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江西渼陂村
在美丽的吉安市青原区富水河畔,有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这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它就是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古村,它还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9年被评为国家4A旅游风景区。它以厚重的历史、古典的明清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及可敬可颂的红色文化,受到世人的瞩目。 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离吉安城30公里,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和近现代文化印迹,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渼陂也因此闻名遐迩。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个庐陵文化古村,里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毛泽东旧居和曾山的旧居。有一条古街。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他们是梁兴初将军、梁必业将军和梁仁芥将军。 在江西省吉安县南的陂头。二七会议会址是一栋前后两进的梁家宗祠,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二七会议,也称二七陂头会议,是指1930年2月7日至9日,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红五、六军军委在江西吉安陂头召开的联席会议。毛泽东在7日作了《关于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会议讨论了有关政治、土地、红军、党的组织、苏维埃等重要问题,确定党的任务是深入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会议纠正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的右倾悲观思想和迟迟不分配土地或按劳力分配土地的错误作法,加强了党对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 会议将红四军前委改为总前委,作为四、五、六军及赣西南、闽西、东江、湘赣边区等红色区域的领导机关,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会后,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将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并建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 其实主席选中这个地方作为他的旧居,真正的原因是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书斋,整个建筑构造象一张古床,上面那些“贴花”是其它古村很难得一见的,均由竹片一片一片粘上去的保存到现在都完好无损,当时主席就在这跟老百姓交流,真正值得我们回味的是墙上的这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主席最喜欢这副对联,它也恰恰反映了主席的革命生涯,据说,后来主席把这副对联着带到中南海去了。 |
|
来自: 猎鹰个人图书馆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