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怀瑾】随眠烦恼

 丙午軒 2016-06-26


“由此法词二无碍解境有差别。声与名等蕴处界摄亦各有异。”所以由于这个道理,由此即根据这个道理,由此法词,一切佛法,即代表一切事物、观念,词,文字、句子,二无碍解,两者都做到通达无碍了,那就是文字般若成就了,真有智慧了。

所以说修道、学佛,真悟道了,他的文字般若就通达了,通达即理透了,他每个字应用起来就很高明。比如我们都晓得的,前辈子的,民国初年,七八十年代,有位和尚,名诗人,八字头陀,太虚法师这些都是他的后辈了。这位和尚原来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成为名诗人,《八字头陀诗集》。因为他这些智慧上理解了。

所以我常说现在街上买字画的,就找不到八字头陀的一张字画,如果找到了,那怕是这么一张条幅,如果有人给我开价三十万,我虽然买不起,但一天会跑三趟,留恋不舍。因为他不认识字的,但会作诗。

比如作诗时写一个茶杯,‘万古江河日夜流’,拿这句诗来讲的话,他万古写得来,江河写不来,他就画一条江,画一条河,日写不来,他就画个太阳,夜字他涂一下,黑黑的,流字写出来,加一个流。所以他那个字啊,又有诗,又有字,又有画,画也是漫画体,写的字孩儿体,童子体,可是好得很,样样都好,天性流露,所以很难找了。

弘一法师的字还容易找,八字头陀的字画再也找不到了。你们诸位同学注意啊,找不到就可以做假啊,你说做一张挂在那,告诉我是八字头陀的,起码我要去走三趟看看,是不是真的?你要说讲三十万我一定相信,现在找不到一张。这个道理说明什么呢?由于这个理悟了,还不要说证道,由此法词二无碍解,法无碍,词无碍,文字般若就来了,一切法通达,没有障碍。境有差别,可是文字的境界还是有不同啊,文字是有境界的。

比如说‘万古江河日夜流’,这是文字境界。所谓诗人、文人就是把一个字一个字堆拢来,有才气的人堆拢来就很美,无才气的人,虽都会写中国字,但很好的一句中国话,给他写的狗屁不通,越看越生气,这就是境界有差别。所以声,一切人类的音声,发出来的,与名等,一个名词的观念是一样的。这属于什么东西呢?这个人类的音声为什么讲话会通了呢?不是言语的功能,这是我们心理状态的功能。

蕴处界摄,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思想,精神,心理的作用。处即意处,法处,意识的境界,归在这个范围。因此啊,文字语言经过的对了,但是文字语言的境界,境界不是程度啊。同样一个学文学的人,同班毕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就不容易了。所以常常告诉轻年同学:“干什么?”“学英文。”我说:“你把名称要讲清楚,你是学英语。”没有人学英文,如果讲到文,你学英文要变成英文文学家啊,连林语堂都不是。

名义上我们中国人说:“哎呀,他英文好。”但给外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看看,勉勉强强,看得懂了就是。一个英国人、美国人能够变成文学家谈何容易啊。我们都是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文章都写不出来,就是给你写了一篇文章,能不能变成文学家那很难了。

同样你读中文系,读到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你不一定是文学家。文学家的人还不一定有学位,那是天才,他自然写的句子就很美,一个文字到他手里一写出来就漂亮,就美。这些道理是讲文字的本身是意识境界的范围。

“且依此土说名句文依声假立。”并且,他说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土,代表土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人类所有的言论、文字,叫它为名、句子、文章,依声假立,都是根据人类发的音声而建立了文学、文章的系统,“非谓一切。”注意啊,这是讲这个世界,如果心头、外太空还有别的世界,人家的世界言语不一定向我们一样靠喉咙讲,也许他们靠两个手拍拍,有风出来就懂了。

比如蝙蝠在飞翔“嘘---”它们自己就懂了。猫狗还是靠声音,同我们一样。有些生物不靠声音,碰一下就懂了。所以有些动物啊,你看它不讲话,没有发声,它两个碰一下,或者那个鱼同鱼啊眼睛对着看一下,它懂了,那它的语言就靠眼睛了,不是靠意识,非谓一切。

