。



3.能力与成绩     成绩证明不了能力,能力却能提高成绩

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个好成绩,但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拿高分的天赋的。是的,分数高低不代表学习能力的强弱,这也是我经历失败后才得出的结论。

上了初中以后,我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只能算中等偏上。我为此操碎了心。报过学习班也找过家教,甚至一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陪着她温习功课。我也渐渐感到孩子对我的这种做法越来越不满,可是为了分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有一次孩子在上家教课的时候问她的老师——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大学生——她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哪一款。老师告诉了她。接着两个人就聊起了穿衣打扮的话题。我本来很生气,幸而当时没有冲动。事后转念一想,是否可以想个办法把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跟考试内容联系起来,好让她能去发自主动的有效率的学习。

后来我和老师商定,平时要多跟孩子聊关于时尚的话题,但是要用英语介绍国外的品牌和设计师等内容。而且我还托人定了英语的时尚杂志和书籍。这样一来,女儿自然而然会去看这些外语资料。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她高中毕业。而让我们惊喜的是,因为平时的英语阅读量比较大,女儿的英语成绩也渐渐好起来。直到后来出国考托福等考试,英语对她来说始终不是太难攻克的一关。



很久以后我又听说我的另一位朋友的故事。他儿子的理科成绩不好,他花了很多心思带着孩子去读科幻作品和科普作品,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

他说,应试教育就是逼着学生学知识而从来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学了之后有什么用以及怎么用。这样学出来的结果,就算成绩很好,可是依然不能转化为真正有用的能力。很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所以要让孩子主动学习知识是很非常必要的。前提是要让他明白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而不是一味强调考多少分如何如何。毕竟只要相关的知识积累足够多,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会提升。

十几岁的孩子,好奇心都是很重的,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时候。只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很容易让他对某一种知识产生兴趣。

只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悲哀的一点是,考试技巧也是成绩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技巧方面的提升也只有通过大量枯燥无味的练习来获得。



4.兴趣与职业     父母应该主导孩子的职业规划吗

关于孩子的职业规划,我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不断设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关系着孩子的整个人生,这自然是每个家长最最关心的问题。女儿上高中之前,我很希望她将来做个医生。这职业很稳定且高尚,收入也不错。

但是在问孩子她以后想干什么职业的时候,她却说只是想做好看的衣服。对于她这个回答,我和她爸爸都哑口无言。作为女人,我能理解女孩子爱美的心理和青春的美好梦想。同时我也清楚明白,服装设计并不是一个很安稳很轻松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也完全不像小孩子想象中那样浪漫。换句话说,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我跟孩子谈了无数次,还带她去拜访了几个服装行业内的朋友,让她充分了解服装设计师的日常工作多难多累,企图让她打消念头。小家伙自己却因此愈发向往这个行业了。她甚至在家自己试验着做一些小物件,床单、枕套、娃娃穿的衣服等等。

这让我彻底的犯了难。据我所知,要培养一个服装设计师所资不菲,成材率也低。大学应选择设计类院校,美术功底也是必要的。这些都是女儿当时不具备的条件。她爸爸还表示,想学好这个必然要去国外深造。这更使我难上加难。最合理的办法还是要孩子主动放弃。

然而我也知道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勉强不来,过分压抑天性是对小孩身心的极大伤害。经过与女儿的多次深度交流,确定了她是真心向往而不是一时热情。我们于是就这个问题拍了板:尊重孩子的想法。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女儿因为钢琴水平不错,考上了一个知名高中的艺术生。高中期间又捡起了画画。过程很苦,孩子在叛逆期也跟我们有过不少摩擦,但是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高考以后申请到了纽约时装设计学院。(关于让孩子出国与否的选择,以后会单独写出来谈)。目前她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



总结: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一直在学习怎么做好一个母亲。

我有一些朋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觉得学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的。我却觉得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远大于学校。以上几个我自己的案例之所以说它们失败,是因为那些以成人的眼光做出的判断会极大的影响孩子自尊体系的建立。从而导致孩子一生都难以培养出独立的人格。尽管父母的出发点都是爱,是对孩子好。但是如果形式和方法不当或太过急于求成,是很容易好心办坏事的。

中国的家长和学校在教育上普遍的问题就是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或者说在这个方面横加干涉。当我们看着新闻里的美国孩子一张张神气自信的脸时,我觉得我们的孩子真的是花朵——经不起一点风雨。

我不是所谓“快乐教育”的拥趸,但是在培养孩子人格健全的方面,我我赞同他们的主张。教育子女,是为父母者不容推卸的责任。在教育问题上,我们或许一生都要做学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