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路人眼中的 “cup of truth”

 鑫BLUE 2016-07-03
前言 (会很长)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我不在咖啡馆里转悠了。 原因有很多, 训练, 杯测时候, 咖啡喝了太多;我要非常清楚自己所作所为是对咖啡行业了解, 还是闲聊, 还是自我安慰用了解咖啡馆的名义去闲聊;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 我也从来没有说过, 无论是中国, 还是澳洲, 关于咖啡的噱头太多太多, 不愿过多染指。
因此,这也多少解释了, 我更愿意去随机尝试一些我从未去过的咖啡馆。 因为你或许有一些惊喜, 你或许能学到一些东西, 甚至, 它给你的是一种还未准备去承受的震撼。

只是, 请记住:

不要抱着期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心态, 因为它会让你畏首畏尾。
也不要抱着一己之长去衡量他人之短, 那样除了吐槽, 你忽略了自身之短可以通过他人之长来弥补的机会。

很坦诚的说, cup of truth带给我的不是惊喜, 而是给予我一个机会去梳理个人情感和过去种种工作经历。

从bean hunter搜索咖啡的软件搜索, 到目的地花了5分钟, 和咖啡师兼老板的john交流30分钟, 但带给我的思绪却一直到现在。

这家咖啡店坐落在地铁站的通道处, 十来平方米的地方, 每天会有着西装革履的白领来来往往。 由于靠近墨尔本最大的火车站, 投资银行, 四大会计公司, 零售巨头, 都在那一带。 这个通道自然有着络绎不绝穿着西装革履, 昂首挺胸的白领。

在中国,白领和咖啡, 在人们印象中或许是一个完美的标志性搭配;
在澳洲,白领和咖啡, 更多是一种本能的结合。 虽然不会有多少人拿着咖啡, 广而告之, 自己的身价。 但这些公司的员工, 尤其是投行的Associates, 四大的Partners, IT的项目经理们, 一周工作80小时以上是大有人在的。 咖啡, 对他们来说, 更多是一种能量饮料。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世界上普遍现象,但实事求是的说, 无论是中国和澳洲, 高级白领都容易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过度的自我感觉良好。 或许澳洲的上层白领们, 有着更高超的谈话技巧。 但他们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着期货交易额, 企业招标采购的覆盖面, 给500强公司的风险评估时, 无时无刻宣扬着自己的职位和职责时,正不自觉昭告别人, 自己在公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非让阅读此文的白领们躺着中枪。 大约6年前, 笔者也是这浩浩荡荡的穿越这通道的白领一员。 只是, 那时不是那么成熟的我, 懂得了在别人面前表露自信, 更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赢得听众。 某种意义上, 在办公的很多领域, 懂得销售自己, 是一个必修的公开秘密。 但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我们的自信会容易演变成浮躁, 然后,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殊不知,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 很多平台早已为你搭好。 你需要做的, 往往是执行, 而非开创。

这么长的前言, 和咖啡馆有关吗?或许没有。 但抛开那台synesso三头咖啡机,这家不起眼, 在这浩浩荡荡的白领精英面前, 的确略显寒酸。 但, 也恰恰是这家不起眼的咖啡店, 它却让我看到了脚踏实地的作风, 看到了细致入微的服务, 看到了好不比白领逊色的统筹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 我看到了独立小型咖啡店如何战胜零售巨头的一丝希望。


咖啡店的名字: “真实一杯” 它帮我找到了一些真实



***********************************************************************************************************
我们再回顾我曾经在Proud Mary日记中的这幅图吧 http://www.douban.com/note/208231708/


要知道, 这不是Proud Mary独有, 而是墨尔本精品咖啡店的标准菜单。 只是, 试想一下, 在这个巴掌大的咖啡柜台, 不超过两个咖啡师的状况下, 要完成一定的量, 那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了。

而实际情况呢:
* 三个研磨机三种咖啡豆, ...
前言 (会很长)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我不在咖啡馆里转悠了。 原因有很多, 训练, 杯测时候, 咖啡喝了太多;我要非常清楚自己所作所为是对咖啡行业了解, 还是闲聊, 还是自我安慰用了解咖啡馆的名义去闲聊; 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 我也从来没有说过, 无论是中国, 还是澳洲, 关于咖啡的噱头太多太多, 不愿过多染指。
因此,这也多少解释了, 我更愿意去随机尝试一些我从未去过的咖啡馆。 因为你或许有一些惊喜, 你或许能学到一些东西, 甚至, 它给你的是一种还未准备去承受的震撼。

只是, 请记住:

不要抱着期望越多失望越多的心态, 因为它会让你畏首畏尾。
也不要抱着一己之长去衡量他人之短, 那样除了吐槽, 你忽略了自身之短可以通过他人之长来弥补的机会。

很坦诚的说, cup of truth带给我的不是惊喜, 而是给予我一个机会去梳理个人情感和过去种种工作经历。

从bean hunter搜索咖啡的软件搜索, 到目的地花了5分钟, 和咖啡师兼老板的john交流30分钟, 但带给我的思绪却一直到现在。

这家咖啡店坐落在地铁站的通道处, 十来平方米的地方, 每天会有着西装革履的白领来来往往。 由于靠近墨尔本最大的火车站, 投资银行, 四大会计公司, 零售巨头, 都在那一带。 这个通道自然有着络绎不绝穿着西装革履, 昂首挺胸的白领。

