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之美

 北舟01 2016-07-03

我国是茶的故乡。无论身处乡野还是置身都市,无处不见茶的影子;上至文人雅士下到贩夫走卒,谁人不知茶的妙处。茶之本性是宽容平和而随意的,亦俗亦雅,各有其趣,所谓喝茶有 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一杯茶在手,品得是健康,见得是优雅,享得是自在。茶之美,就在这动静相宜处,心旷神怡间。若一言以概之,则茶就美在自然中,美在生活里,美在诗韵生,美在禅意起。


茶美在自然中

“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裁。”茶生草木山川,攀岩壁垒沟涧,带着自然醇厚的气息、山水清新的味道向我们走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呀,它质朴无华,与恬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化为天地之精华,默默奉献给人们。再细看茶叶本身,集色、香、味、形于一体,无论是茶叶的外观、茶汤的色泽、茶气的香味及其入口的感觉都呈现出不同的美,清淡隽永,清韵悠悠。

我最喜绿茶。在闲散的午后,将一小袋碧螺春倒入杯中,慢慢注入沸水,唤醒那沉睡的茶叶,看小小的叶片遇水而活、迎水而舞,旋转着、翻腾着娇嫩的芽儿,倾刻间碧绿满杯,于此中欣赏这大自然的馈赠,且品“一嫩(芽)三鲜(色、香、味)”的万千变化,细怜“茶活杯中”的多姿人生。于是,整个人儿变得如此鲜爽,一种难言的来自大自然的美,就这样从视觉、味觉、嗅觉上冲击盈荡在你的指间、唇间和心间。



茶美在生活里

茶也是生活的内容,从采摘到享用、待客等,无一不充溢着生活的美,绽放着浓郁的芬芳。阳春三月,清明谷雨时节,茶叶吐绿葱茏,这时的茶园便是采茶姑娘任意挥写的画卷。看呀,天上白云朵朵,山下溪水清清,采茶的歌声飞上寂廖的天空,空气中就弥漫着那甜蜜蜜的味道,银铃的笑声唤醒沉睡的大地,山川中便撒播着这喜洋洋的气息。正是春风多情悦两岸,青山带笑满茶园,一树清翠新,几多欢歌忙,这不恰恰就是一种热烈、纯朴的美吗?

当茶从茶园走进家园,我们更是须臾不可离,以茶怡情乐,以茶待客亲。饭后之余来上一杯茶,电脑桌前摆上一盏茶,劳作田间地头喝上一碗茶,无论举杯、把盏还是大碗“咕咚咕咚”来饮上一气,都是一种生活的安逸之美,闲中有雅,粗中见美,且享且品,快意如斯!特别是有朋自远方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敬上一杯清茗,嘘寒问暖笑语盈盈,问问故乡人,听听家乡事,万千的话儿在茶杯里升腾,多少的情谊在茶香里浓浓。

再举杯时,茶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这样将不经意的美融入我们曾经的记忆,融进今天的生活。在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中,由于地处高寒,加上饮食的习惯,饮用砖茶、边销茶已经成为边民、牧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南方都市、四川街巷,邻里乡亲、男女老少围坐一桌,一壶茶一盘瓜子,唠上些家长里短,说上点“三侠五义”,就是一段悠哉悠哉的都市生活;酷暑骄阳下,独自行旅乡间,正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忽见田间路旁有老翁置茶棚,遂趋步急往,一口气喝下两大粗瓷碗大叶茶,抹一抹额头的汗,唠一唠乡村的嗑,这时的茶更香,人更亲,也平添了几许乡村生活情趣呢。



茶美在诗韵生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相伴,嗜茶如命,以茶入诗,以诗载茶,“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茶叶间渗透的是千年文化底蕴,飘荡的是诗意悠悠,远在清朝年间茶叶已风靡英格兰,但由于滤掉了中国文化,因此就少了那种意境之美、诗意之香。茶叶与文字,在一撇一捺间,方显清香雅韵。可以说,茶之美,尽以诗传;茶之雅,赖以诗韵。

试以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其中之佳句来赏析下:“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这首写名茶“仙人掌茶”的诗,也是以茶入诗较早的诗篇,写出了茶的清雅风骨、傲然生机与雄奇姿态的美,让人对茶顿生向往之心,因此这首诗也成为重要的咏茶名篇,茶因诗而美。

茶之优雅,亦在诗篇上行走。再来看一下唐元稹咏茶的《宝塔诗》(又称《一言至七言诗》) 。这首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写的清幽淡雅、淋漓尽致,诗之韵道尽茶之雅,堪称千古绝唱。

这就是茶的味道,诗的芬芳。最妙的是相约三五好友,或细雨纷飞,或皓月当空,煮上一壶老茶,来一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此时,茶慢慢品去,诗渐渐吟来,把盏相对,以诗入味,真乃品茶吟诗心何处,遍室留香皆清味,岂不是茶之大美哉!




茶美在禅意起

茶“可以清心也”。茶清淡和雅、恬静虚笃,容易使人把心放在闲处,涤荡心灵,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之气,这也是古人常讲的以茶入禅,得禅茶一味之所缘吧。举杯细品味,为饮涤尘烦;以茶悟人生,几多红尘事?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倒茶、泡茶、品茶,所有过程制心一处,举手投足处,静中即见心。此时,茶在心中,心在茶中,所见是茶亦非茶,无住也许禅意起呢。佛法是因缘法,茶之为茶也是一大因缘事;禅心是无由心,茶入禅味也是一无由相。泡茶且泡去,泡到水尽淡然时,休管“七泡有余香”;品茶且品来,品到无茶心自香,但见“四季花常开”,也许就入禅门了呢。

因为“道可道,非常道”,禅本来就是直指人心,不可说不可说,说有即无,说无即有,本无你我,何来有茶?其实,茶心与禅心,何异又何殊?且罢且罢,无由说此句,闲对茶经忆古人,还是“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说得太复杂了,还是用简单一句总结来得好: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我们需要一杯好茶!

人生有茶,感谢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