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过河拆桥,我们都认为是贬义词,用于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可是在人体构造有些“桥”,过了河就必须“拆”掉,要不然就出大问题了。比如,在胎儿期由于某些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善,当时一些组织结构可以起辅助作用,但是等相应的器官发育成熟,这些组织就需要在特定时期退化。例如:胎儿时期,由于肺处于压缩状态,右心室的血液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供应下肢和腹腔器官,动脉导管作为了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桥梁。同时,胎儿右心房的混合血约1/3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主要供应心脏、脑及上肢,卵圆孔作为左心房、与右心房的桥梁。胎儿出生后,这两个结构逐渐在解剖上闭合。若这两座“桥”未闭合拆除,则导致相应的疾病。如:卵圆孔未闭则是青年卒中的常见原因,而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这是我们稍常见的过河未拆“桥”导致的病理改变。众所周知,我们脑血管分为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在胚胎发育阶段,由于后循环发育较晚,前循环通过多个吻合支为后脑供血,也就是原始颈动脉与椎动脉系统之间也存在4支暂时性的“桥”,包括原始三叉动脉、原始舌下动脉、原始内听动脉和原始寰前节间动脉,其功能一般为7-10天,待后循环发育完善后,这些“桥”会逐渐退化。如果退化失败,则在影像学可看到前后循环的异常链接,其中永存三叉动脉最为常见,约占85%-87%,现报道一例。 病例:55岁男性患者,因左侧面神经炎入院。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入院颈超: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TCD:探测右侧大脑后动脉,压迫同侧CCA,PCA血流下降一部分,这提示如下图一: ![]() ![]() 这是为什么呢?然后查看相关文献,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存在一根吻合血管,叫永存三叉动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