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身体里肆虐的糖尿病,中西医一起告诉你咋整?

 龙在天中 2016-06-30

本文由健康时尚百科原创出品,欢迎按照格式转载

后台回复【转载】查看转载格式,不按格式者定追责到底

文:展大侠

堂主最近收到患者留言,特别在今天做一期糖尿病专题,说一说糖尿病在中西医认识和治疗方面的差别!

西医上讲,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胰腺功能失常造成的,分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腺生物作用受损两种情况,简而言之,胰岛素分泌缺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遗传问题,即糖尿病本身是不会遗传的,但是糖尿病的患病体质是可以遗传的,而胰腺生物作用受损主要后天环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进食过多和体力活动减少造成。

中医上讲,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早于西方医学千余年,殷商时代,甲骨文就记载了一种“尿病”,消疾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糖尿病名称,后糖尿病被广泛称之为“消渴”。中医将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谓“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一般认为是阴虚燥热为主,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肾治损伤是消渴病的根本原因,水代谢絮乱是消渴病的直接原因。

简单总结下来,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也依据了一定的古中医文献,两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从症状上来讲基本相同,对发病机体的认识却各不相同,西医将糖尿病的发病机体集中于胰腺器官问题,而中医认为的发病机体是身体脏器系统问题,而认识的差异也让中西医对待糖尿病的治疗也大有不同,堂主还是又一次告诉你,堂主也不知道治疗糖尿病究竟是西医好还是中医长。

还是按照老规矩,堂主来讲讲差异,评判的事情还交给你们(如若部分观点带有倾向问题,请见谅)

“中医:“调理自愈”,西医:“有效控制””

:《伤寒论》上提出来“阴阳自和必自愈”,也就是说,中医治疗糖尿病,并不是强调,你要把血糖降下来,而是以人为本,以改善烦躁、疲乏、多汗、失眠等症状为主,同理合理调配饮食,通过这些生活上的调理,进而控制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即中医上治疗糖尿病多是治疗这些症状的药物。

西:西医讲求有效控制,大多数是通过药物和注射方式控制,通常情况下多采用磺脲类降糖药对胰腺进行刺激,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而对于一些血糖居高不下的情况,还会采取外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控制血糖。同时还讲究节制饮食、控制体重来进行日常调理。

同时堂主还要说一说,我们在糖尿病治疗上的误区:

误区一:我要降血糖,我才不选中医呢!

中药可以调节脏器器官功能,和整个机体的平衡,在改善胰岛素分泌、预防并发病和改善症状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说中医不能降血糖的都是假话。中医也可以起到降低血糖效果,只是在血糖的下降速度上没有西医那么迅速罢了。

误区二:西医就是不行,西医有很大副作用

很多患者认为西药对肝肾器官有伤害,不可否认伤害多多少少是有的,但是盲目的排西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吃药会对肝肾造成一定伤害,但是如果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容易导致肝肾并发症,大大损害肝肾的健康,而如果血糖一直控制的较好,肝肾功能正常,那么西药不会过多地多肝肾造成损伤。

误区三:认为病轻看中医,病重看西医

这从各方面来讲都是错误的,中西医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各有特色,不能因为中医慢而盲目地认为中医只看小病,也不能因为西医药效快,而认为西医才能看重度糖尿病。而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一样,很多糖尿病人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切记不要根据自己对病情的感觉来选择中西医治疗。

误区四:糖尿病能治愈

这在目前来讲是不可能的,不管从中医还是西医来看,糖尿病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能做的都是合理的调理和控制,控制血糖和并发症。切勿相信街头不正规的医疗广告,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糖尿病和其他的很多慢性病有着很大的区别,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药物都不能决定一切,都不能过度依赖药物,只能在药物的辅助下,进行合理饮食,增强锻炼,从而控制血糖和并发症。治疗糖尿病目前最好的方法还当属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糖尿病,可尽可能地运用中药治疗,多服用一些中草药来控制。对于一些患病时间很长的中重度患者,则首选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西药控制血糖,同时辅助以中药,这样既可以减少口服血糖药和胰岛素的用量,又可以改善机体代谢状况,可以说,目前中西医结合是最好的糖尿病控制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