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存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吻合之三:三叉动脉分型

 火米119 2016-06-27

 

我在这儿,谈一些有关三叉动脉的临床问题,把这些知识运用到我们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去。

 

先来谈谈永存原始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trigeminal artery,PPTA)的分型。

 

主要有两种分型方法。一种是按照三叉动脉的走行,主要是与外展神经的关系,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另外一种,按照三叉动脉的走行、血供以及邻近动脉的状态,也就是动脉的供血模式,来进行分型。

 

一、按照三叉动脉的走行分型



Salas等于1998年根据PPTA和外展神经的关系,将PPTA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外侧型多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后曲或后垂直段的后外侧发出,走行于外展神经的下方,推挤外展神经,在外展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走行。而内侧型往往起自后曲或后垂直段的后内侧,穿过鞍背处斜坡的硬脑膜,走行于蝶鞍之内,往往没有外展神经的移位或扭曲。

 

一般而言,外侧型更为常见。O’Uchi等(2010年)报道了48例PPTA,其中外侧型44例,内侧型4例。Kim等(2015年)报道了18例PTA,其中外侧型17例,内侧型1例。

 

内侧型PPTA合并垂体腺瘤的病例也有报道。在这样的病人行垂体瘤切除时,要注意分别鞍内走行的PPTA,避免损伤引起大出血。外侧型PPTA不会损伤。在术前,可以采用CTA或MRA等方法确认PPTA的类型。

 

Abe等于2000年报道了一例内侧型PPTA合并垂体腺瘤的病例。患者男性,44岁,突发头痛和视物不清。体检见双颞侧偏盲。MR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可见连接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基底动脉之间的血管影。



左侧ICA造影的正位和侧位可见PPTA连接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基底动脉。



术前诊断垂体腺瘤卒中,采用经蝶手术切除。术中未损伤PPTA。


外侧型PPTA与三叉神经结的关系密切,在行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结封闭治疗时,可能损伤引起大出血。而内侧型PPTA多无这样的问题。


外展神经麻痹也发生于外侧型PPTA,而内侧型不会发生。

 

二、按照三叉动脉的供血模式分型

 

在这种分型中,最全面而最容易理解的分型方法是韩国学者Weon于2011年提出的方法。他的方法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特别是Saltzman早期的工作上提出的。



(一)1型

与Saltzman I型一致。特点:PPTA是远端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的主要供血动脉。基底动脉在PPTA汇入的近端常发育不良,后交通动脉缺如(成人型后交通动脉)。


1型:长箭示PPTA,小箭示PCA,箭头示发育不良的基底动脉



(二)2型

与Saltzman II型一致。特点:PPTA是小脑上动脉主要的供血动脉,而大脑后动脉主要由后交通动脉供血(胚胎型后交通动脉)。


2型:PPTA(长箭)细小,供应小脑上动脉(箭头),大脑后动脉(小箭)由后交通动脉供血。



(三)3型

特点:PPTA供应小脑上动脉和对侧的大脑后动脉,而同侧的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供血。

3型:PPTA(长箭)供应对侧的PCA(箭头),而同侧的PCA(小箭)由后交通动脉供血。


(四)4型

特点:PPTA供应小脑上动脉和同侧的大脑后动脉,而对侧的大脑后动脉由后交通动脉供血。

4型:PPTA供应同侧的PCA,而对侧的PCA由后交通动脉供血



(五)5型

分为三个亚型:

5a:PPTA只供应小脑上动脉;

5b:PPTA只供应AICA;

5c:PPTA只供应PICA。


 

认识了三叉动脉的供血模式,不仅有助于认识和辨别三叉动脉,而且也可以帮助理解有关三叉动脉的临床现象。比如颈动脉的斑块,可能通过永存原始三叉动脉,引起后循环缺血的表现。在合并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时,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