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颅内血管狭窄治疗不等同于斑块治疗

 火米119 2016-06-27

吴伟,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血管科副教授,首届全国神经血管内治疗协作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据包括全球192个国家的WHO疾病负担项目数据显示,中国卒中死亡率占总死亡的19.9%,而冠心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的8.0%,可见与冠心病相比,卒中的死亡率更高


脑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卒中以及TIA的关系也有了新的认识。


尤其在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已成为卒中的重要病因。


缺血性卒中发生机制包括,狭窄和较差的侧支循环导致低灌注;复杂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斑斑内出血或闭塞性斑块形成;远端血栓栓塞;斑块部位穿支动脉闭塞。


颅内血管狭窄39.18%好发于MCA,33.33%好发于I-ICA,13.45%发生在I-VA,9.94%发生在ACA,6.43%发生在BA,4.67%发生在PCA。


脑血管狭窄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对颅内血管狭窄治疗——刻不容缓!


NIH资助的WASID研究,是第一个针对颅内动脉狭窄(ICAD)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纳入56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99%的患者,随机给予阿司匹林或华法林,平均随访1.8年。WASID研究表明,即使大剂量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ICAD患者2年卒中复发风险仍高达20%。其中,73%发生在狭窄血管区域,78%发生在第1年。


尤其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70%的重度患者可能无法从单药抗栓治疗中实现理想获益。

ICAD的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治疗包括,单纯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药物洗脱支架,以及自膨胀支架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对颅内血管狭窄治疗≠斑块治疗!


侧支循环的评估

严格评估后:对颅内血管狭窄治疗=斑块治疗???


病例

患者男性,58岁,发作性眩晕伴意识丧失1月余。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属于系统性进展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会伴随人们一生!

动脉粥样硬化贯穿人的一生,年轻人中即已广泛存在。

PBDAY研究(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Study)在全球15个国家的18个临床中心,1277名因外伤死亡的人群(年龄15~34岁)中发现:


我们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患者带斑块生长!

第一例Wingspan支架随访:

>>>>
颅内血管狭窄支架内发生了什么?



迄今唯一前瞻性比较药物治疗和支架成形术疗效的研究(SAMMPRIS)因支架组风险显著高于药物组而被提前终止。


>>>>
SAMMPRIS告诉我们了什么?

研究结果已于2011年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在随机入选451例患者时提前结束,因PTAS组30天卒中发生或死亡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14.7%vs.5.8%)。

>>>>
SAMMPRIS做了什么呢?


>>>>
SAMMPRIS带来了什么呢?


循证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用于卒中预防,不仅仅可以降低LDL-C,还能够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等多效性来稳定/逆转斑块,使患者获益更多。斑块治疗需要他汀!

2014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卒中前应用他汀可减轻卒中严重度并改善早期功能转归。

※他汀早期干预可改善急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硬化。

※瑞舒伐他汀治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脂代谢。

45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斑块直接旋切术,显示他汀可以预防支架内血栓反应。

>>>>
针对斑块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治疗!

斑块的形成贯穿人类一生!

颅内血管狭窄治疗不等同于斑块治疗!

他汀常相伴!

且行且珍惜!

编辑  黄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