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华山一条路?

 super073 2016-06-30

“自古华山一条路”耳熟能详,用来形容尿路系统非常适合。肾脏和膀胱之间在绝大多数病人中就是这样,只有一根纤细的输尿管将尿液传输出来,最后排出体外。




然而输尿管这个重要的传输通路挺脆弱,多种疾病或医源性损伤都可以导致输尿管出现狭窄,而且在张弋医生以前的《复杂而头痛的输尿管狭窄》中有所提到。虽然现在有多种微创或开放手术进行针对性修复,再次狭窄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并不低,而且还会出现输尿管狭窄过长或修复失败、原位走形完全无法修复的困局。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医生会选择单纯肾造瘘或肠代输尿管。单纯肾造瘘虽然可以直接引流肾脏尿液,但是造瘘管需要频繁更换,而且会有造瘘管脱落、感染、阻塞等并发症,病人要多次去医院、甚至急诊进行处理。肠代输尿管则是高技术型手术,医生要根据狭窄情况截取一段肠管进行替代,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具有极高的挑战。

 

然而,虽然自古华山一条路,解放军不也硬是从后山摸上去并制服了敌人。在输尿管狭窄的问题上有时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思路,原路实在不通就街道而行。为此,专业医生一直做着持续努力。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欧洲一些医生就尝试进行非解剖原位的肾膀胱分流手术,由于没有先例和经验,又缺乏专用的耗材设备,采取的手术方法和应用的材料五花八门。起初应用的范围仅限于晚期恶性肿瘤压迫侵犯输尿管导致的肾功能衰竭,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材料的成熟,适用范围逐渐推广到良性疾病范围,包括肾移植术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长段输尿管损伤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收效。



国外医生手术示意图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张弋教授在2003年利用特制皮下分流支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肾膀胱皮下分流术,并在全国推动此项技术,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病人包括了恶性和良性病变,使他们避免肾造瘘或大型修复手术,皮肤表面没有伤口,肾功能得以维持,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全国第一例分流手术

这个手术的操作步骤很微创,病人全麻或高位脊柱麻醉后,首先进行经皮肾造瘘,将分流支架的头端置入肾脏;然后,在皮下利用鞘管做一个皮下通道到达耻骨上区,并将支架尾端引到此处;最后通过微小的膀胱穿刺造瘘将支架尾端置入膀胱。手术后皮肤表面仅有2-3个一厘米左右的小伤口。



分流手术示意图

 

近期,弋声微创团队又为两位腹膜后纤维化和腹膜后纤维瘤病的病人进行了分流术。第一位老人病史5年,在北京多家著名医院诊断治疗,病情仍然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肾功能衰竭,血肌酐达到1000以上。在北京大医院接受左侧肾造瘘,肾功缓解仍不满意,于是弋声微创专家团队张弋、刘树声教授在廊坊为其实施了右侧的皮下分流术,病人引流尿液通畅,肌酐下降。由于病人危重,全身情况正在逐步恢复中。



廊坊病人术中和术后照片

 

另一例病人是反复腹膜后多发纤维瘤病,虽然是良性病变,上次手术左侧输尿管由于肿瘤过大而不得不做了部分切除再吻合,而且肠道也做了右侧腹壁造口。但是病情发展不由人意,肿瘤再次复发迅速,双侧输尿管都被压迫出现积水。张弋教授建议他尽早分流,病人希望尽量延缓外科治疗。然而很快出现左侧腰痛和左肾功能迅速下降,于是张弋教授和于澄钒博士在北大国际医院为其手术,尝试内部无法放置支架,即按照计划进行双侧皮下分流。术中避开肠道造口和多次腹部手术瘢痕,病人术后2天即告恢复,腰痛症状缓解,左肾功能恢复(术后肾图证实),自主排尿尿量良好。



北大国际医院病人术中和术后图片

 

古人云:逢山开路、雨水叠桥,弋声微创专家团队本着微创理念、凭借过硬的技术,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方法成功地解决病人痛苦。


张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及感染与结石学组委员

刘树声  主任医师、教授,廊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会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男科学会常务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