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生物教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昵称15221501 2016-06-26

来源:博看网 读览天下 《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6.6.

高中生物教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八里罕中学  孟庆凤  邮编:024200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课程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对教学进行改革。当前实施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重视和锻造学生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对此,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依托新课标,立足现行生物教材,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多角度提升综合能力。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巧用“丰富类比关联”法教学,引导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当今时代生物科学迅猛发展、生物学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将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依托新课标,立足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及时做好预设,将最热播电影电视剧、学生熟悉的动漫形象、最时髦的电子产品等拿来为我所用。只有及时准确地找到和所讲解生物知识最佳关联契合点,通过“丰富类比关联”法,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向生动具体形象进行转化,才能最大限度向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目标靠拢。 
  例如,在讲解“遗传”知识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财主“莫怀仁”托媒婆向刘三姐说媒,但是媒婆只带回了一副对联,上联“刘三姐家穷没米下锅”,下联“莫怀仁财大气粗”,这副对联到底有什么深意?有细心的学生说:“上联是12个字,下联是7个字,不对称啊。”学生讨论完之后,笔者说出了对联的寓意:“这对联就是要表明差距太大,莫怀仁配不上刘三姐。”随后笔者再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细致分析基因进行组合的特点以及结果,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最终收获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寻根问底”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寻根问底”,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课,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在实验课中,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四、运用口诀谐音记忆法,生物知识深入浅出,让学生乐学、易学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物是全体高中生都必须进行学习的知识内容;高中生(下转第56页)(上接第35页)物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新课标也指出教材中所收录的高中生物学知识点数量多、抽象,很难进行直观记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高中生物学重点、难点知识编制成便于记忆的口诀,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口诀谐音记忆”法,将难懂、难理解、难记忆的生物知识深入浅出,不但教师教得省心省力,学生也学得非常轻松。 
  例如,在进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易混单细胞生物”知识学习时,笔者将其编制成谐音口诀,原核生物:—(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要领:对光记得要三转,一看二降三反向,粗准找象调细望。即对光需要三转,指“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一看二降三反向,即在显微镜中看到的象与原象左右相反,上下相反,粗准找象,即将象移至视野中央来进行仔细观察。

五、优化习题和试题,培养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大胆改革题型,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对自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的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六、组建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研究,大胆探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十分重要。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我在教学的工作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憾,但是和传统的教学相比来说毕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课程改革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使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