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10年,画了近千幅画,把北京的灵魂都画活了!

 等待MYLOVE 2016-06-30

胡同,北京的灵魂

文| 伏生   图| 亮点设计中心、傅察丹青

胡同是“家”

在老北京人的眼里,胡同是“家”。不仅仅是进了家门的院子才叫家,只要走进这些横横竖竖的“胡同”就是到家了。

胡同,是指邻里街坊茶余饭后乘乘凉,聚在一起下下棋唠唠家常,看见谁都能打个招呼的地方,一直通向幸福满溢的心底。

天暖,你能听到知了的声音,走在胡同里,你会喜欢从一处树荫走到下一处树荫,树荫和树荫之间的阳光会让你加快脚步。蜻蜓差不多在你头顶上一点点飞,大群大群的蜻蜓,要下雨前,蜻蜓会飞的更低。钟鼓楼的房檐下是一对对的雨燕,筑巢孵卵。放假了就跑到后海边游泳捞虾米。晚上就坐在北海公园的水边儿,吹着凉风,看天上乌压压的一片蝙蝠飞过。

天冷了,胡同口卖的豆浆油条都冒着热气,老远你就能看见,味道弥漫了整条街。下雪就更美了,瓦片堆叠的屋檐上总是铺着厚厚一层,雪白雪白的。走在胡同里,每家大门前都有一两个堆的歪歪扭扭的雪人。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高档小区的金碧辉煌和保安系统。但是每一天都特别安心充实,只要走进胡同就有满满的归属感。人情不淡漠,人心不荒凉,一整条街都是“家人”。

西四北四条。2016年6月6日,艳阳天非常晒,因为暴晒使今天的胡同死气沉沉,画家又在天空中添了两只气球,画面多了些童趣。

西四北三条。2016年5月24日。在清朝曾经叫做报子胡同,明朝称为箔子胡同。画中威仪的建筑原为明建龙长寺。为西城区保护文物,现为民居。作画的当天下了小雨刮着风。

西四北六条。2016年5月16日。写生的魅力在于自然环境下多变的过程,快乐在于能够体验作品真实感觉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群智巷13号。作画人所有的情感都会表现在画里,在画中一位翘脚的小女孩和一只金吉拉的对望。天空呈现粉蓝的色彩。代替着画家出现在画里。

东城豆角胡同。也有时间的光冲刷了天地,波及你的残色,在虚无的岸边晕眩,奈何桥边的美人,没有的历史,滑向阴影,鹅卵石般的风,几刃古都的韵律。

胡同,北京的灵魂

胡同,也曾写作“衚衕”,意为北京的街。有说法称,元朝时期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井字,横平竖直,寓意世界之经纬。

北京就是这样一个依着井字经纬网络结构所构建的城市,它结构上严谨而规范,同时也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蕴含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与这座城市唇齿相依的胡同文化。北京是唯一一座有“胡同”的城市。胡同,是北京的灵魂。

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胡同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外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最深的体会。

青云胡同三岔口。画中被砖头砌上的门曾是火神庙的大门。现在变为院墙使用。

棉花下五条10号。在高楼中藏着的快要拆迁的胡同,在临别前用画笔把它记录。这曾是位教书先生的家,在画作的过程中回忆着童年与老师有关的记忆总是不那么美好,同时也慢慢地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

草厂北巷胡同。草厂北巷,钟楼东侧,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多支叉。东起草厂胡同,西止钟楼湾胡同,北靠豆腐池胡同。

东城区·板厂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板肠胡同,宣统时称板厂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八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二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恢复称板厂胡同。

十年一觉胡同梦,傅察丹青与胡同

傅察丹青成长于方砖场胡同,他用色彩和画笔维护着关于北京的记忆。他10年来几乎每天在胡同作画,作品涵盖了北京每一条胡同,完成近千幅作品。每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城市故事。他对色彩有着深厚的见地、对胡同有着本真的热爱,其画作将印象派的用色方式与至美的情绪融入写生画作之中。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胡同印象。

傅察丹青10年来沉浸在他所热爱的胡同里,感受着最本真的老北京生活。他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的老城梦想,把老北京胡同最真实、最生活化的一面,加以油彩的描绘,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让更多人得以体验真实的胡同生活。观者的每一次触动和共鸣就是傅察最喜悦的事情。

他创作的这些胡同主题的油画,涵盖了傅察丹青10年间各个时期完成的暖心画作。是画家对老北京建筑的致敬,对胡同记忆的重塑,这次展出的一些画面已经随着部分胡同的消失,永远的改造或拆除在了我们的生活里。所幸画家用画笔来追赶胡同消失的脚步,并饱含他对北京老城的眷恋,维护着这份独特的北京记忆留于世间。

