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把基础做好之前,追求更高级的目标的确有点累!

 易良义 2016-07-01

今天去上孕妇学校,课前大家讨论怎么逃课、孩子喝什么奶粉好、怎么代购外国育儿用品核算。


是不是有点可笑!大家连最基本的孕妇学校都不想上,却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照顾,想着怎么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并乐此不疲。


很多人问我,你们想要几个孩子,你知道生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作为母亲要付出多少?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的作者月华妈妈当了妈妈,可她没强调过她为了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她家孩子也这么大了,她的事业跟她的儿子一样让人羡慕。


《西尔斯》系列的作者西尔斯医生也是,他们养育了那么多孩子,他们的孩子们那么优秀,他们的事业也没有受到影响。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的三位作者,都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发展很好,他们并没有因为教育孩子放弃什么,反而因为养育孩子,从事教育事业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正如金星老师说的那样:“德国女人只工作,日本女人只带孩子,中国女人就是超人。你得工作,创业,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打扫卫生收拾家,照顾公婆,伺候老公,教育子女,对外和谐社会关系,对内和谐家庭关系。”


我们身处的环境,总是以“母爱”绑架妈妈们,“不顾家”的妈妈都是不合格的。动不动就强调“高质量陪伴”,就要求妈妈反思。我个人觉得,一个妈妈的成功是养育一个孩子,让他吃饱穿暖,教会他在这个社会自力的能力,教会他让自己和身边人幸福的能力。


60分妈妈之于孩子, 犹如土壤之于树苗, 既为它提供扎根、 立身之地, 提供足够的营养, 保证它可以不断向上生长, 又不会为它遮风挡雨、 干涉它生长的方向, 让它可以去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60分妈妈月华在《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里明确指出是指妈妈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处于一种‘原始母性专注’的状态,淡化自己的主体性,甚至把婴儿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对孩子的需要适应得越来越少。


在孩子刚出生时,我们要顺应孩子的需要给孩子哺乳、换尿布,牺牲自己满足他们的需求,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要顺应人类的发展需要,让孩子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放手。


我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她和父亲一起经营家庭,在家照顾老人、照顾孩子,小时候很多邻居指责我妈对孩子的“放养式”教育,等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才发现原来妈妈的放养式,其实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开启了我们的天赋,却没有帮我们决定未来。她会在上幼儿园前教会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穿鞋,邻居在指责我妈残忍,却在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因为吃不饱痛哭、穿不上衣服感冒的时候,不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把基础做好。会在上学之前,教我们基础的学习方法,却从来没要求我们去过补习班。她会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提醒我们考虑未来的方向,却不会在高考之后帮我们报志愿,决定我们的职业规划。


我写过一篇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文章,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回应,有位家长问我能不能给他推荐个学习班,贵也没关系,现在孩子学习很累,成绩却始终不好。他希望孩子有好的习惯,好成绩。我建议他搜索《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 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 提高阅读效率这两章内容。推荐重点阅读夏丏尊、叶圣陶先生的《文心》、斋藤孝的《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把这三本书看懂以后,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教孩子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用花费多少钱,这三本书全都买,在三大购书网站打折的时候买,不到50块钱。如果为了包邮四本都买,阅读月促销打折包邮,不到100块钱。


这位愿意花昂贵学费让孩子上学习班的家长却跟我说“我工作很忙,很累,实在没有精力!能不能给推荐个学习班。”我们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为孩子创造好的物质环境,让他上得起价格不菲学习班。可是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却是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我们自己的孩子,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谁更适合帮我们自己的孩子寻找学习方法呢?!在把基础做好之前,追求更高级的目标的确有点累!


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提出“60分妈妈”理念,建议家长顺应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给孩子基础的教育,而不要做的太多干涉了孩子自身发展。60分妈妈月华通过分析0~6岁孩子的行为问题结合国情给了我更多的实践建议。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而我们都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了。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都能“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快乐的秘密


在于成为你自己


公众号“人生补习班”,所发所有文章为“鼹鼠的土豆”原创,侵权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