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儿科专家告诉您,危重症患儿如何拯救

 板桥胡同37号 2016-06-27


整理:医学界2016浦江儿科论坛报道组  希捷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诊治技术进步,让更多危重患儿病有所医


王莹教授作为上海市级儿童危重病专家,承担着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儿的救治和会诊工作,但她在31年从医经历、26年重症医学经历的日常工作中接触更多的是非传染病危重患儿。


王教授感慨,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知的深入、先进监测手段的不断增多和优化以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危重症患儿的评估越来越规范和细致,救治成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甚至对于部分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等)出现各类严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患儿,通过先进的诊疗技术能使他们转危为安。但是,早期识别、早期治疗以及合理预防,仍是危重症患儿救治的重中之重。令王教授遗憾的是,医学仍具有局限性,无法帮助所有患儿,如少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虽然经过积极治疗保住了生命,但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也对救治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挑战。


体检、观察到位,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王莹教授把重症医学科称为“最后一道防线”。收治入重症医学科的患儿多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甚至是多脏器功能衰竭,需要通过各种支持治疗来保证各脏器功能的稳定,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为病情稳定后的对因治疗赢得机会。


守好最后一道防线靠过硬的诊疗技术,但王教授认为早期识别并预测病情发展更为重要,每位儿科医生头脑中都应该有“这根弦”。例如在接诊一位感染的患儿时,儿科医生应考虑到患儿的病情发展,预测是否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感染,甚至休克等。细致的体检和密切的观察,有助于早期识别并判断疾病预后。体检时需要注意患儿的精神状况、皮肤颜色、四肢温度、心率等表现。对于精神状态不佳,或存在与疾病表现不匹配状况的患儿需格外注意。


关注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定义更新


王教授在2016浦江儿科论坛中分享了“第3版脓毒性和脓毒性休克定义国际共识”的讲题。


第3版脓毒症定义是指宿主对感染反应的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脓毒性休克是是脓毒症的一个亚型,指感染导致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第3版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推荐的诊断标准并不适于儿童。该诊断标准以成人的病理生理参数为依据,如呼吸、血压等参数儿童有别于成人。但脓毒症发病机制、脓毒症导致的脏器功能不全的评估还是有较多相似之处。王教授期待后续会出台基于循证依据的儿童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