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内动脉夹层致进展性卒中血管开通一例

 火米119 2016-06-27

姜长春,男,汉族,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包头市名医后备人选。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院学习神经介入。主要从事专业:脑血管病诊断及治疗,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特别是在国内较早开展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治疗,并且参与完成国际及国内首个症状性颅内狭窄支架治疗登记研究(AIR-CHINA),已经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手术1000余例。每年完成各类神经血管内治疗手术300余例。发布论文30余篇,SCI收录2篇,参与完成著作2部。

 

社会任职: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包头医学会第一届介入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包头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男性,51 岁。

现病史: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2天12.5h,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转入院时NIHSS评分13分,右侧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1级。


发病时头颅CT(发病10h)。


症状加重后头颅MRI(发病后1天18h)。


T2 轴位显示左侧颈内闭塞。


转入后再次CT 评估(发病2天13.5h),未发现大面积梗死病灶。


DSA 检查(发病2天13h45min),入院到股动脉穿刺1h15min。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夹层不除外,眼动脉部分代偿,后交通纤细,部分代偿左侧颈内动脉供血。




治疗经过








术后持续替罗非班5ml/h泵入共12h,同时开始双抗。

术后即刻患者语言较前好转。

术后第2天,语言流利,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NIHSS评分9分。

术后第3天NIHSS评分5分。

术后第14天出院,NIHSS评分2分。


病例小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时间不是决定性因素,临床、影像评估是关键,如存在大血管闭塞、较小的梗死核心、良好侧支循环,患者能后从血管内治疗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