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张怀瓘《玉堂禁经》

 澍jf 2016-07-01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

  必先识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跔;拘跔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设乃一向规矩,随其工拙,以追肥瘦之体,疏密齐平之狀,过乃戒之于速,留乃畏之于迟,进退生疑,臧否不决,运用迷于笔前,震动惑于手下,若此欲造玄微,未之有也。

   今论点画偏旁、用笔向背,皆宗元常、逸少,兼递代传变,各有所由,备其规范,并列条贯。

 

一、用笔法

  夫书之为体,不可专执;用笔之势,不可一概。虽心法古,而制在当时,迟速之态,资于合宜。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转载]张怀瓘《玉堂禁经》

   侧不得平其笔,

   勒不得卧其笔,

   弩不得直,﹝直则无力。﹞

   趯须【足存】其锋,﹝得势而出﹞

   策须背笔,﹝仰而策之。﹞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啄须卧笔疾罨,  

     磔須【走历】笔。﹝战行右出。﹞

   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已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墨道最不可遽明,又先达八法之外,更相五势以备制度:

   门   一曰钩裹势,须圆而憿锋,「罔」、「闵」二字用之。

   刀   二曰钩努势,须圆角而趯,「均」、「匀」、「旬」、「勿」字用之。

    、  三曰衮笔势,须按锋上下衄之,「今」、「令」字下点用之。

   〡   四曰抬笔势,紧策之,钟法「上」字用之。

   一   五曰奋笔势,须险策之,草书「一」、「二」、「三」字用之。

    又有用笔腕下起伏之法,用则有势,字无常形:

   一曰顿笔,摧锋骤衄是也,则努法下脚用之。

   二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

   三曰驭锋,直撞是也;有点连物则名暗筑,「目」、「其」是也。

   四曰蹲锋,缓毫蹲节,轻重有准是也,「一」、「乙」等用之。

   五曰【足存】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足存】之,「刀」、「乛」是也。

   六曰衄锋,住锋暗挼是也;烈火用之。

   七曰趯锋,紧御涩进,如锥画石是也。

   八曰按锋,囊锋虛阔,章草磔法用之。

   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

 

 二、 识势

烈火异势

     从  此名「烈火势」。出于正体,书于铭石时,或用之。法以发势筑築,迅激而劲侧,「从」字头、 「僉」字脚用之。
         此名「各自立势」,势则抵背潜衄,视之不见,考之则彰,乃钟法,即繇白「然」字下是耳。后王逸少用之不怠。隶用之。
         此名「联飞势」,似连绵相顾不绝。法以暗衄而微著,势以轻揭而潜趯,乃右军变于钟法而参诸行法,則《乐毅论》「燕」字、「无」字,时或用之,为后遵用,守而不替,至于今矣。
         此名「布棋俗势」,凡拙不可为也。


散水异法

        此名「递相显异」。意以或藏或露,狀类不同。法以刚侧而中偃,下潜挫而趯锋,则右军《黄庭经》、《乐毅论》用此也。
        此名「潜相瞩视」,外虽解摘,內则相附。此盖钟法,上,下以潜锋暗衄,下以迅趯而捷遣。右军遵用之,于真隶常为之。
        此行书,法以微按而饷揭,意以轻利为美。钟、张、二王行书,并用此法。
        此草书,法以借势捷遣而已,若失之以缓滞,即其为病甚矣。不可不慎也!


勒法异势
        此名「鳞勒」。鳞勒之中,势存仰策,而收虽云仰收,无使芒角,芒角则失于遒润矣。钟、王以下常用之。
        此名「借势」。法以不仰策及鳞勒,但取古劲枯涩,无求銛利,则其妙也。右军通变以避駢勢。夫为真隶必先用之。
        此名草势,法以险策捷挫,锋露飞动而己。
        此名「平布」,凡俗不可用也。


策变异势

        此名「递相显异」,法以上背笔而仰策,下紧趯而覆收。则钟书常用此,王逸少参而行之。
        此名「借势」,不务策、勒,但取古涩而已。虽云古色,用笔之意,不忘仰覆之理。
        此名章草、草书之势,法以险劲飞动。钟、张、二王章草、草书,常用此法也。
        此名「布算」,时俗所貴,非墨家之态,戒之。


三画异势
        此名「递相解摘」。三画用笔,势相类,不求变异,则涉凡浅。法以上画潜锋平勒,中画背笔仰策,下画紧趯覆收。此盖王法,则《黄庭经》「三門」「三」字用之。
        此名「递相竦峙」,盖行书用之。法以上勒侧而中策,下奋笔横飞。钟、张、二王行草,并依此法。
        此名「峭峻势」,亦草书之法,险利为胜。
        此名「画卦势」,俗鄙不可用。


