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讲述手术失败的纪录片火了,为何很多医生都不敢看

 知新书屋928 2016-06-29
2016-06-29 瞭望智库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瑞金医院很有魄力。


文︱唐闻佳

本文综合自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转载已获授权,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在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拍摄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6月11日开播,第一集就打破“套路”,把几个失败的病例呈现给观众——因为吃海鲜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没救回来的24岁青年、没有挺过手术后第二天的马凡综合征患者……


第一集的拍摄医院,就是瑞金!


这是一部医疗纪录片首度以这样大的篇幅直面医学上的“不完美”。


“一般故事的套路是——病人命悬一线,手术惊心动魄,最后大获成功,病人出院了还会谢谢医生。然而,风险大的手术总有失败,对失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避而不谈。”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客观聊聊真实的医疗到底是怎样的了。


1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起初很担心说了失败案例,播出后会引来不理解。”这是记者在瑞金医院听到的声音,毕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这样的勇气。所幸,好评如潮。


“看多了太多‘完美’的医疗宣传,这样的角度更让人感动。失败也是医生和家属必须面对的,绕开这个话题谈医疗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很客观、很正面,我觉得需要这样的宣传,还原医疗本来的样子,有努力,有失败。”


“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 


好多医务人员在朋友圈敲下这些话。有人评论,“敢于面对和谈失败,本身是一种进步。敢于面对真实,本身是一种升华。促进真实和重建诚信,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使命之一。”绝大多数人表示看了之后,更理解医生这个职业的艰辛和无奈。 


遇到救不回来的病人,医生会懊恼,会难受。



手术台上的成功,会让医生无比喜悦。



抢救总是争分夺秒,用双手捂热血库紧急送来的救命血浆,是医生的平常事。



也会有这样的场景,手术还在进行中,家属却已经冲进来掐住了医生的脖子……


2

“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




说哪个医生没面临过失败,这首先是一种不客观。一个三甲医院的教授跟记者说起印象最深的一个病例,他称此为“一个劫”。


那时他还是年轻的住院医生,夜急诊,一个严重外伤的病人来了,20多岁,手术做到凌晨两三点,术后看看病人,没问题,筋疲力尽的他睡觉去了。第二天,观察病人,皮瓣发白了,血液循环上不去,病人出现出血性休克。采取了很多急救措施,没救回来。 


“病人死掉,我输掉。”这个教授说起当时的感受。可能手术细节处理得更好些,可能手术后观察得再密切一点,也可能病人本来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年轻的住院医生就此一蹶不振。

 

后来,一位老医生的话让他走了出来,“闹革命是有牺牲的,年轻时代价小,做不了大手术,长大了代价更深。”这以后,凌晨做完手术不论多晚,这个年轻医生都守在病人身边,观察情况。这是体力与意志力的考验,但他就是绝不离开,他不允许在自己的环节上出现任何差池。



 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赵强在手术前探视病人。


《人间世》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医生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最困难的是,面对这些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却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瑞金医院心外科主任赵强是这句话的实例。第一集里,他先接诊了27岁的王斌,马凡综合征患者,一种先天性疾病,被称为“死神代名词”,患者的主动脉随时会撕裂,因大出血死亡,患者大多活不过30岁。


要救他,就得把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这样做等于“半个人要剖开”,属于特大手术。赵强接下了这台手术。


赵强准备给马凡综合征患者做手术,这是心脏外科的特大手术,要把患者全身的主动脉都换成人工血管。


可惜,术后第二天,王斌出现急性肾衰竭,没挺过来。 


不久,瑞金医院又来了一个马凡综合征患者,刘靖。刚经历一次失败的赵强没拒绝这家人,对于二次失败的打击、对声望的影响,他都不太在意。


“这个女孩的爸爸、哥哥都因为马凡综合征猝死了,我不给他手术,她的生命也可能随时中止。”《人间世》播出后的第二天,记者见到赵强,回忆这个病例时他说了两句话:


“生死关头,你不会考虑自己的名利,病人是第一位的。”


“每一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模一样的病例”。 


32个小时的手术、9名医生合作,这次,刘靖活着出院了。


赵强说,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大家知道,每个病人,医生都会倾尽全力去救治,但也要理解,总有一些医学尚无法达到的地方。


心脏手术紧张进行中


虽然有失败,但更多的人活了下来。熟悉赵强的人会发现,这类医生有个特点:性格比较单纯,说到底脑海中的头等大事就是那两个字:救命。


“一息尚存,我当竭尽全力。”对医生,我们要有这样的信任与信念。 


一个德高望重的医学界的老院士曾这样说,如果什么病都能救回来,那人就不会死了,可人不会死么?所以,生命就是有不可承受之痛,不管你是否承认。


成功抢救过羊水栓塞产妇的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说过这样一句话:“能抢救回来的羊水栓塞,很可能就不是羊水栓塞了”。这话,一来说的是羊水栓塞的凶险,二说的是,医学还有太多无法逾越的山峰,太多的变化与未知。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谈失败?难道就是要为失败所折服、打倒?不是。当我们谈失败的病例,我们在说的其实是经历悲痛、重拾希望。


让我们看看这部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



这就是医学:每次都是实战,没有演习!


