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为了谁?

 江山携手 2016-06-30

【予东语文·教学随笔】:到底为了谁?

 

到底为了谁?

 

程予东

 

 当那个上了年纪的语文老师把高个子男孩嚷到办公室质问他作业为什么面目全非的时候,男孩脖子一梗,朝着天花板喷出一句话:“我那么认真干什么?考试考好了,让你拿奖金吗?”上了年纪的语文老师脸色倏然发黑,手向空中一抡,颤着嘴唇,“你走,你走,从此再不过问。”

 

 我素不知男孩为何这样回应老师的询问。

 

 或许是老师哪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蛰伤了他的自尊心,招致了他的怨愤,借这个机会将胸中填充的愤怒直直抛射过来;也或许老师授课的风格不是他欢喜的类型,三番五次摆出疏离的架势,作业的毁容就是示威的方式;还可能是自己要好的同窗和老师有某个过节没有解开,他想借作业面容的惨烈来惩治老师一把……终是不得而知的。

 

 退一步论,即使老师说过这样的激动言辞,也只是出于一种在乎的心理,这种心理支撑她做出了自然选择;即使是不欢喜老师的授课风格,用这样两败俱伤的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即使是老师和同窗好友间有没化开的龃龉,你这样的反诘不但让老师蒙在鼓里,而且也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我一向觉得,视学生如空气的漠然态度是最残酷的惩罚手段。忽略你的存在,视你可有可无,像孔乙己那样,有他成为别人无聊生活的调剂,无他别人也那样过。一个负责的老师终是不忍这样做的。可是怎样做才是合宜的呢?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儿里?教育的最大难处在于你尽力却不被理解,不被理解有着隔膜也罢,甚至学生和你对峙着,凡是你要的,我偏偏不给,而你不要的,我一定加倍给予。每每到了这般田地,真是让人无语垂泪。心伤的往往是那些尽责的老师,含糊的老师和学生大路两边,各走一端,彼此相安,像俗话说的那样,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学生在成长中,囿于眼界,被眼前与当下的情绪左右,你想将一个超越他年龄认识情绪的群山介绍给他时,竟不知在层峦叠翠、山峦烟霭中从何说起,用怎样的表述,能够帮助他认识并构建一座山的巍峨与磅礴。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又不得不说,说辞就难以讲究,显得粗糙、急切、简单、直接,到了学生这里,更不会加工成温柔的力量,他的局限只会将粗糙的道理变得坑坑洼洼,艰涩无比。

 

 老师,你希望学生作业眉清目秀,你是为了谁?你是为着他有良好的认真做事的习惯;你是为着他能够在电脑阅卷的当下得到应然的结果;你是为着他在人生的重要转捩点不跌着跟头;你是为着他将来回望曾经的教育时不生愧悔啊!哪里想到学生竟然说那样的话,你何曾为着钱本身来教书育人呢?我们都知道,现下的状况是,你普通,钱也不会少,你稍好,钱也不会多,如此罢了。可是学生考好了,对于他本人来说就完全两样了,他自己有了更高的平台,更开阔的成长空间。孩子,你可要好好忖度,你考差了,老师的工资也不会减少一分,至于奖金问题,那简直更像一个美丽的泡沫,吹弹即破,多是幻影而已。退一步而言,即使有奖金,你的前途不比这点奖金更重要吗?现在可倒好,你垂直降落,毁掉了自己进位的平台,抽离了自己跳跃的踏板,对于老师能伤着什么?我还是看到老师的伤了,抡起的手,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因爱不得的伤花,那是因爱不得却拔剑相向的凛冽寒冬啊。两败俱伤的事儿要多糊涂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

 

 孩子,你为老师努力,老师很是感激,你为自己努力,老师更是赞许。你不给自己希望,也剥夺了老师的希望,这是怎样的荒唐行径!剥去自己希望的孩子,你只是损害了自己?你只是损害了老师的利益?孩子,老师到底为了谁?你到底为了谁?这是需要思考的严峻问题!

 

【注:微信公众号如用稿,请通过博客纸条联系作者本人。作者  程予东 浙江省象山荔港学校  中学高级教师】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afb4960102wc1w.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