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hwzhuwei 2020-03-19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红楼梦》的书名,虽然有《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等改易,但披阅增删抄阅点评者最后属意的还是《石头记》,所以甲戌本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说。直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才题为《红楼梦》,取代《石头记》而成为后来通行的百二十回书名。

仅就书名而言,很明显,“石头记”这个名字虽然比什么《情僧录》、《风月宝鉴》 、《金陵十二钗》强一点,但实在既无多大的新意,也不足以概括这部书的实体内容,远不如“红楼梦”贴切大气。那么脂砚斋们为什么要属意以石头记为名、借石头说事呢?我想他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在其中隐含着原稿作者的重要信息。《红楼梦》第一回楔文中,明确说这些文字本是青埂峰下一块石头上的自述,曹雪芹只是“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一块石头上的自述当然虚托的,此前存在着一份原稿(如《风月宝鉴》),倒是脂批中提及且为红学界公认的。脂批中多次称呼“石兄”,这“石兄”是和“雪芹”、“芹”、“芹溪”有区别的。脂批(包括畸笏叟)中凡是谈及此事共同经历过的多指“石兄”,凡是关乎改编增删的多指“雪芹”、“芹”、“芹溪”,也就是曹雪芹。这就说明,“石兄”是代指原稿作者的,他们将书命名《石头记》也有显示原作者的意思。

同时,这也说明曹雪芹(“雪芹”、“芹”、“芹溪”)只是编撰者。当然,曹雪芹和脂砚斋、畸笏叟一样都是假名。在没有考证出“石兄”是谁的情况下,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且《红楼梦》的开头和结尾都特别提到曹雪芹,因此是可以将他署名为《红楼梦》作者的。即便曹雪芹是假名,在没有查明曹雪芹的实名身份和有其他作者铁证之前,《红楼梦》也可以暂时这样署名。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二是以石头自譬,表明了作者的社会身份地位和处世态度。甲戌本《石头记》“凡例”中云:“《石头记》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红楼梦》第一回就介绍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这就是说,这石头是无材补天、不为世用、为世所弃,所以作者以此自譬,因为这可以代表他的身份地位和人生遭遇。

三是托名石头,是作者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世。近年的红学研究虽然否定了传统的曹雪芹自传说,但《红楼梦》确实具有作者亲历的见闻,跟作者身世有关是可以肯定的。此书开篇第一回就是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后面又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开篇如此大段文字反复说明,再加上脂批中屡次提到他们的亲历其事,因此可以确定,书中的人物故事,确实跟作者的身世有关,甚至带有自传性质。托名石头,正是为了掩人耳目。真实作者,即便不是曹寅子孙,也应该有如同贾宝玉类似的家族出身。

托名石头记,隐含着《红楼梦》真实作者不可忽视的信息

四是借石头暗示南京。《红楼梦》中南京的印记是很深的,连贾府楼堂庭院生活起居也是南北夹杂,还点名甄宝玉就在南京。南京的别名“石头城”、“金陵”在《红楼梦》中多次直接出现。《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去岁我(贾雨村)到金陵世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脂旁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这里更直接点出宁、荣二府是在金陵石头城内的。作者属意借石头说事,以“石头记”做书名,也是使用了烟云模糊法,隐含书中人物故事发生地确实跟南京有关,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许正是在南京,甚至就是在曹寅那样的大家族中。

五是借石头记,将写实的记叙披上虚幻的外衣。《红楼梦》开宗明义就特别强调“无朝代年纪可考”,“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 眷眷无穷……毫不干涉时世”。虽然近年来的红学研究已经否定了蔡元培的索引考证和胡适的曹寅家事说,而时下吵得很火热的影射清宫秘史说也很难当真(严格地讲,这些说法都不属于正规的文学解读),但是《红楼梦》书中描写的所有细节,却全部是写实,人物故事也有很强的现实依据的,也就是说作者所写的内容,确实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从这个角度看,蔡元培的索引考证和胡适的曹寅家事说,以及时下吵得很火热的影射清宫秘史说,也并非纯属无稽之谈。而了解如此社会历史背景的作者,也一定不是等闲文人,他同“北京曹雪芹”一样和清王室之后敦敏敦诚有交往也是很有可能的

或许作者正是为了避免这些解读,才故意将其说成是一块石头“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是“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这样全书就笼罩在一种虚幻的氛围中,避免与社会历史现实对号入座,削弱其现实主义锋芒,同时增强了佛道仙踪的神秘感和宿命感的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