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快乐老年435 2016-06-26

文/土默热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且不论《石头记》与《红楼梦》书名之优劣,该小说书名由《石头记》变成《红楼梦》,实在是由后来抄录印刷者的误会造成的。为避免故弄玄虚之嫌,本文只用一些研究者和欣赏者所熟知的一些材料,论证一下书名转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该小说第一个出版者程伟元如是说。《红楼梦》一词只不过是原书中太虚幻境十二支曲子的名称罢了,并非书名。早期抄本也证明了这一点,书名均为《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且均为八十回无尾残缺本。

这部小说是由一个别号“芹溪处士”的人,托名无材补天的石头所创作,有书中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和脂砚斋批语证实。书中出现的当时文学作品,有《长生殿》而无《桃花扇》,可证创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之间。

该书原作应为一部八十回(或七十回)的完整小说,并不残缺。书中第五回太虚幻境之梦,应在原书结尾处,以梦境结束全书,说明是仿《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创作的“梦结本”。这一点有书中故事时序颠倒,秦可卿之死应在七十六回之后可证。

该小说具有浓郁的戏剧作品色彩,是使用戏剧创作技法写成的小说。书中使用的“衔玉而生”、“前盟”、“双星”、“风月司”、“离恨天灌愁海”等基本概念,都借用自当时传唱甚盛的《长生殿》传奇,说明作者“石兄”应是一位戏剧大师的托名。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这部《石头记》在原作者“石兄”临终之前,转到了一位“曹雪芹先生”手中,这位“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中,对该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另题一名《金陵十二钗》”。“悼红轩”三字,说明这时“石兄”已逝,正在悼唁期。

“曹雪芹先生”对该书需要“篡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明他把原书的目录章回改动了,前置了原书第五回,造成无尾结局,并在此基础上续写了后四十回。续书第一百二十回记载,空空道人将“再抄录一遍”的石头文字“收缘结果话头”,交给悼红轩中曹雪芹可证。

“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明他的披阅增删进程是在原作者“石兄”逝世后的十年时间内进行的。进一步说明这个“披阅增删”的过程,是在康熙三十八年或稍后再过十年,最起码是在五十年(1711)之前完成的。

“曹雪芹先生”披阅增删的小说,篇幅虽然扩大到一百二十回,但书名应仍为《石头记》。因为续书第一百二十回内容中交代,他的的续书是原书“从头到尾”的文字后面又出现的“收缘结果话头”,还是石头上的文字。另题《金陵十二钗》书名,说明他可能是南京人。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时间推进到乾隆早期,在北京出现了一部名为《红楼梦》的小说,在永忠、明义、墨香等宗室圈子里传阅。从永忠、明义题咏诗可证,这本小说中有“快绿怡红”、“颦颦宝玉”等内容,可见与前述石头原著、曹雪芹增删之《石头记》有联系。

但从永忠、明义的题咏诗中又可看出,这部名为《红楼梦》的小说并非《石头记》。该书首尾完整,内容单一,篇幅短小。书中表现的只有《石头记》第22——35回的内容,同原书《石头记》差异甚大,足见是在原书基础上改编的另一部小说。

明义永忠阅读的这部《红楼梦》小说,据他们的题咏诗及其小序记载,作者是一个叫做曹雪芹的穷愁潦倒之人,写诗有李贺的“鬼诗”风格。这个曹雪芹肯定不是康熙年间“披阅增删”《石头记》的那个“曹雪芹先生”,而是乾隆年间另一个同名者或冒名顶替者。

这部由《石头记》改编《红楼梦》,由于格调不高,且书中有关于“女校书”的色情描写,因而“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但人们都知道这是“曹雪芹书”。乾隆晚期的抄录者和出版者,因此将《石头记》误为“曹雪芹书”,将原著改名《红楼梦》,将作者误为曹雪芹。

