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民宿发展经验对厦门市家庭旅馆管理的启示

 唐律师的资料室 2016-07-03
台湾民宿发展经验对厦门市家庭旅馆管理的启示
  黄远水简介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福建省旅游协会文化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长期从事旅游资源学、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及景区规划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要:我国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假日旅游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出游的季节性和集中性,旅游城市出现了游客“旺季住宿难”的问题,城市家庭旅馆接待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自发形成、自主经营的发展方式使得家庭旅馆出现市场不稳、管理混乱,以及环境、安全、卫生等方面问题。本文在分析台湾民宿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厦门市家庭旅馆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以期对厦门市家庭旅馆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民宿;家庭旅馆;管理;台湾地区;厦门市  1、引言和文献综述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多样化,家庭旅馆作为一种特殊的住宿接待设施,在全国各旅游景点及旅游城市也迅速发展。家庭旅馆是指居民利用自家多余的房间,提供给游客食宿服务的一种小型旅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家庭旅馆是由业主租赁房屋进行经营,其实质也属于一种旅游小企业。家庭旅馆不仅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还能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有更多机会与当地人接触,体验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获得新的体验和认识。因此,这种特殊的住宿方式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旅馆业集聚区会慢慢自发地形成旅游地,许毓慈以台湾垦丁与清境景区为例界定了民宿旅游地的概念并讨论了民宿旅游地意象。家庭旅馆不仅仅是满足了游客住宿的需求,除了价格较为低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了旅游体验的需求,表现在文化探求和交流、  有归属感(家的感觉)等方面(谢雨萍,2005)。  家庭旅馆最早起源于日本和台湾的民宿,中国最早的家庭旅馆形式是“农家乐”,也有学者将一些旧民居发展起来的旅馆称之为“民居客栈”。厦门市作为滨海旅游城市,浪漫、清新、温馨、时尚、休闲等城市特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旅游住宿已经成为厦门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问题。鼓浪屿最早开始经营家庭旅馆业,目前曾厝垵、黄厝、集美学村等地的家庭旅馆也悄然兴起,并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分析厦门市家庭旅馆的现状和问题,探寻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厦门市家庭旅馆发展现状
  2.1厦门市家庭旅馆基本发展概况  厦门市家庭旅馆最先出现在鼓浪屿,目前比较集中的地区还有曾厝垵、黄厝、集美学村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在营业中的经营家庭旅馆已超过1000家。随着个性化旅游的兴起,家庭旅馆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节假日厦门市的家庭旅馆经常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家庭旅馆的经营纠纷不断出现,行业不平等竞争以及家庭旅馆的基础设施、安全、卫生和服务质量等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厦门市政府最早是对鼓浪屿的家庭旅馆进行管理,2008年颁布的《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对家庭旅馆的发展起到了规范作用,但是由于家庭旅馆的不断增加,以及管理滞后等问题,厦门市的家庭旅馆仍然存在经营无序的问题。  2.2城市家庭旅馆对比分析  城市中的家庭旅馆集聚区最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小村落发展起来的,但是根据城市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程度,以及文化背景不同,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特色,家庭旅馆在接待设施、经营模式、管理规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家庭旅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和性质也在不断的演化,由最初的接待功能变为具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厦门市的曾厝垵在厦门市旅游大发展和鼓浪屿游客饱和的背景下,分流游客并迅速发展壮大。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讲,厦门市的家庭旅馆的人文气息在不断增强,其体验性、生活化、特色化等在不断加深,对比秦皇岛和深圳市家庭旅馆进行分析,厦门市家庭旅馆处于从单纯接待设施向旅游吸引物提升的阶段。  城市家庭旅馆分布主要消费群体发展现状及特色管理规范  厦门市鼓浪屿;曾厝垵;黄厝;集美学村学生;文艺青年;城市白领;背包客;驴友依托闽南文化、华侨文化以及受台湾民宿和厦门学生影响,形成浪漫、清新的气息;住宿设施个性有特色,比较精致,并经营特色小商品,酒吧,咖啡屋,书屋等等《厦门市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2009)  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山海关北方大众游客国内最早形成,数量较多,文化内涵较少;房屋设施同质化;经营模式固化。《北戴河区民宿管理暂行规定》(2013)  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杨梅坑、东西涌、月亮湾深圳、东莞、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地城市居民社区管理比较完善;家庭旅馆比较时尚,档次相对来说比较高社区管理  3.台湾民宿经营特色  台湾民宿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旅游业比较发达地区最初是为了解决住宿供应不足的问题。目前,民宿已经成为台湾的主要旅游产品,广受游客的青睐。台湾民宿主题特色丰富、服务亲和精细、设施创意有底蕴,具有成功的经营模式和经验。  3.1民宿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  民宿在最初只是补充旅游接待住宿的一种特殊方式,但是,由于民宿基本是家庭经营,再加上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主人的亲和力和特色温馨的房间布置营造,使得民宿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台湾的民宿大多位于环境优美的乡村地区,主人会把自家的民宿当成一种作品来建设,台湾民宿特有的性质使其本身成为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很多游客只是为了纯粹体验民宿而并非为了在该地旅游进行住宿,随着民宿数量的集聚,很多民宿区已经发展为民宿旅游地。  