“诸余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所以其他佛世界的讲话不是像我们一样,靠嘴巴讲,佛经上也经常提到:上方世界靠彼此的气味,香味,彼此一闻到意思就懂了,佛经上经常提到。还有其他佛土的世界,言语的通达不是靠声音的,靠彼此的光明。放的什么光,“噢,我懂了你干什么。”他就懂了。现在科学进步,我们人类脑子里想什么东西照相可以照出来,光不同,起一个坏念头就是黑光,好念头就(暂停)。

比如看你身上有十块钱,很打主意,放出来的就是红光里头带一点黑气,贪心。好的光啊,金光发亮,白光,都是清亮的,最好还是蓝光,天青色的蓝光。那么其他世界佛土的人彼此沟通意思不是靠语言文字,亦依光明,有些就靠彼此的光明就通了意思,沟通了。还有些是依妙香,彼此的气味。

这个气味在我们人类叫做体嗅,人体各有各的味道,有些人身上出的汗是酸味的,有些人是发焦,焦味的,反正是五花八门,各种味道都有。他说有的世界闻到这个味道,妙香味,或者是吃到一种滋味,他就沟通了意识。假立三故,那些世界的所谓名、句、文身就靠别的东西形成了,建立三样东西:名、句、文身。这是解释、辩证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头的道理,还没有完。

“有执随眠异心心所。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彼亦非理。”现在有一个名称,咋看很麻烦,也是翻译最好的名句,随眠这两个字。这个随眠啊,中国佛经、佛教的文学,很多教的名称,玄奘法师翻译唯识采用了这个名称,叫随眠烦恼。

我是始终认为玄奘法师这些地方翻译的啊,岂止五体投地啊,有十体我都投地了,高明!这个随眠烦恼,随就是跟着你,不过如果你解释为跟着你睡觉,那算什么东西啊,那也不是棉被,也不是榻榻米,怎么叫跟着你睡觉?它跟着你,使你永远在睡眠不清醒的状态,叫做随眠,所以连起来叫做随眠烦恼。

一切众生烦恼的心理跟着你,你自己不知道啊。它随时跟着你,旧业都跟着你,你自己还不晓得跟在那里?跟在头上还是心里?都不知道,它就跟着你。而使你一天到晚都在睡觉一样,就像诸葛亮的诗:“大梦谁先觉”啊,人生都在大梦中,夜里在做梦,白天瞪起眼睛也在做梦。这个梦如果能够醒悟了,就叫悟道。诸葛亮这首诗文学境界,文句文身,实际上他并没有悟道。

不过这首诗的第一句好像悟道了,为什么证明他没有悟道呢?《三国演义》上:“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看起来第二句话他好像在吹牛,诸葛亮真有点亮光了,好像悟道了。(对写板书的同学讲:“平生”啊,又不是皇帝,皇帝要你不跪,叫“平身。”)第三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看了下面两句,他还在随眠,所以他还是没有悟道。其实这四句诗不是诸葛亮做的,写《三国演义》小说的罗贯中做的。

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睡醒时做的那个诗,“大梦谁先觉”。现在我们暂且不管诸葛亮,回转来看诸葛二,诸葛二是什么?就是随眠,使你糊涂。那么随眠这个东西呢?其他的佛经所讲的无明就是这个东西,无明烦恼,不明白,糊里糊涂,脑子就是笨,脑筋糊涂,就是一片无明,所以禅宗祖师的诗:“一片白云横古口,几多飞鸟正迷恍”就是糊涂,头脑不清,笨极了,永远找不到规律,跟他讲话他也不懂,这是讲随眠的状态。

第二,所谓研究佛学的烦恼,这个特别注意啊,佛学所讲的烦恼不是痛苦啊,痛苦是很严重的,烦恼是任何一个人免不了的。比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或者觉得天气太热了,总之是心中有事,随时不舒服,随时脑筋里、心理上没有做到像好的天气、太空散掉的青天一片云都没有,做不到。只要有一片白云迷住了,都叫做烦恼。还不要像这几天,不是白云都是黑云。

现在就讲到随眠烦恼。有执,即有一部分小乘的佛学家,执着了随眠这个东西异心,他认为这个无明是单独有一个东西,有一个心理状况,异心,同我们的心性之体不同。异心心所也同我们的普通心理状况不同,这就叫随眠。认为随眠这个东西是不相应行蕴所摄,他说这个随眠不是心理状况,是个什么呢?是生命本能活动的那个行阴的范围。

