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骆玉笙先生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附耿瑛先生对唱词作者考证)

 昵称34576520 2016-06-30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骆玉笙 唱本

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

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

万里西巡君去,何劳雨夜叹闻铃。

杨贵妃梨花树下香魂散,陈元礼带领着军卒保驾行。

叹君王万种凄凉千般寂寞,一心似醉两泪如倾。

愁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路迢迢涉水登山哪惯经。

好容易盼到行宫歇歇倦体,偏遇着冷雨凄风助惨情。

剑阁中有怀不寐唐天子,听窗外不住的叮噹连连地作响声。

忙问道:外面的声音却是何物也?

高力士奏:林中雨点和檐下金铃。

这君王一闻此言,长吁短叹。

说:正是断肠人听断肠声啊!

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

怎当我割不断的相思,割不断的情。

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摇落木声声使我梦难成。

噹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冰凉凉彻骨寒从被底生。

孤灯儿照我人单影,雨夜同谁话五更。

从古来巫山曾入襄王梦,我何以欲梦卿时梦不成。

莫不是弓鞋懒踏三更月,莫不是衫袖难禁午夜风。

莫不是旅馆萧条卿嫌闷,莫不是兵马奔驰心怕惊。

莫不是芳卿心内怀余恨,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诚。

既不然神女因何不离洛浦,空教我流干了眼泪望断了魂灵。

一个儿枕冷衾寒卧红罗帐里,一个儿珠沉玉碎埋黄土堆中。

连理枝暴雨摧残分左右,比翼狂风吹散各西东。

料今生璧合无期珠还无日,但愿泉下追随伴玉容。

料芳卿自是嫦娥归月殿,早知道半途而废又何必西行。

悔不该兵权错付卿义子,悔不该国事全凭你从兄。

细思量都是奸贼他把国误,真冤枉偏说妃子你倾城。

众三军,何仇何恨和卿作对。可愧我想保你的残生也是不能。

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恸临危,直瞪瞪星眸,咯吱吱的皓齿,战兢兢玉体,惨淡淡的花容。

眼睁睁既不能救你又不能替你;

悲恸恸,将何以酬卿又何以对卿。

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 我的妃子呀!

一时顾命诬害了你,好叫我追悔新情忆旧情。

再不能太液池观莲并蒂,再不能沉香亭谱调清平。

再不能玩月楼头同玩月,再不能长生殿祝长生。

我二人夜深私语到情浓处,你还说恩爱的夫妻世世同。

到如今,言犹在耳人何处,几度思量几恸情。

窗儿外铃声儿断续雨声更紧,房儿内残灯半灭御榻如冰。

柔肠儿,九转百结百结欲断,泪珠儿千行万点万点通红。

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猛听得内宦启奏请驾登程。




附:浅析《忆真妃》 作者:耿瑛 先生 选自<<东北大鼓漫谈>>

子弟书中有许多取材于明清传奇剧本的作品。仅清初洪舁的《长生殿》传奇,就被改编成子弟书作品十四种。有《沉香亭》、《长生殿》、 《絮阁》 (四回)、 《鹊桥盟誓》 (简名《鹊桥》别名《七夕密誓》,二回,罗松窗作)、别本《鹊桥》 (二者文字大异)、 《贵妃醉酒》 (五回)、 《梅妃自叹》 (二回)、 《马嵬驿》(又名《马嵬坡》、 《惊变埋玉》二回,又名《韩玉》)、 《忆真妃》 (又名《剑阁闻铃》)、 《闻铃》 (一回本)、 《闻铃》 (二回本)、 《锦水祠》 (哈溪钓叟即缪东麟作)、 《哭像》。其中《忆真妃》与另外两种《闻铃》,都采自原句第二十九出“闻铃”。

子弟书《忆真妃》是一篇评价高的艺术精品,流传广的保留曲目,作者是谁也有争议。下面就分为三个问题,浅析《忆真妃》。

(一)作品评价

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故此称真妃)的爱情故事,是唐代以来各种文艺作品所采用的题材。唐代有白居易的《长恨歌》,宋元有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代有白朴的《梧桐雨》杂剧。明代有吴世美的《惊鸿记》传奇。清代洪异的《长生殿》传奇影响很大,因此才被改编成多种子弟书。 《忆真妃》取材于《长生殿》,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篇作品,全文共八十句,除开头的八句诗篇与结尾两句是叙述外,其他都是描写唐明皇雨夜闻铃,想念杨贵妃。字字句句,非常感人。

在《长恨歌》里,写“剑阁闻铃”时只有八句: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长生殿》的“闻铃”一出,唐明皇的主要唱段是:
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呜。一点一滴又一声(重句), (和)愁人血泪交相进。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茔。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岐增,似我回肠恨怎平!

