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丨大巴起火致35死 哪些环节该用放大镜审视?

 博览众长123 2016-07-01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事件回顾

昨天(26日)上午,湖南宜凤高速宜章县境内,一辆牌号为湘D94396的旅游大巴车,由耒阳开往宜章莽山的途中撞上中间护栏,造成车辆起火,目前事故已造成35人遇难,13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伤者正在医院救治。


今天,国务院湖南郴州宜凤高速6.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组正式成立。

  • 事故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责任追究组和综合组等四个专项组。

  • 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彻查事故原因,严肃追究责任。

 


()

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享受周末闲暇的时刻,湖南宜凤高速却发了客运大巴起火致35人遇难的惨痛事故,血的教训再次敲响警钟。事故究竟缘何而起?又有哪些环节应该被反复检视找到漏洞以绝后患?

 

一、 要追问:司机是否疲劳驾驶 车辆是否安全


隶属于衡阳市骏达旅游公司的这辆大客车共有55座,行驶途中载客57人。一辆正常行驶的大客车为何突然撞向隔离带,成为待解的重要疑问之一。尤其是大客车撞向隔离带后行驶了近百米,再撞向右边的东溪大桥护栏,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现象。如果客车正常行驶的状态下与护栏发生碰撞,司机应该能够及时减速并停下车辆。因此,车辆是否出现了故障,司机是否疲劳或超速驾驶,值得进一步追问。


有媒体报道,此次事故中骏达公司所属的大巴有一定“带病”行驶的嫌疑。但据了解,出事大客车保险、审验、等级评定均在有效期内,具备旅游客运资质。然而,车辆是否经过非法改装,安全性是否定期检查,应急出口是否通畅,相关制度是否落实,都需要在详尽调查中加以明确。


二、要思考:司机弃车逃生 应急能力和职业操守哪去了?


有媒体报道,司机在车辆发生燃烧后,第一时间弃车逃离。人们纷纷追问:为何不打开右侧的乘客门?一种说法是客车右侧由于挤靠在护栏上,导致外开的车门根本无法打开。但无论怎样,司机假若第一时间苟且偷生,独自逃离现场,则毫无疑问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良知的谴责。


三、要解决:逃生用的锤子应该放在哪儿?


据幸存者反映,当火势渐起时,乘客在车内遍寻逃生锤,却无法找到。极个别乘客使用灭火器、脚踹等方式将窗子砸开一个口子,才使得一些乘客得以逃生。事实上,近年来个别客运大巴发生火灾等事故后,逃生锤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部门在对客运车辆进行安全检查时,逃生锤也是重点检查项。在此情况下,为何还会发生找不到逃生锤的情况?究竟是没有配置还是情急之中乘客难以找到逃生锤?假如第一时间能找到安全锤打碎车窗玻璃,也许就能让更多的乘客逃生。因而,这也值得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警示所有客运部门和驾乘人员做到举一反三,警钟长鸣,要做到进一步围绕安全防范建章立制,配套齐全,防患于未然。


公共安全防范不应存在侥幸 


2016年是“道路运输平安年”,然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再次发生,说明形势依然严峻。公共安全从来不能靠侥幸,任何的疏忽大意最终都会以血的教训让人记住。这一次35条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警示我们,公共安全的防范须臾不能放松。


回想本次事故,如果司机能够坚守责任、如果车辆配备了安全锤、亦或是如果在安全检查中发现了隐患……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但生活从来就没有“如果”,唯有牢记血的教训,把握当下和未来,做好公共安全防范,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每一次事故都是一堂生命安全课,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值得我们刻骨铭心,35条生命不应白白流逝。公共安全的防范,最怕的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