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作业的思考(4)

 教育繁星 2016-06-29

前面谈了作业编制的五个环节。在作业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则。

6.作业编制的若干原则

原则一:少而精。

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柏的研究表明:作业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自导性和责任心等等方面有正面功效,可是,只注重量而不重视质的作业负面效果更明显,危害更大,它会压跨学生,并使他们感到厌烦,没时间去从事更为主动的追求,并导致学生为按时完成作业而作弊或抄袭。如果教师不加筛选地、随意地、盲目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我们的教育中,最不讲科学的事情恐怕就是学生的作业了:一个教师一天该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一个学生每天该花多长时间来完成作业,很多教师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为了让学生重视自己所教的学科,很多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多布置作业,充分占有学生的课余时间。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挑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原则二:针对性。

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来布置作业。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兴趣,作业布置也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发现,她常常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非常规的作业,这些作业和常规的抄写练习相比,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这些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她的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凡事总有一个限度,同类型的作业做得多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渐渐消失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常规作业外,她着重开发了如下几种类型的作业,来和学生的心弦对上音调。

动手作画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例如在《三棵银杏树》的最后一段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用画的形式将银杏树“枝条直的多,弯的少,弯曲得很古怪的树枝上停着一只苍鹰”表现得生动形象,那蕴藏在文字中的意境美跃然纸上。达到了“以画代讲,尽在不言中”的效果。

搜集查找类。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查一切可查找的资料,收集一切可收集的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

实践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想象习作类。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这位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奇思异想”作文,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没想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原本最害怕作文的学生,一旦遇到想象类型的作文时,无论从篇幅还是质量来说,都比非想象类的作文好得多。

原则三:结构性。

在命制测验试题的时候,老师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难易试题所占的比例。比如说721,就是说基础题占70%,中档题占20%,难题占10%。还有811等几种不同的比例。这其实就是试卷的结构。

考试的试卷有结构,每天的作业也应该有结构。布置的相关作业中,难易试题的比例要得当,可以比考试的要求稍微难一点,但不能过分。比如说,考试的命题要求是811,平时的作业调整到721也就可以了。如果平时的作业难度过高,学生做起来非常吃力,会严重挫伤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

作业的难易程度,不能以我们的主观盲断为依据,也不能以某一本书为依据,要以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还应该预测学生所能够完成本项作业的程度。

结构性通常还和层次性相关联。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学习(思维)水平上,“理解”级的作业就比“知道”级的作业层次高。在很多的情况下,层次高的作业难度通常都比较大。当然也有例外,有时对别人而言是一道难度系数很高的作业,由于任课教师教给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对自己来说可能难度就不大。结构性与层次性,两者之间既有相关联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

有关作业的思考(4) - 教育星空 - 教育星空

原则四:选择性。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同时特殊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

作业就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可以将作业分为课堂独立完成作业和课外思考作业;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

原则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往往只布置枯燥的、理论性的书面作业,忽略了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的作业。事实上,学生最不愿意进行机械的抄写,最不愿意背诵、记忆纯粹的概念。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模仿习题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pplong的博客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