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weiyj114 2016-06-27

 

  庆教办发〔2015〕19号

 

各县(区)教育局,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市教师进修学院,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局直属各学校:

  现将《大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大庆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30日教育科研

 

 

 

大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推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教学实际,制定《大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初步构建开放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探索符合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特点的培训新模式,帮助教师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实现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

  (二)市教师进修学院将按计划开展学科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学校(幼儿园)逐年推荐20%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为全市“种子教师库”储备人才。逐年推荐骨干教师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家级赛事,以赛代训,培养高端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其中优秀获奖者将被聘为市级“种子教师”。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全员初级培训,达标率100%,到2017年,培养市级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骨干教师400名,涵盖所有学段学科骨干“种子教师”600名。

  (三)选定30所信息技术力量比较强,应用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幼儿园),建设“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研究”基地,依托研究基地开展“点对点”“移动设备”“抢答系统”“交互系统”“网络研修”“微课”等最新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专项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全市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还将以基地为平台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指导活动。

  (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机制,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养成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主要任务

  (一)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以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45岁及以下教师为对象,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大主题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开展全员性的在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结合我市基础教育教师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中小学业务校长和各级教研员、学科骨干的集中培训。

  (二)组建“三支”深度融合专业化引领团队

  1. 学科融合指导团队。成立由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学校(幼儿园)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组成的研究指导团队,负责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指导与评价,引领全市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和发展。

  2. 学科融合培训者团队。成立由全国大赛获奖的优秀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推广讲师团队,讲师团成员作为“种子教师”,既承担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融合方式方法深入研究任务,也承担集中培训时的授课任务,还承担组织带动本县(区)及学校(幼儿园)的学科融合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任务。

  3. 新技术应用能手团队。成立由各学校(幼儿园)的信息中心、电教负责人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负责硬件设备管理和维护,普及推广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为“建、管、用”信息技术设备提供技术咨询和操作使用保障。

  (三)培育“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研究基地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研究基地评审认定活动,通过评审的单位,由市教育局统一认定并颁发证书。每一个研究基地都必须根据已有的研究能力和信息设备的配备,选择1—3种最新的信息技术设备,申报市级专项科研课题,开展“新媒体新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具有信息技术特点的学习方法,以及具有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方式方法,提升成果经验,为全市引进和推广新媒体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研究使用范例。

  三、工作方法

  将培训作为当下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培训方法

  1. 现职45岁以下教师培训,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式方法”的网上培训,三年内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学习任务,培训内容和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各学校(幼儿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课堂实践,列入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市教师进修学院也将整合优质课程和讲师资源,为学校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咨询和支持。

  2. 学科融合指导者培训,采取聘请全国专家专题讲座、参加国家级赛事观摩会、案例分析等培训方法,全面提升各级教研员、学校主管领导,学科融合指导与评价能力。

  3. 学科融合培训者培训,采取以赛代训、任务驱动、外出学习等方式,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提升培训,参加国家级赛事,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被聘为“学科融合培训者”成为学科融合的“种子教师”。这些“种子教师”的获奖案例展示,专业成长故事,会带动同伴的快速发展,引领区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这些“种子教师”在普及推广培训活动中,承担培训者角色,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4. 新技术应用能手培训。市教师进修学院将选拔各单位信息技术专业的专项技术能手,开展专项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通过自助学习、专题研讨和外出考察等方式,跟踪最前沿的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信息技术“建、管、用”经验交流会,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激发学习和创作性使用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水平。

  (二)“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研究基地培育方法

  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专家现场指导、承担骨干教师培养任务,推广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经验等方法,提升基地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设立市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学校(幼儿园)参考课题指南结合本单位需要,自愿选择申报,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审核推荐,形成市域课题群,强化课题指导与管理,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使研究基地成为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的孵化器。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至5月)

