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小贴士:发热宝宝经典退热法

 xh_book 2016-07-02


本文就临床遇到的发热宝宝处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发热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发热宝宝的退热经典处理方式,供大家一起学习参考。


作者:@白衣奶爸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入夏以来,全国气温迎来一阵又一阵的热浪,儿科发热宝宝也越来越多起来,发热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热宝宝的临床处理,是每一位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同时,把发热处理相关知识普及给更多的家长,以便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宝宝,也是我们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本文就临床遇到的发热宝宝处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发热相关知识点,尤其是发热宝宝的退热经典处理方式,供大家一起学习参考。





1、体温的测定:


一般认为直肠测温是核心体温的参考标准,但是为检测方便,国内大部分医院采用腋窝下测温法,已经被普遍接受(腋窝温度始终低于直肠温度,但两者绝对差值变异范围大,临床无标准转换法则)。


我国《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指出,该年龄段儿童测量体温时,电子体温计及水银体温计测得差异值很小,考虑水银体温计在临床上有被碰碎并发生汞中毒等危险,且电子体温计一般在10元左右,笔者建议家庭、医院使用电子体温计,或优于水银体温计。


正常体温范围:≤38℃


直肠≈36.9——37.9℃(Core Temperature);口腔≈36.6——37.6℃;腋下≈36.2——37.2℃


发热分级:(以腋温为例)


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41℃)。


2、发热的利弊:


潜在的益处:温度适当升高时,可能减缓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复制速度,增强免疫功能。


潜在的危害:患儿感到不适,代谢率、氧消耗、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对心血管、呼吸系统要求增加,部分儿童有引发发热相关性惊厥的风险。



3、临床最常用的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使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不适的症状(减轻家属担忧情绪)、减少不显性体液丢失(降低脱水风险)、镇痛作用等等。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肝衰竭儿童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舍曲林、氟西汀类药物儿童避免使用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上已有该药的长期安全追踪记录,建议>3月龄的患儿,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10—15 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800—1000 mg),口服,Q4—6H(一般可降低1-2℃,30-60分钟起效,3-4小时达到峰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4-6小时)。


布洛芬


大于6个月龄的患儿,可服用,剂量为5—10 mg/kg(最大单次剂量为600 mg),口服,Q6H。(一般在可降低1-2℃,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6-8小时。)


对于两者联合用药,国内外指南均指出是不必要的。但是在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3-4小时后,如果温度仍然较高,且儿童不适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并且有退热的需要时,部分专家建议将对乙酰氨基酚换为布洛芬,或者将布洛芬换为对乙酰氨基酚,交替用药,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合理的临床处置方式。


其他退热药


阿司匹林(仅适用于风湿热、川崎病,常规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不应作为普通退热药使用,因为对机体有害);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普奈生(均不推荐常规使用)


4、冬眠疗法:


超高热、脓毒症,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有脑水肿时,可用冬眠疗法,氯丙嗪 异丙嗪首次按0.5—1 mg/kg,配置浓度约为0.05—0.1 mg/ml,缓慢静脉滴注30分钟后,脉搏、呼吸平稳后,可等量肌注1次。如患儿躁动,可适当加用镇静剂,注意补充液体,维持血压稳定,一般2-4小时体温下降至35-36℃(肛温),必要时每隔2-4小时可重复给冬眠灵合剂1次。




5、体外降温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指出,体外降温(如温水擦浴)收益是短暂的,且容易引起患儿不适感。在需要足够快速和充分降温,单独退热药治疗后体温未能完全达到要求的患儿,可考虑增加体外降温方式作为辅助手段(一般建议温水擦拭,30℃左右)。


通常没必要长时间使用退热药,发热持续超过4、5天,病程中发热的最高点显著上升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时,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其他诊断或者二重感染。


PS:本文退热相关处理贴士,仅针对3个月以上患儿,而对于0-3个月的患儿,发热时,应更加积极检查及预防治疗原发感染源,针对退热方面,可选择物理降温(如解开衣物,22-24℃室内温度,温水擦拭降温等)。


部分参考文献:

1.Ward MA. Fever: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In: Feigin and Cherry’s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7th ed, Cherry JD, Harrison GJ, Kaplan SL, et al (Eds),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2014. p.83.

2.Health supervision: First week visit. In: Bright Futures Guidelines for Health Supervision, 3rd ed, Hagan JF, Shaw JS, Duncan PM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Elk Grove Village, IL 2008. p.289.

3.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Feverish illness in children (CG160). May 2013. http://guidance./CG160 (A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