分析清楚《石头记》改名《红楼梦》的这三个阶段,凡熟悉中国文学史的正派学者,都不难看出:《石头记》的初作者,乃是康熙年间《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他基于因《长生殿》文字狱案的孤愤,以《长生殿》旧瓶装新酒,以自己的悲剧人生为素材,创作了《石头记》。

洪昇因康熙二十八年在“国丧”期间遭遇《长生殿》案件,被朝廷革去国子监生、候补县丞资格,永远失去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机会,所以才要托名“无材补天”的石头著书。其晚年著书地点杭州孤山玛瑙坡,又正是传说中补天石慨叹“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的地点。

正由于《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所以他在创作时才会以《长生殿》的故事架构、作品意境及特有表现手法来写《石头记》。他创作《石头记》时,也有意模仿《金批水浒》为“一百零八钗”写传记。这本是一部七十回(或八十回)的“梦结本”完整小说。

康熙四十三年(1704),应曹寅之邀,洪昇赴南京江宁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归家途中在乌镇落水身亡。洪昇去南京带去了《石头记》初稿,意图请曹寅帮助出版。有曹寅赠洪昇诗使用虞卿“孤愤著书”典故,称其“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可证。

曹寅得到洪昇溺亡消息后,大聚天下名士及优伶,在水边建楼祭奠这位天下名士,这就是“悼红轩”的由来。曹寅随后在“悼红轩”中,对《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去世。曹寅号雪樵,按诗经“樵彼桑薪”之意,亦有曹雪芹化名。

曹寅与洪昇的文学见解不同,他在披阅增删过程中,将原书结尾的太虚幻境之梦,前移至第五回,遂造成了断尾巴蜻蜓。在此基础上续写了后四十回“收缘结果话头”,并在全书结尾处明确注明,《石头记》的续书是自己在“悼红轩”中补写的,并没有冒充作者的意图。

直到此时,这部小说书名一直为《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在民间秘密传抄流布。直到乾隆中期,北京西山有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究竟是重名还是冒名的原因不得而知,以“曹雪芹”之名,在《石头记》原书22——35回的基础上,改编了另一部小说。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这位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是否曹寅后人没有证据,但他肯定与宗室圈子交往密切,所以能拿出来给永忠、明义传阅。他为自己改编的小说,按原书中“十二支曲”改名《红楼梦》。这本改编的小说格调不高,有色情内容,因此“其书未传”,后来失传了。

但由于永忠、明义、袁枚的题诗记载,曹雪芹著《红楼梦》遂为世人所知,这部《红楼梦》的内容又与原书《石头记》有一定联系,加之原书《石头记》不署作者姓名,因此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之说便不胫而走,曹雪芹也因此被人们当成了《石头记》的原作者。

这位乾隆西山“曹雪芹”改编的《红楼梦》久已失传,今本《红楼梦》(包括八十回本《石头记》)与这个曹雪芹毫无关系。但上世纪初,胡适先生考证《红楼梦》作者与版本时,发现了这位曹雪芹,遂将他“大胆假设”为《红楼梦》作者,红学界的曹学分支由此建立。

百年红学混乱的根源,在于混淆了原著《石头记》和改编本《红楼梦》,混淆了康熙间“披阅增删”《石头记》的曹雪芹先生和乾隆间冒名改编《红楼梦》的西山曹雪芹,并将康熙年间体现晚明文化气脉的《石头记》,当做乾隆年间的作品来研究,以至于“越研究越糊涂”。

现在红学界鼎力维护其“著作权”的那位曹雪芹,乃是乾隆年间北京西山的那位曹雪芹;但红学界研究的那部《红楼梦》(包括《石头记》)却是康熙年间洪昇原创、曹寅披阅增删。这样产生的红学乃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学问,是曲解《红楼梦》的学问,必须正本清源。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主微信号:lxa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文/土默热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且不论《石头记》与《红楼梦》书名之优劣,该小说书名由《石头记》变成《红楼梦》,实在是由后来抄录印刷者的误会造成的。为避免故弄玄虚之嫌,本文只用一些研究者和欣赏者所熟知的一些材料,论证一下书名转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该小说第一个出版者程伟元如是说。《红楼梦》一词只不过是原书中太虚幻境十二支曲子的名称罢了,并非书名。早期抄本也证明了这一点,书名均为《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且均为八十回无尾残缺本。

