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友驾好“五驾马车”,教育要先行!《揭秘糖尿病防治误区》第四章1-5

 绅申 2016-06-30

糖友驾好“五驾马车”,教育要先行!《揭秘糖尿病防治误区》第四章1-5

2016-06-26 糖尿病同伴

第4章1-5(本章共19节)

糖尿病健康教育误区

[编着按]

“五驾马车,教育为先”,糖尿病教育对有效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广大糖友,却在糖尿病教育的问题上存在很多偏见,或忽视或误解,对糖尿病教育的价值、形式、结果考核等的认识亟需进一步提高。

1

重视药物治疗,忽视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作为“五驾马车”之一,对糖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糖友仅靠吃药、打针远远不够,而应接受正规的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质量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取决于对糖友的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并发症越少,寿命就越长。治疗的效果更多源于大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

2

糖尿病教育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糖尿病治疗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也同样如此,不只是简单接受一两次教育就可以。糖尿病教育是非常系统全面的系列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并发症的知识等,要想深入了解糖尿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参加有关糖尿病的相关讲座、阅读患者教育手册,并且与主管医生、糖尿病教育护士及糖友交流,加深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还要注重长期的随访。改变不良习惯,保持乐观情绪,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

糖尿病教育就是经常去上大课?

糖友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频繁出席于各种讲堂,主要是糖尿病讲座,误认为这就是糖尿病教育。其实,糖尿病教育的形式多样,最有效的教育当属个体化教育,至少最小组式教育。由于每位糖友的病情、治疗方案、饮食及运动爱好习惯、知识文化。

家庭背景等都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大课堂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一对一、面对面的教育针对性更强,健康教育师会根据您的特殊性制定适合的行为改变策略,更有利于交流及知识的掌握。

4

糖尿病教育与治疗没有关系?

糖尿病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告知糖友如何加强血糖自我管理,包括识别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用药、药物存放和使用技巧等,绝对不只是灌输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多地传授通俗易懂,简便实用的知识。因此,只上大课组式教育,接受的信息量和实用价值都比较少。建议糖友更地参加情景式教育,对一教育、访谈式教育等活动。

5

常去听课,没有行动?

有些糖友不管大课还是小课都去听,接受的知识教育也不少,却没有真正改变行为及认识上一些误区 ,“说一套做一套”,知道归知道,总是做不到,依从性很差。教育是促进糖友学习知识、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接受教育后如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生活中,需要患者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断与医务人员沟通,才能更好地做好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揭秘糖尿病防治误区》主编:刘超,副主编:李学军 蔡可英 张妮娅

主编介绍:

刘超,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科主任

徐州糖尿病研究所所长

亚洲和大洋洲甲状腺学会(AOTA)委员、(AOTA)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

中华内分泌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西部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医药联合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江苏省健康产业协会副会长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优秀医学领军人才

药品评价》副主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杂志编委,发表论文10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37部。

特别鸣谢

感谢瑞京糖尿病连锁医院卓国金先生对本书的强力推荐,希望通过连载,能帮助糖友更多的了解糖尿病,走出误区,掌控糖尿病,改变糖尿病,驾驭健康,乐享人生!!!

您想知道的,刘超教授来解答!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平台,关于糖尿病的误区与困惑,将一一揭晓!

关注微信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破解糖尿病,改变糖尿病,明天精彩继续……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