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操作流程 步骤一、选择入路: 常规选择股动脉入路,股动脉穿刺置8F动脉鞘。 步骤二、导引导管到位: 1.选择导管、导丝:根据主动脉弓的分型、颈总动脉迂曲程度和颈总动脉血管壁的斑块情况选择导引导管。 2.准备:冲洗,8F导引导管尾端连接Y阀+三通+加压滴注,泥鳅导丝经Y阀尾端插入导引导管,泥鳅导丝不出头,打开滴注持续冲洗。 3.置入:导引导管进入动脉鞘后进造影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导引导管头端送至升主动脉远端。导丝回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出导丝,泥鳅导丝在动脉腔内摆动前行,头端置于颈外动脉主干。固定泥鳅导丝,沿导丝送导引导管头端至颈总动脉距离病变近侧约2cm处。导引导管头端轴线要与颈总动脉的走行轴线平行,避免直接抵住血管壁,避开颈总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步骤三、造影: 1.导引导管到位后撤出泥鳅导丝,常规造影,选择最佳工作角度,再次分析评估病变(测量狭窄的病变的长度及血管的直径,计算狭窄率,分析成角、钙化、溃疡斑块等可能影响手术的因素),最后确认手术方案。 2.同时进行颅内段造影,以便术后对比。 步骤四、保护装置: 1.选择:根据病变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如选择远端保护装置,保护伞的直径与狭窄远端颈内动脉直径一致或稍大一点。 2.准备:肝素盐水冲洗,排气泡,保护伞收至输送导管内,根据病变形态将保护伞导丝头端塑形,将扭控子安装至保护伞导丝的尾端,准备好备用。 3.到位:打开Y阀,沿保护伞导入鞘,将保护伞置入8F导引导管。在路图指引下,旋转扭控子将保护伞小心通过颈内动脉C1段狭窄处,至颈内动脉C1段远端较为平直的区域作为保护伞的目标“着陆区”。(保护伞目标着陆区域:颈内动脉C1段远端,距离病变约4cm,避免过高——会诱发痉挛,避免过低——会影响支架置入操作。) 4.释放: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处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撤下保护伞输送导管,保护伞顺利打开。继续撤出输送导管至快速交换孔处,以交换动作撤出输送导管,保护伞位置保持不动。 步骤五、球囊预扩: 1.选择:根据病变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扩球囊。 2.准备:冲洗球囊导管头端,球囊导管尾端接三通、压力泵,压力泵中抽取1:1的半量造影剂。旋转三通开关使压力泵与球囊导管相通,压力泵尾端向上,拉开形成负压,此时半量造影剂会流入球囊导管;旋转三通开关使压力泵与外界空气相通,压力泵头端向上,旋转排出泵中气体;旋转三通开关使压力泵与球囊导管相通备用。 3.到位:球囊导管穿入保护伞导丝尾端,助手固定保护伞导丝。旋开Y阀,右手送入球囊导管至快速交换孔进入Y阀内。适当旋小Y阀,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推送球囊导管至病变狭窄处,冒烟定位准确后加压扩张。 4.扩张:透视下旋转压力泵加压,球囊充盈呈柱状,停止踩透视、存图,同时迅速抽瘪球囊。注意扩张的时间应尽量短,只要球囊充分扩张(无局限性狭窄),无论扩张后造影残余狭窄是多少,都表明预扩成功需撤出球囊导管。观察心率、血压,必要时嘱患者咳嗽。如心率下降迅速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推注,如血压下降立即停尼莫地平泵入,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升压。(有经验者也可用10ml注射器代替压力泵操作) 5.造影:球囊下撤至导引导管内,造影观察病变扩张情况、残余狭窄率,有无夹层和局部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保护伞位置,有无血管痉挛,有无造影剂滞留。 6. 撤出:透视下观察保持保护伞位置不移动,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撤下球囊导管至快速交换孔处,旋开Y阀,交换动作撤出球囊导管,球囊导管头端露出后旋紧Y阀,撤下球囊导管,肝素盐水纱布擦拭保护伞导丝。 步骤六、支架置入: 1.选择 根据病变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架。 2.到位:支架穿入保护伞导丝尾端,助手固定保护伞导丝,旋开Y阀,右手送入支架输送系统至快速交换孔进入Y阀内。适当旋小Y阀,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推送支架至病变狭窄处,定位准确后释放。 3.释放:适当旋开Y阀,透视下右手固定支架输送系统操纵杆,左手下拉支架外鞘,平稳释放支架。(不同支架释放方式大同小异) 4.撤出:透视下观察保持保护伞位置不移动,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撤出支架输送系统至快速交换孔处,旋开Y阀,以交换动作撤出支架输送系统,支架输送系统头端露出后旋紧Y阀,撤下后肝素盐水纱布擦拭保护伞导丝。 5.造影:观察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保护伞位置,有无血管痉挛,有无造影剂滞留。支架置入的成功标准是残余狭窄率≤50%。 步骤七、球囊后扩: 选择支架释放后,残余狭窄率≤50%,一般不需要后扩张。如果残余狭窄率>50%或支架与血管壁贴和不佳,则需要球囊后扩张,使残余狭窄率达到≤50%的标准。后扩球囊一般选较短的球囊,最常用4×20mm及5×20mm。准备球囊导管及压力泵。球囊导管沿保护伞导丝送至残余狭窄最重或支架贴壁不良处,冒烟定位准确后加压扩张。后扩张前后同样需要立刻关注心率血压。撤出球囊导管,造影观察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血栓形成,同时观察保护伞位置,有无血管痉挛,有无造影剂滞留。 步骤八、保护伞回收: 1.准备:在保护伞准备时就准备好保护伞回收装置,注射器用肝素盐水从头端冲洗,至快速交换孔出水。 2.到位:保护伞回收装置穿入保护伞导丝尾端,助手固定保护伞导丝,旋开Y阀,右手送入保护伞回收装置至快速交换孔进入Y阀内。适当旋小Y阀,左手拇指及食指在Y阀尾端固定保护伞导丝,右手推送回收装置通过支架至保护伞处。使回收装置头端marker与保护伞marker重叠。部分回收到装置内,握住保护伞导丝和回收装置,一起撤出体外。 步骤九、造影: 行病变处造影,观察残余狭窄率,支架贴壁情况,有无支架内局部血栓形成,前向血流分级。行颅内段造影观察远端血流情况,进行术前术后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