这部小说是由一个别号“芹溪处士”的人,托名无材补天的石头所创作,有书中开卷第一回的“作者自云”和脂砚斋批语证实。书中出现的当时文学作品,有《长生殿》而无《桃花扇》,可证创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之间。

该书原作应为一部八十回(或七十回)的完整小说,并不残缺。书中第五回太虚幻境之梦,应在原书结尾处,以梦境结束全书,说明是仿《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创作的“梦结本”。这一点有书中故事时序颠倒,秦可卿之死应在七十六回之后可证。

该小说具有浓郁的戏剧作品色彩,是使用戏剧创作技法写成的小说。书中使用的“衔玉而生”、“前盟”、“双星”、“风月司”、“离恨天灌愁海”等基本概念,都借用自当时传唱甚盛的《长生殿》传奇,说明作者“石兄”应是一位戏剧大师的托名。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第二阶段:这部《石头记》在原作者“石兄”临终之前,转到了一位“曹雪芹先生”手中,这位“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中,对该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另题一名《金陵十二钗》”。“悼红轩”三字,说明这时“石兄”已逝,正在悼唁期。

“曹雪芹先生”对该书需要“篡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明他把原书的目录章回改动了,前置了原书第五回,造成无尾结局,并在此基础上续写了后四十回。续书第一百二十回记载,空空道人将“再抄录一遍”的石头文字“收缘结果话头”,交给悼红轩中曹雪芹可证。

“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明他的披阅增删进程是在原作者“石兄”逝世后的十年时间内进行的。进一步说明这个“披阅增删”的过程,是在康熙三十八年或稍后再过十年,最起码是在五十年(1711)之前完成的。

“曹雪芹先生”披阅增删的小说,篇幅虽然扩大到一百二十回,但书名应仍为《石头记》。因为续书第一百二十回内容中交代,他的的续书是原书“从头到尾”的文字后面又出现的“收缘结果话头”,还是石头上的文字。另题《金陵十二钗》书名,说明他可能是南京人。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时间推进到乾隆早期,在北京出现了一部名为《红楼梦》的小说,在永忠、明义、墨香等宗室圈子里传阅。从永忠、明义题咏诗可证,这本小说中有“快绿怡红”、“颦颦宝玉”等内容,可见与前述石头原著、曹雪芹增删之《石头记》有联系。

但从永忠、明义的题咏诗中又可看出,这部名为《红楼梦》的小说并非《石头记》。该书首尾完整,内容单一,篇幅短小。书中表现的只有《石头记》第22——35回的内容,同原书《石头记》差异甚大,足见是在原书基础上改编的另一部小说。

明义永忠阅读的这部《红楼梦》小说,据他们的题咏诗及其小序记载,作者是一个叫做曹雪芹的穷愁潦倒之人,写诗有李贺的“鬼诗”风格。这个曹雪芹肯定不是康熙年间“披阅增删”《石头记》的那个“曹雪芹先生”,而是乾隆年间另一个同名者或冒名顶替者。

这部由《石头记》改编《红楼梦》,由于格调不高,且书中有关于“女校书”的色情描写,因而“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但人们都知道这是“曹雪芹书”。乾隆晚期的抄录者和出版者,因此将《石头记》误为“曹雪芹书”,将原著改名《红楼梦》,将作者误为曹雪芹。

