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玉为鱼(鱼群来了,你准备的是渔网还是鱼竿?)

 1234qinr 2016-06-30


刻玉为鱼


玉鱼,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银,佩以为饰。”又用作殉葬品。杜甫《诸将》诗:“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玉鱼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史前良渚文化时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22号墓出土的鱼形玉佩(图1),取圆雕鱼形,头腮浮雕突起,琢出眼睛,鱼尾分叉且刻斜向细线,腹下对钻两个可供系挂的小孔。

图1


商周时期,鱼形玉佩乃重要的佩饰玉器之一。商代玉鱼多为直身,西周玉鱼多呈跳跃状的弯身;商代玉鱼的鱼眼为单圆圈,西周玉鱼的鱼眼为双圆圈;商代玉鱼的嘴部很少雕出,西周玉鱼普遍雕有嘴部;商周玉鱼的鱼尾仅为简单的分叉。相比较而言,商代玉鱼更具原始性,形体呆板,刻纹潦草,诸如山东滕州前掌大38号墓出土的商代晚期鱼形玉佩(图2);西周玉鱼的形体较灵活,诸如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的西周鱼形玉佩(图3)。

图2

图3


宋代以前的玉鱼都为单独的个体。宋代开始,常见玉鱼与莲花荷叶组合,因鱼与余谐音,以此表达连年有余。宋金时期的玉鱼多为鲤鱼,体肥宽厚,口衔莲荷,诸如黑龙江绥滨县中兴金代墓葬出土的鱼形玉佩(图4)

图4


明清时期的玉鱼经典笔者认为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玉鳌鱼花插(图5),鱼身纵向,鱼尾卷翘上扬,下端则雕饰波涛,并配以水纹木座与之呼应,一眼即知,此鱼正自水中奋力跃出。值得注意的是鱼首的部位:双目努出、有长须、突鼻、且生双角,分明已成龙形。原来,此一造形寓意“鱼跃龙门”的吉兆。“鱼跃龙门”的典故出于《三秦记》:“江海鱼集龙门下,登者化龙...”。“龙门”是黄河天险之一,水流湍急,洄游之鱼至此,势必奋力激跃。中国人将此自然现象比赋寒窗苦读的士子应试中第,由一介平民跃为官吏,身价突涨,犹如由鱼成龙的情况。

图5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商代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西周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春秋战国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汉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宋辽金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


各个时期玉鱼欣赏--清


参考材料:孙长初编著《实用古玉收藏200问》、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编辑整理:孙伟(微信号:TTSY-001)

看完请发朋友圈,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