啄展异势
   人   此「人」、「入」等法,法以左罨略而迅利,右潜趯而战行,行势尽而微著摘,出而暗收。脱若便拋,下虞流滑,则冥于凡浅。梁庚肩吾《书论》云「将欲放而更留」,谓此。
        此名「交争势」,盖行草法也。法以衄锋啄掣,捷速疾进,为势若交急,意存力敌,失之于钝滑,斯可慎也。陈沙门智永常用此法。
       此名章草之法。法以潜按而微进,轻揭而暗收,趯之欲利,按之欲轻,轻则滑劲而神清,肥乃质滯而俗钝。王濛草善于此法。


乙脚异势
       此名「外略法」,蹲锋紧略,徐掷之。不欲速,速则失勢;不欲迟,迟则缓怯。此法盖钟法,稍涉于八分、散隶,则欧阳询守而不替。
       此名「虿毒法」,法以引过其曲,微以轻【足存】其锋,又以徐收而趯之。不欲出,欲出则暗收,如芒刺为善。梁庾肩吾《书论》云「欲挑还置」,谓驻锋而后趯也。


  ﹝宝盖﹞ 头异势
       此名「若【足存】」。夫上点既驻笔挫鋒,左右亦須挫鋒,横画亦须挫笔。何者?势须順,戒在及异,则王书《告誓》「实」字之「 」是也。
       此名「各相显异」。上点既侧,横画则勒,左衄筆而摆锋,右峻啄以轻揭,则王书《告誓》「容」字之「 」是也。
       此行法,法以圆而飞动为妙。
       此章草书之法,其于险側,务在露锋;其于勾裹,忌于缓滞。人不得法,则失之忽微耳,切慎之。


倚戈异势
       此名「折芒势」,法以潜锋紧趯,趯意尽,乃潜收之,而趯【走历】之。钟繇「哉」字是也。
       此名「禿出」,上下缩锋。虽言缩锋,亦须潜趯而顿衄,则虞世南常用斯法也。
       此名「借」,既不潜趯,而暗趯,法以劲利而捷遣,则虞少监、欧阳率更用此法也。
       此名「背」,趯时用之。盖所以失之于前,正之于后,故右軍有言曰︰「上俯而过矣,下衄勾而就之」,则《告誓》后「载」字是也。


页脚异势

       此状上画平勒而仰收,其次暗筑而憿锋,左右谓之钩裹,其中布点相顾以更称美。夫以上竦之而仰策,则中偃而平收;夫以策而再竦,则左啄而右侧。故钟、张、二王应从「页」并用之。
       此名「斗」。折不仰不策,点不偃不收,谓之「垒堑」,张长史名之「总櫺」,非书家所为也。


垂针异势
       此名顿笔,以摧挫为工。此乃古法,钟元常守而不失,改为「垂露」。
       此名悬针,古无此法,右军书《曲江序》,「年」字缘向下顿笔,「歲」字三画藏锋,与「年」字顿相逼,遂改为垂露顿笔直下垂针。后人立悬针相承,遵此也。

 

三 结裹法


  夫言抑左升右者,「圖」、「國」、「圓」、「冏」等字是也。
  夫言举左低右者,「崇」、「豈」、「耑」等字是也。
  夫言促左展右者,「尚」、「勢」、「常」、「宣」、「寡」等字是也。
  夫言实左虛右者,「月」、「周」、「用」等字是也。
  夫言左右揭腕之势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夫言一上一下不齐之势者,「行」、「何」、「川」等字是也。
  夫言用钩裹之势者,「罔」、「岡」、「白」、「田」等字是也。
  夫言欲挑还置之势者,「元」、「行」、「乙」、「寸」等字是也。
  夫言用钩努之势者,「均」、「勻」、「旬」、「勿」等字是也。
  夫言将欲放而更留者,「人」、「入」、「木」、「火」等字是也。

 


  凡工书,点画体理精玄,约象立名,究之可悟。岂不以点如利钻镂金,书如长锥界石,仿兹用笔,坐进千里。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


  夫用笔起止,偏旁向背,其要在蹲驭。起伏失势,岂止于散水、烈火?其要在权变。改置裹束,岂止于虚实展促?其要归于互出。晓此三者,始可言书。

书诀

    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入妙通灵。努如直槊,勒为横钉。虚专妥帖,殴斗峥嵘。开张凤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未尽,已擅时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