  1. 摸清底数。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专项调研、实地考察、分析现状等措施,了解我市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的配备,以及培训者、骨干教师、专项研究课题等情况,针对问题,寻找对策,为提升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2. 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召开“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方案的意见”解读培训会,要求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局直属学校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优化区域优质资源,完善培训项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

  3. 完善平台和资源建设。充分挖掘现有的大庆基础教育研培网、网络教研平台、视频云平台等功能,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搭建全市的信息技术培训考评服务平台,保证工程实施过程管理手段现代化、考核评价信息化、成果共享化,形成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大数据”。

  4. 确定研究基地。组织申报“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市级专项科研规划课题,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开题会,指导学校(幼儿园)合理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找准新媒体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点,确保研究过程有序、有用、有效。

  5. 组建学科融合指导团队、学科融合培训者团队、新技术应用兼职教研员保障团队,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开展相关活动。

  (二)实施阶段(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

  2015年至2017年,市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开展学科融合指导者培训和学科融合培训者培训。5月份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优质课教学设计培训班,7月份举办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班,9月份举办交互技术初级应用培训班,10月份举办交互技术高级应用培训班。

  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可以设立培训点,按照全市统一安排,按年度分层次组织县(区)级培训者的培训,有效指导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

  每年11月组织一次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根据参赛人数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根据参赛人数、获奖等级、培训者培训效果、新技术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等维度,选树典型,汇集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7年11月至12月)

  2017年11月,总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工程实施经验,召开总结评比会。

  五、建立培训应用新机制

  (一)研训一体化机制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学用结合,按需施训”的原则,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研究,立足全市统筹,做好顶层设计。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分类别、分层级设计培训项目。

  用研究的方式规划培训项目,将研究作为培训内容。与师训部门合作,将管理者、指导者、培训者等项目先行实施,为全员培训提供组织管理和培训指导的支持。

  重视学用结合,强化应用推动,将培训的核心目标定位于应用上,鼓励教师做好行动研究,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高,使培训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生根开花。

  (二)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管理平台,根据培训类别、模块与课程构建等级体系,结合自主选学、能力测评和技术应用,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认定培训学分。

  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学科融合方式方法,自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用实践。

  与教研、科研部门合作,对学校的校本研修、对教师课题研究给与指导,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专项课题,与国家级、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研究活动保持一致,纳入全市科研课题管理体系,由市教育科研所统筹管理,避免低层次重复性研究。

  (三)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各校和教师创造性应用、多形式应用,有效使用,并使之常态化。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微课”比赛、研究成果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推广成果,形成良好应用氛围。

  (四)技术应用制度保障机制

  建立实施方案信息技术应用监管评估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管,市教育局定期通报对各县(区)的监管结果,将评估结果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年度教育督导等挂钩,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评价制度,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幼儿园)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实施工程各项工作开展。

  组 长:关玉璞 卢士安

  副组长:张永和 李本祥 伞德强 王淑艳

  成 员:教育局、学院相关科室长、各县(区)教师进修校校长、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的信息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各种活动,完成各项任务。各区县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合开展各项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

  市教育局根据上级管理部门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协调相关部门力量,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各项建设工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开展测评监控、优先模评选等活动,保证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科学、有序、持续发展。

  大庆市电教馆负责大庆市基础教育研培网支持服务,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保持一致,组织开展全市课件制作等相关的评比推荐等活动。市教师进修学院信息中心,负责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相关工作,与教研、培训、科研等部门合作,统筹落实全市网络教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研究培训推广、优质资源共享工程、门户网站日常维护、全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等工作。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区域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实施计划。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局直属学校,负责结合实际,创新落实所属单位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任务。

  (三)加强经费保障

  市教育局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幼儿园) 投入新设备,扶持学校(幼儿园)积极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专项课题研究。各县(区)教育局、油田教育中心、石化教育中心、局直属学校,在教师培训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学校(幼儿园)要在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园)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重视专业引领

  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以及研究基地的主管领导,组建“大庆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家委员会(或专家库)”,提供研究论证和专业引领,为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和智力保障。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起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