分析清楚《石头记》改名《红楼梦》的这三个阶段,凡熟悉中国文学史的正派学者,都不难看出:《石头记》的初作者,乃是康熙年间《长生殿》的作者洪昇。他基于因《长生殿》文字狱案的孤愤,以《长生殿》旧瓶装新酒,以自己的悲剧人生为素材,创作了《石头记》。

洪昇因康熙二十八年在“国丧”期间遭遇《长生殿》案件,被朝廷革去国子监生、候补县丞资格,永远失去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机会,所以才要托名“无材补天”的石头著书。其晚年著书地点杭州孤山玛瑙坡,又正是传说中补天石慨叹“女娲何处去,冷落没寒烟”的地点。

正由于《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所以他在创作时才会以《长生殿》的故事架构、作品意境及特有表现手法来写《石头记》。他创作《石头记》时,也有意模仿《金批水浒》为“一百零八钗”写传记。这本是一部七十回(或八十回)的“梦结本”完整小说。

康熙四十三年(1704),应曹寅之邀,洪昇赴南京江宁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归家途中在乌镇落水身亡。洪昇去南京带去了《石头记》初稿,意图请曹寅帮助出版。有曹寅赠洪昇诗使用虞卿“孤愤著书”典故,称其“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恐惧成”可证。

曹寅得到洪昇溺亡消息后,大聚天下名士及优伶,在水边建楼祭奠这位天下名士,这就是“悼红轩”的由来。曹寅随后在“悼红轩”中,对《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去世。曹寅号雪樵,按诗经“樵彼桑薪”之意,亦有曹雪芹化名。

曹寅与洪昇的文学见解不同,他在披阅增删过程中,将原书结尾的太虚幻境之梦,前移至第五回,遂造成了断尾巴蜻蜓。在此基础上续写了后四十回“收缘结果话头”,并在全书结尾处明确注明,《石头记》的续书是自己在“悼红轩”中补写的,并没有冒充作者的意图。

直到此时,这部小说书名一直为《石头记》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并在民间秘密传抄流布。直到乾隆中期,北京西山有一位穷愁潦倒的文人,究竟是重名还是冒名的原因不得而知,以“曹雪芹”之名,在《石头记》原书22——35回的基础上,改编了另一部小说。

《石头记》转化为《红楼梦》的三个阶段

这位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是否曹寅后人没有证据,但他肯定与宗室圈子交往密切,所以能拿出来给永忠、明义传阅。他为自己改编的小说,按原书中“十二支曲”改名《红楼梦》。这本改编的小说格调不高,有色情内容,因此“其书未传”,后来失传了。

但由于永忠、明义、袁枚的题诗记载,曹雪芹著《红楼梦》遂为世人所知,这部《红楼梦》的内容又与原书《石头记》有一定联系,加之原书《石头记》不署作者姓名,因此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之说便不胫而走,曹雪芹也因此被人们当成了《石头记》的原作者。

这位乾隆西山“曹雪芹”改编的《红楼梦》久已失传,今本《红楼梦》(包括八十回本《石头记》)与这个曹雪芹毫无关系。但上世纪初,胡适先生考证《红楼梦》作者与版本时,发现了这位曹雪芹,遂将他“大胆假设”为《红楼梦》作者,红学界的曹学分支由此建立。

百年红学混乱的根源,在于混淆了原著《石头记》和改编本《红楼梦》,混淆了康熙间“披阅增删”《石头记》的曹雪芹先生和乾隆间冒名改编《红楼梦》的西山曹雪芹,并将康熙年间体现晚明文化气脉的《石头记》,当做乾隆年间的作品来研究,以至于“越研究越糊涂”。

现在红学界鼎力维护其“著作权”的那位曹雪芹,乃是乾隆年间北京西山的那位曹雪芹;但红学界研究的那部《红楼梦》(包括《石头记》)却是康熙年间洪昇原创、曹寅披阅增删。这样产生的红学乃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学问,是曲解《红楼梦》的学问,必须正本清源。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主微信号:lxa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