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音乐的重要性

 周龙5215 2016-06-26

在小学的音乐课中,每一首音乐都像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由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等作为基本的支撑点组成,在每一首音乐中的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知道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一、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节奏作为音乐的枝干支撑着整个音乐顺利的进行。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音乐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孩子认识音乐的阶段。所谓音乐是听觉得艺术,而作为音乐中的节奏的训练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听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了和节奏息息相关的节拍及作用。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枯燥的固定模式教学很难长时间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音乐游戏的教学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在玩的基础上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对音乐的理解。

二、力度

评判一个人唱的歌曲的好坏,不仅仅是从音的准确率上来判断,它需要从音乐的中的各个方面综合的判断。在小学的音乐课中,每一首音乐中都有着自己的力度,作为一名好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简单的学会歌曲,而是让孩子能真正的理解音乐,通过掌握简单的力度的变化把一首原本直白的歌曲演绎的更加生动。

三、速度

一首歌曲不论怎样的变换,都有一个速度在决定着每一环节应该怎样的进行。对于刚接受音乐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堂精彩的音乐课并不是每个人的单独表演的舞台,而是整个班集体的合作课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合作。而速度,音乐进行快慢的决策者能很好的让孩子体会到之间的相互合作的关系。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每一首歌曲都会在开始标明整首歌曲的速度,中间变化的很少。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都是先告诉孩子要学那一课,看看音乐的速度怎样?但是发现好多孩子在唱的过程中并不能按照同一速度进行。后来我试着改变以前的上课模式,在每新学一首新歌的时候我都会让孩子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速度,通过这种形式发现不仅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听,同时在看到自己说的跟书中的要求的速度一样时也格外的自豪,这种通过自己感受来走进音乐的形式能更好的有助于让孩子理解音乐,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和锻炼了听觉能力,让孩子真正的用心来学习音乐。

四、旋律

旋律是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12345),也可以是下行(54321)。2、跳进。旋律进行时作三度以上的跳跃称为跳进(135或531)。3、同音反复。相同音连续出现(1155665,4433221)。4、模进,即不同高度的重复(123,456,654,321)。此外,旋律还可以通过某些手段,使之变化发展,从而扩大了旋律的范围,丰富了旋律的内容。但如何将一首有者完整的旋律的更好的变现出来也同要重要。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中,一、二、三年级歌曲的旋律都比较简单,而相对四、五年级的歌曲的旋律就相对的复杂一些,旋律中节奏的变换也相对多一些,那么对于孩子学习的要求也会随之增多,不仅仅是能简单的演唱,而是需要每一孩子能理解整首歌曲的创作意图,加入感情的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四年级唱歌课《刘三姐》,歌曲本身的旋律委婉动听,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本首歌曲的学习并不困难,听过几遍就能很好的演唱,但是真正的让孩子用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话,他们会不知所措,因为更多的孩子不理解本首歌曲中旋律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因此教师应从情感表达和美感的角度多加引导,了解旋律的创作背景及有关刘三姐的传说故事,让孩子真正的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走,只有这样表现出来的音乐的旋律才会更加的动听。

新课标的改革后音乐课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句句教唱课。作为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他们正是的接触音乐的起步阶段,作为起步阶段的我们来说应该为孩子做好奠基者、铺路者,不仅仅是让每一个孩子知道音乐,而是让他们真正的走进音乐的知识海洋中,了解音乐知识并能用心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感和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