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五章试译

 昵称30232863 2016-06-30

                        《道德经》第五章试译

                            ——治国理念之四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对万物无所偏爱,它让万物自生自灭,就相对祭祀时草扎的小狗,既不偏爱它也不轻视它;圣人对万物也没有偏爱,都是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他让百姓自然生活,就像祭祀时扎的小狗,既不偏爱谁也不歧视谁。天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拉动风箱,风不断地进出,循环往复,什么都没吸纳过,什么也没有留下。虽然中空,但却永无穷尽,拉动越快,风箱的风就产生愈多,风量就愈大,最后还是归于“无”,这就是“道”的规律。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常自空发议论,结果是说得愈多,就像风箱里流出的风一样,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因此,只有谦虚宁静,保持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的态度,等待时机,反而成就大业.

    略解:这段文字是说一个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应该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无私又公正,与基督教的所谓上帝迥然而异,铁面无私,无人情可谈。 

    其二是说“道”是没有形状可看,没有声音可听,但在无形之中,似乎又有实体存在,在无声中,似乎又有声音相和。“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可以捕捉和感知的,“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又是可以想象和描述的,这就像风箱里的风。

   其三是说,既然“道”是如此玄妙,那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其实是浅薄无知,真正的君子是稳沉内敛的,他不轻易发表意见,不随意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浅薄易伤害,稳沉是最大善良。

    老子对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提出的理念原则是理想化的,如能这样,人民还有什么意见呢?在公权力领域要做到这样,只有监督机制的建立,国家体制的现代化才可能实现。老子思想是这种改革的基础与根据,所以说老子的思想是非常前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