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玉剑饰

 木头1018 2016-06-28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出土玉器尤为引人注目,可谓是琳琅满目、华贵异常。在此,我们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成套玉具剑上的玉饰,作一概述,以求从窥斑见豹的角度走进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侯国,去领略大汉王朝的雄风。

 

汉代官吏皆随身佩剑,身份高贵者则佩戴玉具剑。一套完整的玉具剑上的玉饰包括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首和玉剑格是剑身的装饰,玉剑璏和玉剑珌是剑鞘上的装饰。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一玉剑饰


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的玉剑首,正视以圆饼形居多,侧视呈倒梯形或喇叭形;其中有较为常见的螭纹玉剑首、云纹柿蒂纹玉剑首、谷纹柿蒂纹玉剑首,也有罕见的出廓螭纹柿蒂纹玉剑首、柿蒂纹凹涡纹玉剑首和素面双层玉剑首。出廓螭纹柿蒂纹玉剑首为青白玉,表面有少量黑色沁斑,螭纹出廓浮雕于剑首一周,表面压地浅浮雕柿蒂纹。柿蒂纹凹涡纹玉剑首为白玉,玉质细腻温润,表面压地浅浮雕柿蒂纹,在柿蒂纹的中心打一圈凹涡。双层素面玉剑首为青白玉,边缘有黑色沁和磕伤。这几件玉剑首甚为罕见,是难得的精品,使我们对汉代玉剑首有了新的认识。



玉剑首

玉剑格是镶嵌于剑把和剑身交接处的玉饰,正视外轮廓近似长方形,中部有脊,上端居中切出凹口,横截面近似梭形,穿孔有长方形、椭圆形、菱形等。海昏侯墓的玉剑格有墨玉、青白玉、青黄玉等,品质不一,制作规整,棱角分明,表面打磨的光洁莹润,中间穿孔部分有些可见明显的制作痕迹。根据其装饰纹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素面无纹,第二种表面浮雕螭虎纹,螭虎呈爬行状,身体弯曲有力,灵动飘逸。第三种为兽面纹玉剑格,以脊线为中心,用阴线刻画兽面纹和减地浅浮雕兽面纹。这几种玉剑格在汉代贵族墓葬中较为多见,如广州南越王墓、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河北满城汉墓等都有出土。



玉剑格

 

玉剑璏一般嵌于剑鞘的上半部,正视为长方形,顶面微拱,两端或出檐下卷,底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于穿戴佩系。玉剑璏出土较多,形式也比较丰富。海昏侯墓就出土了大量的玉剑璏,有墨玉、白玉、青玉等,有的沁蚀较为严重。根据其形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正面微拱起呈长方形,两端均有卷沿,下有长方形銎孔。有素面玉剑璏,有浮雕螭虎纹玉剑璏、兽面纹谷纹玉剑璏、兽面纹卷云纹玉剑璏、勾连卷云纹兽面纹玉剑璏,兽面纹谷纹玉剑璏,还有出廓凤鸟纹谷纹玉剑璏。另一种为拱形玉剑璏。正面大致为长方拱形,两端平齐,表面碾出谷纹,底部有弧角长方形銎。



玉剑璏

 

玉剑珌是装饰于剑鞘底部的玉饰件,正视一般呈长方形或梯形,侧视呈橄榄形断面,顶部常有一到三个穿孔。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剑珌材质有墨玉、白玉、青白玉还有玛瑙。根据装饰纹样可分为五种,第一种素面无纹,第二种表面阴线刻兽面纹,第三种压地浅浮雕螭虎纹,第四种出廓高浮雕螭虎纹,第五种为谷纹玉剑珌。



玉剑珌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剑饰数量众多,这反映出汉代尚武的社会风气,也说明海昏侯本人可能也崇尚武力。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8日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