《忆真妃》现存同治二年(1863)程记山房刻本,共十二页,一页为封面,两页为插图(画唐明皇与陈元礼二人),三至十二页为正文,唱词竖排,上下两句为一行,每页四行八句。正文之上有“眉批”。据考眉批为依克唐阿所作。依克唐阿(?一1899),字尧山,扎拉里氏,满洲镶黄旗人。早年从驻军吉林,后以马甲从征江南,以功升任佐领。同治十三年(1874)任护理黑龙江将军。光绪五年(1 879)调任呼兰副都统。光绪十五年(1889)升任黑龙江将军。甲午战争时率军赴朝作战。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授盛京将军。颇有政绩。他为《忆真妃》作眉批时,还不是盛京将军。这位军政人物,精通满汉文字,也爱好子弟书作品。下面引几段他为《忆真妃》作的眉批。

(由于现稿是横排,把“眉批”移在唱词下的括号之内)
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
题壁有诗皆抱憾,入祠无客不伤情。
(原原本本,高唱而入。)
三郎甘弃鸾凤侣,七夕空谈牛女星。
万里西巡君请去,何劳雨夜叹闻铃。
(甘弃字、空谈字、请去字、何劳字,春秋笔法,是老吏断讼、馨者焉知。)
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
怎当我割不断的相思割不断的情。 (绝妙好词。)
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摇落木声声使我梦难成。
当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冰凉凉彻骨寒从被底生。
孤灯儿照我人单影,雨夜儿同谁话五更?
(句句是情,句句是景,景中情,情中景,双管齐下,横扫五千。)
莫不是弓鞋儿懒踏三更月?莫不是衫袖儿难禁五夜风?
莫不是旅馆儿萧条卿厌恶?莫不是兵马儿奔驰你怕惊?
莫不是芳卿意犹怀余恨.?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诚?
(六“莫不是”六层,一层深似一层,雅人深致,绣口锦心。)
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猛听得高力士奏启驾登程。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通过以上引用的几处眉批,就可以看出依克唐阿的艺术见解。清代文学家隆文在为《忆真妃》作的序文中说: “余卒读之,纯是八股手法为之。以史迁之笔,运熊、刘之气,来龙去一脉,无不清真,而出落处,更属井久。至于意思新奇,字句典雅,又其余事。”已故当代学者启功先生,在《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一文中,说: “有趣的是全篇想唐明皇之所想,细腻人微,面面俱到,几乎是滴水不漏了。”也是很高的评价。已故辽宁学者任光伟先生在《(忆真妃)作者考查记》中说:“由于作品文笔雅丽,字字传情,如泣如诉,情深而意浓,因而:一直作为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珍品传世。至今,在东北民间它的作用与影响远比白居易《长恨歌》为大。”
仅从上述引文中,就可以看出,从清代到当代,许多文人都非常欣赏这篇子弟书精品。


(二)曲目影响

子弟书<<忆珍妃>>问世以来,刻本很多.清末时已从关外传到关内.
民国后,东北安东诚文信书局和奉天东都石印局,都有石印本.
民国七年(1916)二月六日,河南省的《河声日报》发表了商丘大鼓艺人马良驷的口述本《马嵬坡》,经查对,正是子弟书《忆真妃》,一字无差。只是改了题目。
1956年沈阳市文联编印的《鼓词汇集》 (第一辑),1957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子弟书选》,196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辽宁传统曲艺选》,1979年中国曲协辽宁分会编印的《子弟子集》,2000年民族出版社的《子弟书珍本百种》,2004年华艺出版社的《中国传统鼓词精汇》等书中都收入有《忆真妃》。此外,1979年《春风》文艺丛刊创刊号与1995年夏某日的《辽宁职工报》副刊上,也先后重新发表了《忆真妃》全文,并加上按语。由此可见这篇子弟书代表作品,历来受到重视。而且还传到国外,被译成了日文与法文。子弟书《忆真妃》问世以来,对同代作者及后代作者都有影响。

子弟书作品开头都有八句“诗篇”。由于《忆真妃》的诗篇精彩,因此步其“诗篇'原韵的仿作很多,如虬髯白眉子的子弟书《调精忠》的“诗篇'前四句是:
栖霞岭畔草青青,树下深藏武穆陵。
读史无人不抱恨,题诗有客尽伤情。
无名氏的子弟书《漂母饭信》头四句是:
淮阳城下草青青,今日犹有漂母陵,
读史无人不赞叹,题诗有客多伤情。
1 978年梁志翼创作的东北大鼓《杨靖宇大摆口袋阵》头四句是:
长白山下草青青,长白山上不老松。
山前滚滚东流水,抗日英雄留美名。
这头一句,显然也是受到了《忆真妃》的影响。后三句有新意,没有完全因袭前人旧作。
1978年宣传张志新烈士时,有一篇才广武写的鼓词《忆志新》开头四句是:
园林幽静松柏青,今日凭吊烈士陵,
挥笔伴泪增旧恨,解景每觉倍伤情。
这完全是模仿《忆真妃》的诗篇了。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因袭'不是继承,但是也可以看出《忆真妃》的影响之大。
《忆真妃》是东北大鼓艺人必会的曲目。而且还被移植成二人转曲目。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行的刘世英著《陪都纪略》中谈到“蹦蹦” (即二人转)时,有几句韵语: “逢庙会,人烟盛。堂客喜,蹦蹦蹦。抱孩子,竞发愣。 《忆真妃》、 《梦中梦》(下略)。”这说明在东北农村土生土长的二人转传到沈阳后,艺人们为了适应城里文化高的观众需要,也向大鼓艺人学会了文辞典雅的子弟书段子《忆真妃》与《梦中梦》 (未觉叟作,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一文)。

