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批判——中国的高等教育有病

 仙草结 2016-06-26

一口气读完了薛涌先生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感受良多。虽然这并不是一本新书,而我也已经远离了大学时代,但作者的很多观点对我辈的现实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都颇多裨益。


1.关于论辩。


在作者看来,论辩精神应该是大学的核心精神,而这的确也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缺失。回顾我的大学生活,似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论辩也没有(包括毕业论文及答辩),至于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同堂而坐,则更是不可能的事,当然据说现在的大学在这方面会好一点。记忆中,只有在系主任的课堂上,我们与上一级的学长们一起上课,可惜也只有系主任一人侃侃而谈,大家都噤若寒蝉,唯有低下头认真记笔记,而结束前老师似乎也只是照例的问一句:“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一个过场,大家照例地也没有什么问题。


等到真正走进社会,终于发现论辩的重要性。只要你提出一个选题,就需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阐释,来获得别人的认同。记得在报社工作的时候,每天早上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要写什么样的内容,都需要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家去判断你的选题有没有价值。在报社,第一步要学习的就是表达你的思想,然后说服别人认同你的观点。



disputation,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辩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2.读与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特别讨厌做作业。其时,老师和家长总会告诉你,那就努力吧,等上了大学就没有作业了。现在想来好笑,但在当时,的确,小小的心灵努力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以后不再做作业了。等到上了大学,果然,除了上课就没有作业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由和宽松。大学四年,只有一两位老师会布置作业,其他的,似乎不会再写什么。甚至,由于保护隐私的原因,连日记也从来没写过。于是,到毕业的时候,突然发现写作能力退化的可以,连自我总结都不太会写了。而现在不管是在事业机关,还是企业,笔杆子好像都特别受宠,各种原因,值得深思。



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

阅读的实质:吸收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吸收信息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通过写作和世界建立创造性的联系。



3.通才教育。


赞同作者所说:专业教育就是对人的奴役。比如,政府机关如果决定国家机关需要100名计算机人才,50名笔杆子,于是就在计算机系招100人,在文学专业招50人。这些人的培养目标,全是官僚机器中的螺丝钉,只懂得上面让你做的那点事,甚至只对上面需要你感兴趣的事情感兴趣。


想起我的大学四年,也是常常逃课。逃课的目的是去听其他学院的课程。总觉得自己应该多学一点,多懂一点,而我听他们的课,也总是可以听得津津有味。也许是骨子里的东西吧,我总喜欢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我跟不同的人在一起都能很快找到共同语言。


4.领袖才能。

简单地说,领袖才能就是把不同的人凑合在一起,为我所用的能力。为什么现在说协调能力是第一大能力?二者的功用其实是差不多的。而论辩,在促进领袖才能的培养的功用上则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大学体育中最流行的项目基本都是集体项目:橄榄球,篮球,冰球,棒球,足球,曲棍球等,因为国家要培养领袖人物。球队是个集体,给你提供了施展领袖才能的环境和舞台。你能把众多个性,背景,技能不同的人组成一个有效的队,说明你有领导力。



所以,通才基础上的相对专业是成功的基础,读写能力(领悟,接受,思考,阐释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振臂一呼,英雄云集的领袖才能,则是其保证。


精英就是社会各领域的领袖人物,怎么才能成为这种领袖人物?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理念号召其他人跟随你。怎么具有这种号召力?看你能不能了解老百姓的心声,能否打动人家的心弦,能否提出一套方案,付出独特的努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简单地说,精英必须有超强的能力和草根社会建立感情和思想的纽带,让大家觉得你是属于他们的一部分,你在为他们说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