3

这个医生被跟踪近两年,为什么竟一眼都不敢看拍摄了自己的纪录片





要不是分享会,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车在前都没看过纪录片《人间世》,哪怕他是其中的重要主角,哪怕这部纪录片现在火起来了,哪怕大家说他快成“网红医生”了,但车在前就是不敢看、不愿看。


“我担心父母看到我在工作中的委屈,怕老人担心;我还怕实习医生、医学生看到我的事,动摇他们的职业选择。”车在前说。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救命”里,这个与各种抢救管子打交道的人,被别人掐了管子——在非探视时间,家属闯进监护室,掐住了他的脖子……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医学,如何对待这群救我们性命的人?


今天,主题为“尊重医生,尊重生命”的纪录片《人间世》分享会在瑞金医院举行。《人间世》,原是庄子的书,讨论处世之道,如今它被赋予新意。


“为了做这片子,半条命搭进去”


8个摄制组,2年的拍摄,《人间世》摄制组把摄像机搬进了上海的大小医院。


“过去两年,不在台里上班,改在医院上班。”“两三点下班,通宵的都有。”摄制团队这样说起此次“蹲守式采访”。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凝说得更直接,感觉几个同事“为了做这个片子,半条命搭进去”。


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呈现形式。6月18日《人间世》播出第二集,主题为“理解”,讲述120急救车的故事。



整整一年,董路翔跟着上海的一辆急救车,穿梭在各个街区、街道、家庭。他发现两个怪现状:


第一,患者更愿意去离家远的医院,哪怕在路上就会有病危的风险,但他们相信“名医院”“名医生”。


第二,担架床会因各种非医学因素被耽搁在路上,比如因工伤赔偿未果,工人就“霸”着担架车不让送医。


“第一集应该是成功抢救,但我们看到了失败病例。第二集中,救护车应该是快的,但却是种种的慢。导演没设定,但现实就这样发生着。”刘凝说。


的确,我们设想中的医学应该是什么样?“就近送医”,这是绝对的急救原则,可现实中救护车常违背这这个原则,做着远距离运送。结果,救护车调配难,患者加剧等待。


当这些真实与我们过去的认识不太符合时,摄制组选择“老老实实记录,真真诚诚地表达”。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与传统套路不太一样的纪录片,现实中种种矛盾得到大篇幅呈现,在矛盾中我们看清问题的存在,有关医患关系,有关医学本身。


转运床上的心肺复苏。



医生们轮换进行心肺复苏长达2个多小时


男医生已经双手无力了,一旁的女护士瞬间变成了女汉子


 医生护士加班加点是常态,盒饭,肯德基快餐肚子里一塞,就又开始抢救病人了。有的医生甚至可以连续工作48个小时。


中秋节一块月饼就这样咬一口,就转身开药方去了


医生说,最怕职业委屈给父母看到


呈现矛盾,对任何医院来说,都需要勇气。


“感谢你们把我们送到了‘风口浪尖’,所幸现在风平浪静了。”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说,片子播出后,很多人说瑞金医院有魄力,但这是建立在忐忑的基础上。“我们决定探讨一些根本性问题,希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呈现医学、生命中一些的矛盾与无奈。”他说。


这个付出已有一些正面回报。就在昨天,瑞金医院急诊部主任说:纪录片播出后,如今在急诊再遇到难的病人,做解释容易了。


想一想,去往天堂,经过人间,生命两头陪伴我们的不是别人,就是医生,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理解。


“对于死亡,我们内心是难受的,问自己为什么没把病人救回来?但在有些疾病面前真的感觉我们医生是渺小的。”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在《人间世》第一集中没能救回海鲜中毒的青年,他说,抢救时,就是脑袋不停转,想怎么救人,但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死亡病例。


累到依墙而睡


《人间世》拍摄下了48小时没合眼的车在前。


在这48小时里,他抢救了3个病人,2个活了,2个家庭因为他和他的同事破涕为笑。但与此同时,他依然遭遇患方的“拳头”。



“病人躺在里面,我们都在拼命想办法抢救,我们与病人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但背后怎么有人这么对我们?”车在前有种“被人背后捅刀”的感觉。


要不是分享会,车在前说,他没看纪录片,“内心逃避,不愿看,不敢看。”车在前的心中留着一团圣火,但他担心,同僚心中的这团火被现实浇灭。

 

“天亮之前,我会等待”,我们心怀希望


就在一个月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医生被患者持刀重伤,抢救无效死亡;昨天,湖南发生患者尾随医生小孩,刀砍10岁孩童,在这样氛围中,纪录片《人间世》最近火起来了。


“如果这部片子获得成功,我想赢家不是电视台,不是医院,而是全社会,它让大家对医学、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改变了陈见、误解,这是最大的成功。”面对各大医院的同僚、医学生,杨伟国这样说。


为了患者顺利进行心脏移植,瑞金医院心脏外科的医生自己开私家车连夜奔袭来回500里,去常州摘取供体心脏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披露,去年1月初去电视台策划,两年之间的拍摄背后有无数次的内部谈论、磨合,最终呈现的《人间世》有视觉冲击,也有情感叩击,既尊重医学,也激发人们重新认识真正的医学。“最近上海正在推进医改,各项工作的推进,正是需要各方面的理解。”


理解之上,我们期待更多信任。“金融危机时,我们感觉,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拍这个片子时,我最大感受的是,信任比黄金还重要。”SMG新闻中心主任宋炯明谈创作幕后故事时说,纪录片《人间世》希望传播的更大深意是,纵使医患间有太多不了解,纵使医学知识的壁垒让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医学,但希望我们对医学、对医生能有更多信任,有时,信任比理解更重要。


《人间世》的片尾曲中有句歌词,“天亮之前,我会等待”,这何尝不是医学现实的写照,我们对此心怀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