20世纪30年代初,辽宁大鼓(即东北大鼓)皇后朱玺珍女士进关,到天津献艺,她与京韵大鼓名家骆玉笙(小彩舞)交换过曲目。骆向朱学会了子弟书《忆真妃》,改名《剑阁闻铃》,成为骆派京韵大鼓的保留节目。1962年还到长影拍过电影,《忆真妃》成了教学片。前边提到的河南商丘大鼓艺人马良驷的口述本,说明《忆真妃》也成了河南鼓曲艺人的流传曲目。



(三) 作者之争

《忆真妃》的作者之争,共有五说。这五个人分别是韩小窗、缪东麟、春澍斋、喜晓峰、王尔烈。

1.过去东北大鼓艺人、京韵大鼓艺人都认为《忆真妃》是韩小窗作。因为韩小窗留下的子弟书最多,名气最大。因此,许多人都把子弟书名篇说成是韩小窗所作。从1956年到1979年出版的多种子弟书选集中都把《忆真妃》标为韩小窗作。1991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神州轶闻录》 (名人篇)一书,作者周简段是香港著名文史作家。书中的《金喉歌手小彩舞》一文中说:“小彩舞擅长的是《剑阁闻铃》,此段为清代文人韩小窗所作。”他也是沿用了鼓曲艺人的说法。

2.1946年钱公来在《辽海小记》中说: “韩小窗所编之三国、红楼、明末逸史小段,如《糜氏托孤》、 《草船借箭》、 《古城相会》、 《黛玉悲秋》、 《青楼遗恨》、 《全德报》、 《宁武关》等曲目。而开原缪翰林东麟所编之《忆真妃》,尤为卓荣,大雅不群。其每段眉批,为奉天依将军手笔,由此可见,在当时之声价矣。”因为《忆真妃》的姊妹篇《锦水祠》为缪东麟所编,因此有人把《忆真妃》也当成了缪氏所作。

3.已故学者启功先生在《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一文中说:这本《忆真妃》未写刊刻年月,前有隆文序,首称乙未夏(是道光十五年)。隆文在成都见到澍斋同年,序中说: “澍斋诗文,固久矣脍炙人口,而尤善著书(指子弟书)。如《忆真妃》、 《蝴蝶梦》、 《齐人叹》、 《骂阿瞒》及《醉打山门》诸作,都中争传,已非朝夕。”(1948年11月《文史》第23辑,中华书局出版)不过,此文尚存疑点。那个“乙未夏(道光十五年),也许是六十年后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为二凌居士作跋的春澍斋之《蝴蝶梦》,是光绪癸巳年(1893)文盛堂刻本。跋文是:“爱新觉罗春澍斋先生,都门优贡生,宦游奉省年久,与余笔墨中最为知己。所著各种书词向蒙指示,寿逾古稀,精神健壮,临终先时敬呈楹联十四字云:公正廉明真学问,喜怒笑骂皆文章。夫子赏鉴遂以此书相赠,梓副手民,以志不忘云尔。二凌居士谨跋。'
由此看来,春澍斋年过古稀时精神健壮。临终时与《蝴蝶梦》刊印时(1 893年)不远。假如春澍斋活到七十五岁,死于1 893年前,那么上个“乙未'年(道光十五年,即l 835年)他还不到二十岁,绝不能有《蝴蝶梦》问世。

4.1980年中国满族文学史编委会学术年会在沈阳举行。戏曲曲艺评论家任光伟(1932—2006)发表了论文《(忆真妃)作者考查记》,他说: “1953年至1955年为考查清音子弟书的历史,笔者询问了当时在沈阳的社会名士和民间艺人,当探讨《忆真妃》之作者时,绝大多数肯定为喜晓峰。其中包括缪东麟之外甥、著名皮影艺人文俊阁,沈阳名士、医生马二琴,著名古书商人书店店主袁希纯以及老刻工关永绥等。”他还说,文俊阁多次听其舅父缪东麟说过《忆真妃》确实为喜晓峰所作。又说是喜晓峰与缪东麟是文坛好友,他二人都死了一位爱妾,同病相怜,一个写了《忆真妃》,一个写了《锦水祠》。两个人都是以《长恨歌》为题材而写的子弟书姊妹篇(大意如此)。此外,喜晓峰晚年定居新民县(市)兴隆店。当地老乡也传说《忆真妃》是喜晓峰怀念亡妾所作。

5.大约是1995年夏天,《辽宁职工报》重新发表了子弟书《忆真妃》全文,还配发了一篇短评,说作者是“关东才子王尔烈',是他怀念爱妾所作。王尔烈(1727—1801)是清代乾隆时名人。《忆真妃》刊行时(1863),王尔烈早已故去。显然,作者是误把“关东三才子'之一的喜晓峰之事,当成“关东才子'王尔烈之事。这最后一说,肯定是不能成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