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东晋时期王敦、桓温篡位的一些见解

 花小鼠 2016-06-29

王敦关于东晋时期王敦、桓温篡位的一些见解(266年-324年),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后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王敦看似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其实还差的远,第一次起兵之所以的能成功是因为司马睿任用刁协刘隗,加强皇权,损害那些士族豪强们利益,所以他们才支持王敦起兵,一路攻进建康,但东晋政权说白了就是北方侨姓和南方土著士族们大联盟,他们虽然支持王敦,但也不会允许王敦篡位一家独大。王敦病死前自己都说了上中下三策,他手底下那些人自己认不清局势。

桓温关于东晋时期王敦、桓温篡位的一些见解(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

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至于桓温,当时的实力应该强于先前的王敦,把控地方中央大权,但同样面临着后来士族们共同反对,我个人认为如果当时北方大乱,桓温和王谢火拼,绝对能代晋,可惜当时面对的是北方统一的前秦,这样做只会给前秦当个嫁妆。

主要是生活环境所致,门阀子弟很注重名节,不愿意受到唾,况且,骂自己的都是自己从小都认识的亲旧至交。

而像刘裕这种草根,才是改朝换代的权臣,可以拿曹操做对比。

确实在当时情况下高门人士较草根系的顾虑太多,到桓玄辈则淡化不少。

王敦起兵的原因是琅琊王朝中受排挤又联合吴地豪族企图获得原有的政治地位,与其说他本人有篡位之心,不如说他归望于王含或司马冲。桓温是比较谨慎的人,并且他也很清楚得不到士族支持无法立足。

都有一个好弟弟,几个傻孩子,都面对门阀最强盛的时期,王谢这些北人难渡的士族不用多谈,光是江左士族顾陆朱张等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又都处于士族风评最严格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桓温,被其它士人说以军卒而已.

“此文为看点(魏晋南北朝文化小屋)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