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赏读一则寓言

 江山携手 2016-06-27

【予东语文·教学研究】:如何赏读一则寓言

 

 如何赏读一则寓言

 

程予东

 

要赏读一则寓言,须得了解它的内涵。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往往借助于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过于学术化,一副严肃的面孔,让人心生谨严,不敢妄动。严文井这样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看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不管哪种说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了解寓言概念的定义,并不一定促使他们能够顺畅的得出启悟。

 

以韩非子的《智子疑邻》为例,疏通词意译文了解故事内容之后,请学生来谈谈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他们基本限于茫然无措之中。偶有学生举手示意,喊起来回答,也多是局限在故事本身,难以跳出个别,上升到一般意义,更遑论哲学思考。也即是说,读寓言,了解一个故事内容是容易的,但是从中析理却是难以攻克的高地。如果学生没有相宜的赏读路径,每一则寓言都赖于老师讲读解析才能分明,实则是学生乏却解读能力,一旦离开老师的凭仗,却是举步维艰了。这是促人尴尬又令人心揪紧的事。如何赏读一则寓言,让学生以此为参照,可以独自前行是一件紧要的事情。

 

愚以为,赏读一则寓言可以从如下步骤入手:

 

其一,寻找对象。这里的对象就是寓言中所涉及的人或者物,对象有主次之分,主次的确定可以看故事围绕谁展开。

 

其二,圈画言行。明确对象之后,要想了解某一个对象,需要从他的言行举止入手,这是理据,又是具体可感的触点。平时生活中,我们知人,不也是要看他说什么,做什么吗?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对象和了解生活中的对象路子是一样的。一个是有字的文,一个是无字的书而已。

 

其三,言行正误。找出对象的言行举止,需要调动我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对其言行判断正误。也即是对错判断。

 

其四,阐明理由。对象言行正误判断之后,要阐明判断理由。这里面含有因果逻辑,你的正误判断当属结论,而结论的框定需要借助因由来断。

 

其五,梳理语言。梳理语言指的是对理由和结论的梳理概括,由此及彼,又个别到一般,就上升到了启悟思考领域。语言点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换言之,我们不该怎样做,为什么不该这样做,做了怎样。前者重在做的价值意义,后者旨在言明做的危害,从反面告诉我们需要注意的禁忌。不可忽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这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一个关节点。我们不仅要考量学生得到了什么,而且还要考量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具有要点,语言破碎不通是严重的瑕疵。

 

依照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来解读《智子疑邻》,文中涉及到的对象有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邻居老汉。这三个对象分析比较之后,富人是主要角色,次要角色为邻居老汉,富人儿子可以忽略(因为不涉及他的是非问题)。富人有什么言行举止呢?仔细分析寓言会捕捉两处,其一是不修筑被雨毁坏的墙(这个地方寓言没有写到,但是从后文“暮而果大亡其财”可以推测出来。其二,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老汉窃取了他们家的财物。

 

不管其一还是其二都是错误的。其二的错误要甚于其一。为什么其一是错误的呢?因为他的儿子和邻居老汉好言建议,让他修补被雨毁坏的墙,而且讲出了内心的隐忧,那就是不修补的话,会招致盗贼光顾。富人却充耳不闻,或者抱有侥幸心理,结果隐忧变成现实,这就说明祸患常积于忽微。为了避免祸患,需要做好防御准备。贼惦记富人家的财物不是一天两天了,没有机会下手,他们正伺机盗窃,而天雨是一个机会,更便易的是墙被雨冲坏有了豁口,主人还没有及时修补。你的麻痹大意,正是他人下手的机会,侥幸是一种自欺欺人心理,实在要不得。不然吃亏的将是自己。如果富人觉得自己家钱多被偷无所谓,那我们着急就是多情。但是富人很在乎啊。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失误都是自己一手导致的,怨不得任何人。所以他的损失是咎由自取,自己埋下祸根,自己遭遇损失,不干别人的事务,并不是多么可恶。其二之错就极为恶劣了。说自己儿子很聪明,有预见性,这也没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做。无耻的是他居然怀疑邻居老汉偷了他家的财物。凭据何在?没有依凭,给人道德论断,升到犯罪的地步,这让老汉情何以堪?老汉心中会怨恨委屈,自己本是好心却无端被人侮了清白,他会怎么做事儿呢?恨富人的不公平公正,生出罅隙,恨自己多管闲事,从此冷漠待人处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富人做出如此判断皆因为他与儿子情感关系亲近,而和邻居老汉情感关系疏远,凭借情感亲疏远近来判断人事,往往会遮蔽事实真相,让亲的人骄纵,让远的人委屈含恨。这就晓谕我们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能凭了好恶主观臆断。

 

两次行为的错误,轻重缓急分晓,我们得启示的时候,就应该择取主要的,从主要错误入手。

 

另外,从邻居老汉这个次要对象上会得到怎样的启发呢?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要看清对象,小心谨慎,人贵语迟,不然即使是好心也会让自己遭殃。在具体回答启示的时候,要分明对象,即从谁的角度得出怎样的启发。有时分值的多寡提示学生可以多角度理解。即使不为分数而谋,从不同角色出发获得启发,对于学生都是受益匪浅的事情。它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辨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这是多么可爱的做法。

 

徐江教授说:语文是让人聪明的学科,聪明之处就在于你从文中有所得所悟,得之甚多,悟之颇深,以得和悟来指引行进的生活,怎么不是聪明的表现呢?那姑且先从赏读一则寓言开始吧。五步渐进,以此路径攀援出发,可至高处远方。

 

 【转载请注明  作者  程予东  浙江象山荔港学校  语文高级教师】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w3m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