在中国,白领和咖啡, 在人们印象中或许是一个完美的标志性搭配;
在澳洲,白领和咖啡, 更多是一种本能的结合。 虽然不会有多少人拿着咖啡, 广而告之, 自己的身价。 但这些公司的员工, 尤其是投行的Associates, 四大的Partners, IT的项目经理们, 一周工作80小时以上是大有人在的。 咖啡, 对他们来说, 更多是一种能量饮料。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世界上普遍现象,但实事求是的说, 无论是中国和澳洲, 高级白领都容易有一个通病, 那就是过度的自我感觉良好。 或许澳洲的上层白领们, 有着更高超的谈话技巧。 但他们在咖啡馆中高谈阔论着期货交易额, 企业招标采购的覆盖面, 给500强公司的风险评估时, 无时无刻宣扬着自己的职位和职责时,正不自觉昭告别人, 自己在公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非让阅读此文的白领们躺着中枪。 大约6年前, 笔者也是这浩浩荡荡的穿越这通道的白领一员。 只是, 那时不是那么成熟的我, 懂得了在别人面前表露自信, 更懂得如何在短时间内赢得听众。 某种意义上, 在办公的很多领域, 懂得销售自己, 是一个必修的公开秘密。 但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我们的自信会容易演变成浮躁, 然后, 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殊不知,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 很多平台早已为你搭好。 你需要做的, 往往是执行, 而非开创。

这么长的前言, 和咖啡馆有关吗?或许没有。 但抛开那台synesso三头咖啡机,这家不起眼, 在这浩浩荡荡的白领精英面前, 的确略显寒酸。 但, 也恰恰是这家不起眼的咖啡店, 它却让我看到了脚踏实地的作风, 看到了细致入微的服务, 看到了好不比白领逊色的统筹规划能力;更重要的是, 我看到了独立小型咖啡店如何战胜零售巨头的一丝希望。


咖啡店的名字: “真实一杯” 它帮我找到了一些真实



***********************************************************************************************************
我们再回顾我曾经在Proud Mary日记中的这幅图吧 http://www.douban.com/note/208231708/


要知道, 这不是Proud Mary独有, 而是墨尔本精品咖啡店的标准菜单。 只是, 试想一下, 在这个巴掌大的咖啡柜台, 不超过两个咖啡师的状况下, 要完成一定的量, 那是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了。

而实际情况呢:
* 三个研磨机三种咖啡豆, 也有豆奶, 减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选择
* 一天400杯 , 整个上午300杯。
* 忙完之后, 台面马上变得干干净净
* 一致的品控, 它在beanhunter的得分8.9分,比veneziano还要高。

他们偶尔做浅烘焙的espresso, 偶尔会做中度烘焙的。 由于条件有限, 他们没有自己的烘焙机, 只得在seven seeds, axil, market lane采购他们合适的咖啡豆。 或许浅烘焙的咖啡始终不是我的菜, 但John给我做的这杯有着明显比seven seeds自己做的醇厚度高很多。


Axil的中美洲三拼。

“我们会在拿到豆子前, 自己尝试不同的萃取方案。 根据烘焙程度, 调节水粉比。”John如是说。
“所以三台磨, 不同的烘焙厂家, 你们自己挨个试。 早上两个人面对这么多顾客全部搞定?”
“我们也做手冲, 但大早是不可能离开意式机的, 那只能抱歉了。 而且我们只能专注做咖啡。 所以忙碌时候, 我们连钱都来不及收。”


 

“我很忙, 我也很重要” 这个收钱的大碗更像是告诉大家, 我认真给你们做咖啡, 我也相信你们。 找零的找零, 给钱的给钱。 无形中, 他们也多了很多小费 (澳洲咖啡豆一般是不给小费的)

“所以这样的布置,让你们早上绝大多数时间是专注咖啡, 而非其他”

“是这样的” John

其实不是这样的, 只是John想的和我们不太一样。 这也是让我最佩服和震撼的地方。 在我们交谈的5分钟, 来了4批客人。 其中的三批客人自觉地把钱给了John, John招呼都不打, 更没有标准的欢迎光临。径直走回咖啡机面前。 两杯卡布基诺, 一杯豆奶的flat white, 一杯单品espresso, 还有一杯减脂拿铁, 直接呈上“尚未点单”的顾客。
也就是说, 在这每天的400杯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点单就出品的。 这即解答了我对2人3个半小时出品300杯的疑惑, 也让5分钟前对客服理解还自以为是的我感到汗颜。
是的, 他基本上记住了大多数他熟客所要点的咖啡。 他的确专注了咖啡, 只是不仅仅是做。


John在给客人制作咖啡, 表情严肃。 端给顾客时候, 就嘻嘻哈哈了。

从我的专业认知度来看, John对萃取, 流程把控有着相当的认知度。 他今天感觉遇到同好, 偷偷从抽屉里拿出自己喝的巴拿马铁皮卡与我分享。 闷蒸时的搅拌让我看了似曾相识。

”这个方式很熟悉, 也很新“
”哈哈, 没错, 我们和Matty(就是澳洲11年冠军matt perger, 2012年世界过滤咖啡冠军)那里学的, 也比较了其他人手冲方式, 这个我们觉得品控最合适了。


老实说, 抛开我日记中照本宣科的吧台布置,过去我培训时期的流程训练, 以及描述的繁复菜单组合, 再严格的复制, 都无法替代人的上心。 而所谓的服务态度, 既有他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 娴熟的技能,以及友善的服务, 更多的是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涵盖还光的服务顾客之心。

分享和炫耀往往是一线之差。

我可以想象, 当一个顾客,看到有如此“度身定做”的服务人员, 如此专业的咖啡师, 这样的窝心不是哪里都有的。

专业或许可以数据说话, 人性确实由心告知的。


P.S. 澳洲原先有81家星巴克, 如今只剩下了19家。




糕点很讨喜。 虽量不大, 但种类繁多。 都是John自己做的


水杯自助, 也是各式各样。


咖啡机上的人偶提醒你, 我们要过圣诞啦



显示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