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聊斋志异》最美的女子,竟深藏儒道两家玄机

 等待MYLOVE 2016-07-01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她天真烂漫,尤其是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代表着世间的真善美。故事是这样的:


书生王子服在上元佳节偶遇佳人,他捡起姑娘丢落的梅花,相思成疾。表兄吴生诳他说女子是他的表妹,在西南三十里的山里。王子服一人入山寻找,见到佳人,不想竟是自己的姨妹,叫婴宁。婴宁本为狐产,且随鬼母长大,全然不知人间礼数,喜笑,憨纯无比。当子服向她求寝时,她竟然以“不惯与生人睡”相答,并将此事告诉鬼母。


后来,婴宁和子服一起归家。王母和吴生都疑心是鬼,但见她整日爱花爱笑,不避太阳,就让她与子服成亲。婚后,婴宁设计惩治了邻家浪荡子,但由此引发官司,被母斥责,婴宁从此失去笑容。为鬼母迁葬时,反笑为哭,再无憨态。

  

后婴宁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则笑,颇有其母之风。

婴宁是一个至情至义、至慧至真的女子,是个拥有最纯真笑容的最美女子。她的笑容似乎一直在小说里游动着,荡漾着,又像远方的花朵,开谢红尘中。


婴宁手拈梅花,巧笑倩兮秋波盈盈的样子,一下子就让那个书生王子服着了迷了,也征服了万千读者。在婴宁身上,我们看到了儒家和道家的智慧境界。



真诚,内心最美的笑容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最强调真诚。所谓正心诚意。儒家思想的关键在于真诚,儒家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真诚,就会发现内心有一种力量,由内而发,让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是儒家最重要的贡献。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诚最能打动人心。俗话说的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可以打破世间冷漠这块坚冰,可以撕下虚伪做作这件外衣面具。

真诚待人,别人也会投之以诚。坦诚相交,才能良师益友多多。没有阿谀我诈的世界,将是美好的人间。


现实社会中,人们言不由衷、虚伪狡诈,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也承受着因此而来的各种压力和烦恼。反观婴宁的笑,正是真诚之至的表现。婴宁的笑是一种象征,蒲松龄试图用这一象征告诉读者,一个人因为内心的真诚而美丽,而善良。


真诚是我们内心最美的笑容。一个内心真诚的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内心精诚纯正,就能会心地微笑。



庄子:撄然后宁


“婴宁”的名字大概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撄而后宁”,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庄子》中如是说:


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外’,就是‘使之远离’,抛弃’的意思。‘外天下’,就是远弃天下的是是非非于自我;‘外物’,就是远弃物欲于自我;‘外生’,就是远弃生死之忧于自我。一旦作到‘外天下’、‘外物’、‘外生’,继而达到了如早晨那样清澈明朗的心境。心境清澈明朗必定能远见——‘见独’。能远见就已经模糊了古今之差异,已经无视古今之差异了,达到了‘无古今’的境界。进而进入了‘不生不死’——与天地同春的永恒境界了。


在庄子看来,撄宁是通过不断摆脱外界束缚而达到的一种合乎大道、平静安详本真的状态和境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婴宁”这一美好形象,并在评论中称“我婴宁”,可见他对婴宁的喜爱。从婴宁身上,我们似乎也能感受到庄子所谓的那种生命的本真状态。



侵权必究,转载本文须注明:

来源:儒风大家(微信ID:rufengdaj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