人为什么要睡觉呢?疲劳要睡觉,像我们习惯地认为人不睡觉不得了,要死的,做不来,健康很坏。其实修道人真修到了可以断除睡眠,不睡。因为睡眠是一个习惯、习气,睡眠就是一个随眠烦恼。

所以睡眠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观念的需要,也属于心心所。所以随眠的睡眠不属于行阴所得,不是生命本能的关系,还是心理的作用。因此他批驳他彼亦非理,如果他认为随眠是属于行阴的范围,不合理。

“名贪等故。如现贪等。非不相应。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准前理趣皆应遮止。”他说随眠烦恼是什么东西呢?是无明,无明属于根本的坏心理的贪的心理,佛学把一切的心理状况归纳,根本的烦恼有三个:贪、瞋、痴。广义的贪一切都是贪,一切贪名利、贪享受,乃至我们胖子怕热的的贪凉,瘦子怕冷的贪穿衣服,都属于贪。喜欢吃咸的人多加一点酱油也是贪,喜欢吃甜的多加一点糖也是贪。

这个贪欲本身就是个无明。因为你自己不知道心理会有这个东西,你总觉得是一个生理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这是彻底的唯心主义,是心理作用。但是你自己检查不出来自己心理习气的贪欲作用,因此它的这个习惯变成你的随眠,一片无明给你盖住了,随时跟着你,使你永远不清醒,反省不到。随眠就是自己反省不到,你在睡眠状态中嘛。所以随眠无明这个东西是属于贪欲的心理的范围。

如,例如说,我们心理呈现了贪欲的境界,非不相应,这个并不属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的关系,这是与意识有关联的所谓相应法。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如果你认为随眠无明的状态是生命本能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执着特别另有一种所谓不相应行的,他就观念错误,立论错误。

准前理趣,准即拿前面逻辑分析的标准,以逻辑推理的标准,逻辑论辩的道理,趣即是这个观念的内容,皆应遮止,这是讲佛教本身小乘派别一个学理观念上的偏差,应该遮止。

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完了,现在论辩无为法。上面这些佛学的归纳,我们重新提起大家注意:一切宇宙万有,不管形上、形下,或者没有事实可以达的,在思想理论观念上抽象可以达到的,这些等等都是属于有为法。

得道、修道,这个道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悟道了,比如大家喜欢讲禅宗,开悟了,开悟了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什么?“哎,我真的悟了。”你真的‘误’了,那是言旁口天的误,你绝对误了。(这两个误、悟拜托你写一写)如果真悟道了的那个悟,悟到什么?悟到无为法。

你有所悟,有个境界,有所得,有所了,都是这个误,不要搞错了。你说:“我证到了空,哎呀,我好清净啊,解脱了。”早就是这个误了。悟道之悟是无为法啊,尤其我们诸位专门学佛的同学,特别特别注意啊,现在解释无为法。

“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第一条,批驳佛法外面的外道,这个外道不是宗教性的,不是佛教性的。佛学、佛理这个性,佛法性,怎么说呢?心外求法都叫外道。若宗教性的呢?你同我的崇拜信仰不同就叫外道,那不对。真正的佛法讲外道是心外求法,为之外道。

宗教性的,形象不同就叫外道,信仰不同、观念不同就是外道。这个要注意啊,这里讲的外道不是宗教性的,是佛法性的。他说一切外道也讲得道,所谓得道就是证得无为。比如我们中国文化老子,老子就提倡无为之道。但是千万不要把老子的无为类比佛家所提的外道无为,这完全错了。这是另外一个专题,暂时不讲。现在讲佛法印度哲学所包含的无为法。

外道认为一切无为法离色心等,认为离开心、色即物质,换句话说是离开身体,身体就是色法。心,一切心,心理状况,认为得了道就是身体也没有了,心也没有,没有了以后有什么?有个道。这个道叫什么?叫做无为。决定实有,得了道就好了,我们经常听到学佛的人讲:“如果我得了道就好了。”

好了怎么样?好了就有那么大的果果请你吃啊?还是有那么大的饺子?你好了,那天上的月亮会大三倍啊?“如果我得了道就不来了。”“你不来了到那里去啊?”“啊,我得了道就不到这个世界来了。”“那么你到那个世界去呢?”这都是莫名其妙的观念,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这是误了,自己欺骗了。因此,正统大乘佛法认为理不可得,你观念错了,不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