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跪拾梦中的麦穗

 云中公子 2016-06-30

跪拾梦中的麦穗

  每当时光的邮差快马加鞭地来到六月份的驿站,为我捎来龙口夺食的“信笺”;每当满地的麦穗被暴烈的太阳烤成满眼的金黄;每当盐池的上空布满了布谷鸟的鸣叫,我便不由得凭栏远望,在旧时光的星空里跪拾梦中遗落的麦穗。
    穿过季节的热风,越过岁月的山水,梦境中的童年总会与那个叫梁家庄的小山村不期而遇,七八十户人家,300余口老少,庭前屋后槐树、枣树、钻天杨;村子周围塬地、山沟、打麦场。六月的田野,如晒酱豆一般,在烈日的炙烤下,数百亩的金色麦海随风掠过,蔚为壮观,波涛翻滚、光灿耀眼,麦香四散开来,丰收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个时候的父亲们一改往日的萎靡,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各自的地头,接受他们的“士兵”的最高致意。在万千麦穗的随风朝拜中,他们不是徘徊在田间地头激动地目测着这一年的好年成,就是摘个麦穗在粗大的掌心里揉揉搓搓,咀嚼着麦粒的硬度,判断着下镰收割的时间。
    五黄六月的天气可谓是急脾气,下午,麦田还是“青青子衿,谁知我心”;过了一夜,到了次日早晨已是“黄袍加身,急着入库”。听着风中那噼噼啪啪麦子落地令人心疼的声响,家家户户如临大敌,在一片花花绿绿的标语——“收麦有五忙:割、拉、碾、晒、藏”“珍惜每一粒粮食,确保颗粒归仓”的宣传中,都紧急行动起来了。除了坐月子的妇女、刚生下的婴儿,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发垂髫,以及放麦假的学生,人人上足了发条,攒够了劲,头戴草帽,肩搭汗巾,腰捆草绳,背着水壶,提着镰刀,挑担的,牵牛的,拉车的……全村男女老少数百人潮水般地向麦地里涌去。在那金灿灿的麦海里,“草帽”们豪气冲天地一字排开,朝圣般地将身子匍匐得比麦穗还低,左手拢麦在胸,右手挥镰起舞,手上使力,脚下用劲,人人争先向前,个个唯恐落后,割麦子比的是谁的麦茬低、割得净、速度快,只见那一道道亮光闪过,一排排麦浪倒下,此起彼伏。随着那阳光的肆意铺排,随着那满地草帽壮观地晃动,随着那镰刀明晃晃地耀眼,任凭那阳光灼烧、背部脱皮;任凭那汗水横流,刺痛双眼;任凭那麦芒刺破皮肤,鲜血直流,一块又一块的麦子被割倒,一车又一车的麦子被父兄们拉到了打麦场……
    而在激烈的夏收战斗中,作为“后勤保障队”的学生娃们因为战斗力较弱,是没有资格摸镰刀把的,除了送馍送水,就是发一个小背篓去打扫战场,捡拾父兄们收割过后遗留下来的麦穗。从此,我便和大多数同龄小伙伴一样,成了一个“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行走在阡陌纵横广阔田野间的拾麦穗孩子。瓦蓝的天空上,几缕“白纱”游弋着,犹如母亲纺车遗落下的几朵棉絮,缓缓飘荡在烈日的周围,企图遮挡住一丝丝火热。刚刚割过的麦地,硝烟散尽,喧嚣尽失,除了一片片耀眼夺目的光芒,还有那裸露的或高或低、参差不齐的田垄麦茬,剩下的就是疲劳而沉寂的大地。而我和众多捡拾麦穗的孩子一样被定格了,成为时常进入我梦境之中不可或缺的童年画面……
    捡拾麦穗于那刀枪剑林般的麦茬之中,犹如刚刚清扫战场中遗落下的哑弹,依然有着不可小觑的危险。当我们带着破草帽、裸着黑油油的脊梁,身着目前街上流行前卫的“乞丐服”行走其中时,那尖锐的麦茬一不小心就能把我那薄如蝉翼的鞋底穿个窟窿,或者把我那嫩嫩的手指刺得血流不止……在这血色般的记忆中,我极目四顾,雷达般地扫描着“猎物”,不断地奔走着,忽而弯腰,忽而俯首,偶尔惊飞一群群觅食的麻雀,同它们一起抢拾起那些被父兄遗漏了的麦穗,捡拾着那些被农人们视为生命的珍贵。当我们跪在地上,用手使劲地抠出踩踏在泥土深处一粒粒金黄的麦穗时,我的内心又是多大的满足和幸福,我的眼前又会浮出怎样的奇异场景呢?藏在父亲那灰色脸庞上的纵横皱褶终于有了丝丝笑意……
    捡拾麦穗于太上老君炼丹的六月炉火之下,我们忍受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刺痛,但我们仍始终低俯着头、弯曲着腰、瞪大着眼,在田垄里、麦茬间,仔细地寻觅着、捡拾着。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啊,在我的梦境中,犹如天地间一架横卧的竖琴,那一排排金色的麦茬就是那悠长的琴弦,那遗落其中的麦穗就是那错落有致的琴键,而我就是那弹琴少年,每一次俯首,把脏脏的小手深情地伸向土地,捡拾、抚摸那可爱的麦穗,就像在弹奏一曲与苦难抗争的交响乐章……那一望无际的田野呵,在我的视野中,它就是随手打开的一本带有咸咸汗水味道的童年书卷,那遗落的麦穗啊,就像我刚刚入学写在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我奔波在广阔田野间的各个角落,当我徐徐而行在麦茬田垄间,仰望着中条山下一块块灿烂的梯田,看着它们首尾相接、携手抱肩,与那迤逦起伏的巍峨山脉遥相呼应,我常想:当我休憩在黄河岸畔,塬上的麦田就像伟大画家梵高一不小心打翻了的画板,和那塬下的黄河染成一体,一片眩目的黄色随同浪花翻飞,犹如一条东方巨龙滚滚东流,与之而去的还有我那童年的好奇。就是在这一片海市蜃楼般的奇异想象中,我不知疲倦地朝圣般地奔波在从饥饿到寻求温饱的途中,捡拾着每一个被遗落在田野上的麦穗……
    当火红的太阳照在新时代的田野上,当轰轰隆隆的联合收割机欢唱着碾过我昔日的梦境,我就深深地明白:如今的麦田,再也没有一块需要我们挥镰收割、再也没有一个麦穗需要我们俯首跪拾了。然而,在我们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精神原野上遗留下的那一粒粒“节俭朴素,人之美德”的农人基因、那一穗穗“耕读传家”的父母希冀、那一簇簇“天道酬勤、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劳动品质……岂能忘却?又怎能不值得我们虔诚地俯首跪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