傅察丹青(左)在和朋友下棋。

钟楼广场。画中对望的男女是画家内心的想象。你所看到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内心的情景呈现出来,现实的景色本身只是参考对象。

梁家园北胡同5号。2013年11月14日。这是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这里,并创作了这幅画。这户人家门上的雕花像一个戏台可以看出这户的主人的职业。

好景胡同19号。2014年3月28日,胡同里盛开的杏花。

地坛公园古树林

炮局。此处为炮局胡同,曾经是北京老炮的发源地,只有进过炮局才能程的上是‘老炮’。它曾经换过3个主人,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

跨界再论古城事

6月26日,伴随着胡同巷子独有的吆喝声,亮点设计中心与木瓦空间联合主办的第二期“MUA古城复兴论坛”暨傅察丹青胡同画画展开幕了,一群对古建复兴及城市肌理重塑有着同样热情的人们相聚到这里。

活动最开始,亮点设计中心董事长丁平女士(左一)介绍了本次画展画家傅察丹青。

胡同画画作、“青楼”古建改造、“书的设计店”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在此次古城复兴论坛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亮点设计中心走廊展厅中,一幅幅胡同画作,像是在一条条胡同里展出似的。天光映下,每幅画作都格外抢眼,100张画中,每幅都是极具生活化的场景,浓郁的老北京胡同情怀吸引了人们的纷纷驻足仔细端详,似乎在给欣赏它的人们,诉说着它背后的老北京胡同故事。

这些胡同画作的创作者傅察丹青从19岁开始到现在,他骑着摩托车用了10年的时间,画遍了北京的胡同,这种对胡同的真挚情怀以及淳朴的画风深深地感动了观者。

傅察丹青一直致力于用画笔“追赶”老北京胡同消失的“脚步”,他希望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展现给世人。他通过对老北京胡同的独特理解,用“减法”删去胡同中的“私搭乱建”,表达最干净、最淳朴的胡同画作;用“加法”融入儿时的胡同记忆与思念,将那些已经消失的胡同中的单纯与和谐的邻里之情、燕子叽叽喳喳的清脆之声、孩子们在院子里肆意奔跑穿行,通过画笔和情怀,永久地展现在画布上。

在亮点设计中心走廊展厅中,一幅幅胡同画作,像是在一条条胡同里展出似的。

本次论坛的3位主讲——大栅栏更新计划负责人——贾蓉;将旧时“青楼”改造成新生活方式店的跨界设计者——陈兴;“书的设计店”创办人——李扩,他们主要讲述了大栅栏激活社区和古老建筑的改造案例。

贾蓉,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执行负责人,她在对古城保护和复兴的责任和热情驱动下,通过对大栅栏街区源头的分析,清晰地认识到单纯依靠开发商按照传统的开发模式来改造大栅栏是远远不够的,对文化形态和人的关注不够,是改造和修缮的难题之一。

原住民的生活紊乱、产权不清晰、搬迁难度以及搬迁之后的安置,胡同升级、点状激活胡同社区、避免大拆大建这种对古城文化毁灭性的破坏,改造想要达成一种良性循环,这其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践行。这不仅仅是建筑和空间的难度,后面更难的是业态引入和如何激活,如何既保留原住民的生活又引入新的鲜活的业态。

北京大栅栏更新计划执行负责人贾蓉女士(右一)在分享大栅栏街区的改造案例。

陈兴,清华建筑系本科、米兰理工建筑学硕士、跨界设计师,创立个人时装品牌“彼伏”。他将前门大栅栏一栋青楼建筑改造成集时装工作室、咖啡、艺术空间为一体的生活方式门店,它作为体现“彼伏”品牌文化的呈现载体,用古老的建筑添加进新的功能,让它能在新时代能给当代年轻人留下一些古老的记忆。

跨界设计师陈兴先生(中)在分享其对前门大栅栏一栋青楼建筑的改造案例。

陈兴先生的工作室及他设计的服装作品。

李扩,既是建筑师,也是平面设计师,在台北《GQ》、《La Vie》杂志做过多年编辑,关注焦点是全球城市建筑发展和设计领域。有着以上背景的他,看到大栅栏未被改造的店面时,残破的外观反而让他觉得格外的有意思,街区文化和胡同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他。2013年,他创办的第一家店就选在了杨梅竹斜街,“书的设计店”就此呈现在人们眼前。区别于其他大型商业书店,作为书店中的一个特别的存在,用最简单的陈设、精品的图书、纯粹的设计,对古建肌理的重塑进行了美好地呈现。

“书的设计店”创始人李扩先生(右一)在分享他对“书的设计店”的设计心得。

位于杨梅竹斜街的“书的设计店”。

亮点设计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