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玉觿(xī)和玉韘(shè)的故事(群主熬夜力作,你看没?)

 天宇楼33 2016-06-04


关于玉觿(xī)和玉韘(shè)的故事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中提到的觿(xī)和韘(shè)是我国古玉中常见的两种器型,也是小编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两类宝贝。

先来说觽,在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古人用兽牙作为佩饰,如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就用兽类的犬齿,穿孔后作为佩饰。古人为何要佩带兽牙的原因可能与现代战争中,胜利者要把失败者“缴械”的含义相近。兽类攻击人的武器主要是爪和牙,在打死一只野兽后,把它的武器取下来,便是一种胜利的表现,佩在身上,庆祝胜利,或留做纪念。(小李子获得奥斯卡影帝的《荒野猎人》中也有类似描述)但当佩带兽牙成为一种风气后,真的兽牙便不够使用了,于是用各种材料仿制的牙就产生了。这种仿制的牙形器就是“觹”。觹的造型与真牙相比自然免不了有一些变化,但总体上一端宽厚、一端尖锐的特征并没有改变。

玉觽器型仿兽牙,开始是作为解结用的工具,后又演化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佩饰物。玉觽流行于周汉时期,源头可追溯到史前良渚文化时期。江苏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5号墓出土的玉觽(图1),以镂空技法雕一抽象人形,上面的尖状部分为人的高冠,下面为简化的男性半身,重点刻划眼、鼻,省略其它部位。东汉以后,觽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多人会把觽与冲牙搅和在一起,《说文解字》段玉裁注:“系于中组者曰冲牙。系于左右组者曰璜。皆以玉。璜似半璧而小。亦谓之牙。系于中者触牙而成声。故曰冲牙。”由此知,冲牙并非一定为牙形,更与觿无关。香港中文大学所藏唐代玉组佩,最下面那块为冲牙(图2)

 

 

再来讲讲韘,《说文解字》云:“韘,射决也,所以拘弦。”可知,玉韘是古代射箭的人戴在右手拇指上用来钩弦的玉器,商代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韘(图3),下部较平,上端呈斜面形,中空,可套入成年人拇指;正面雕琢兽面纹,双目下各有一圆孔,面部两侧分别雕出身、尾、足。

 

玉韘在以后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演变。汉代开始出现的心形玉佩(又叫鸡心佩),研究者从其造型出发,认为心形玉佩与商周时期的玉韘(shè)有关。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了数量较多的心形玉佩(图4-9),河北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图10)和中山靖王妻窦绾墓各出土一枚心形玉佩(图11),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一枚保存完好的心形玉佩(图12)。后来,玉韘又逐渐演变成圆筒状、无凹槽的扳指,特别到了清代尤为盛行,上海陕西北路清墓出土明代八骏纹玉扳指(图13)。



历代出土觽欣赏—商代

 



历代出土觽欣赏—西周


 

历代出土觽欣赏—春秋

 



历代出土觽欣赏—战国

 



历代出土觽欣赏—汉代

 



历代出土心形玉佩欣赏—西汉



 

历代出土心形玉佩欣赏—新莽

 


历代出土心形玉佩欣赏—东汉



 

历代出土心形玉佩欣赏—东晋


 

历代出土心形玉佩欣赏—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觽、韘和心形玉佩欣赏





参考材料:孙长初编著《实用古玉收藏200问》等

编辑整理:孙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