3.2民宿特色鲜明、多元创意。  民宿在发展初期产品比较单一,基础设施也不完善。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民宿开始出现不同主题的特色产品。经营者根据自身家庭旅馆的建筑风格、周边环境以及本地乡土文化进行融合,体现在民宿的装饰、氛围、服务等方面,再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打造成了不同主题的特色民宿产品,例如异域风情主题、浪漫温馨主题、怀旧复古主题、田园乡土主题、文化艺术主题等等。  3.3民宿协会促进民宿产业的规范发展  台湾民宿在最初发展阶段,同样遇到了市场不稳定、经营不合法、管理混乱等问题,民宿的发展也经过了艰辛的发展历程。台湾的民间旅游组织积极行动,对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民宿协会的成立在引导民宿经营、提供对策建议、交流成功经验等方法做出了重要作用。针对民宿经营问题和现状,2011年,台湾交通部观光局颁布了《民宿管理办法》,对民宿的申请、规模、设施、安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要求。  4.对厦门市家庭旅馆管理规范的启示
  4.1注重文化创意,提升吸引力  大众对文化和精神的消费需求为旅游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家庭旅馆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也开始注重文化创意的注入。它可以让游客更加近距离接触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提高游客的体验性。因此,家庭旅馆在发展过程中,要将厦门市开放的多元文化结合文化创意体现在氛围、环境、基础设施、特色商品等方面,不断提升其旅游吸引力,使得家庭旅馆成为“民宿、民俗、文化”的结合体。  4.2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家庭旅馆的发展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条件简陋、环境卫生差等问题,随着人们对旅游品质质量以及旅程舒适等要求的提高,家庭旅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产品品质。正如酒店连锁品牌一样,家庭旅馆已经出现了品牌发展模式。目前,家庭旅馆不单单是家庭经营,大部分家庭旅馆是由投资者租赁房屋进行经营,在具有一定的经营经验基础上,一些业主开始另外租赁进行扩大经营,就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品牌经营有利于提升家庭旅馆的品质性,形成品牌效应。  4.3政府协调社区利益,规范管理  家庭旅馆一般是在乡村地区、城中村和一些特色古民居等地区发展起来的,社区是其发展的基础。台湾的家庭旅馆注重社区的参与,一般是家庭经营,居民参与性较高,使得当地居民能够切实得到回报。目前,厦门市的家庭旅馆主体经营者是租赁业主经营,当地居民经营者较少。因此,房主、经营者、游客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协调是家庭旅馆发展的保障。政府要加强规范管理,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给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同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4.4合法经营权、规范市场  目前,厦门市的家庭旅馆,只有鼓浪屿少部分持有经营证照,无证旅馆大量存在,政府在2011年停止办理证照以后,又出现大批不符合现有规章制度的小店。造成政府监管困难、业主投资受限等问题。另外,对于那些无证经营者也希望得到认可,获得正规的证照合法经营。因此,厦门市的家庭旅馆管理规范整顿已经刻不容缓。  4.5建立标准化家庭旅馆管理制度  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规范,家庭旅馆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来规范和引导,严重影响了家庭旅馆行业整体形象。厦门市家庭旅馆目前出现市场不稳、不健康竞争、管理混乱等经营问题正是缺乏标准的规范。家庭旅馆的标准化有利于政府加强市场管理,引导投资者投资,规范市场。同时,可以提高家庭旅馆的基础设施水平、服务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从而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政府可借鉴台湾经验,制定相关的准入机制,明确家庭旅馆开业基本条件、开办程序等事宜;对家庭旅馆的经营主体、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因此,厦门市家庭旅馆需要政府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从家庭旅馆的行业进入、市场发展、运营管理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从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5结论  台湾的民宿产业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发展较为成熟,在开发建设、创新创意、特色经营、规范管理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对大陆的家庭旅馆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阶段,厦门市的家庭旅馆面临着规范管理这一问题,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是市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厦门市家庭旅馆需要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台湾经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家庭旅馆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霞.家庭旅馆的演变及发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为例[D].中山大学.  [2]许毓慈,曾喜鹏.台湾地区民宿旅游地意象探讨——垦丁与清境景区的实证分析[J].亚洲大学休闲与游憩管理学,台中县.  [3]谢雨萍,李肇荣.乡村民居旅馆的开发与经营初探一一以桂林阳朔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5):418-421.  [4]陆奕娜.浙江家庭旅馆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调查为例[J].城市旅游研究,2012,12:1-2.  [5]甘博英.基于家庭生命周期与人格特质的台湾休闲旅游与家庭旅馆选择动机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2012.  [6]标准化——家庭旅馆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J].标准化研究,2007.  [7]台湾民宿管理办法(中华民国90年12月12日交路发90字第00094号令发布).  [1]黄远水(1964-),男,福建厦门人,博士,教授;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规划;乡村旅游等。E-mail:hys686@126.com  [2] 侯瑞萍(1988-)女,河南南阳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