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痧

 海底看鱼123 2016-06-28
闭痧

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 
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俼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


1.热痧

证见突然脘腹闷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口有酸腐臭味,发热头痛,身热不宁,四肢酸楚,或筋脉拘急,舌红苔黄,脉数而濡。


2.寒痧

证见突然腹胀,腹痛,喜按喜暖,呕恶,肢冷麻木,唇青舌紫,神倦短气,面色苍白,舌淡脉微。


3.绞肠痧

证见突然出现上吐下泻,或欲吐不能吐,欲泻不得泻,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腹部剧烈绞痛等症,属痧症之重证。






其他治疗

1.外治法

即痧在肌肤,可采用刮痧方法(用瓷碗口边,或用手蘸食油或盐水,在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或胸腹部,或颈项自颈至肘窝等部,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上述部位轻刮或轻捏,至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为止);痧在血络,可采用刺痧方法(用三棱针在委中、曲泽、金津、玉液等有紫青痧筋所在的穴位。或选十宣,直刺放血)。另一种拉痧不多见,食指和中指弯曲并拢拉动脖子两侧靠近肩膀位置筋脉,出现暗红或紫黑色痧点为止。

2.内治法

即痧在肠胃,内服汤药。

3.内外兼治法

即痧气肆行,不拘表里,内外证均见者,则诸法兼用。

4.针灸治疗

痧证的针灸治疗一般使用下巨虚、中脘,

若呕逆,可加内关;若腹痛比较明显,可加胃俞、肝俞;若便中有血,可加三阴交或地机;若水样大便,可加陷谷或大肠俞;若米汤样大便,可加公孙;若完谷不化,可加梁丘、太白;若大便极臭,可加内庭、太冲;若有脱肛,可加腰俞;若有转筋,或加承山。

一般进针后5分钟,腹内疼痛减轻,便意消失,针灸治疗时要注意的是留针时间相对比较长,一般需要30~60分钟左右,在留针过程中还要加强捻转。







刮痧

1~原理

2~持板,面刮法,角刮法,点按法,拍打法,厉刮法,平面按揉法,垂直按揉法,疏理经气法。

3~补泻手法

4~禁忌

5~减轻痛疼方法

6~时间,间隔

7~辨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